孫彩虹
【關鍵詞】 心理健康;課堂氛圍;情境;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3—0065—01
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這是每位教師的永恒課題,數學教學應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自覺、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消除教學設計、評價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學生在無過重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學習,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教師要以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行為舉止往往影響著身邊的每個學生。一個老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以一種親切、信賴的目光,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給學生以勇氣,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則可使學生在一種愉快、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相反,教師情緒失控,對學生的行為不滿,火冒三丈,嚴加訓斥,不僅會使課堂氣氛驟然緊張,而且會令學生望而生畏,產生厭學情緒。優秀的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樂學情感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心理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將要學習的知識放回到生活的某個事件中,形成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對事件進行觀察、分析、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構成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激起學生探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接近學習難點,消除對學習內容的陌生感和畏懼感,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中,逐漸地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獲得成功,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心理產生我要學的積極情感體驗。
三、關注后進生的心理,讓他們體會數學的重要性
后進生的轉化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題,但我們要知道,后進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曾經有學生告訴我,他從小就怕數學,因為整天面對著幾個阿拉伯數字不停地加減乘除,感到枯燥無味。于是我對他提問:“數學從哪來的?你們的生活沒有數學嗎?”我讓班上幾個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同學成立一個活動小組,利用課余的時間到各個超市了解價格情況,訪問售貨員,并且寫寫心得體會,同學們的興趣很高。有的同學說:“到現在我才知道售貨員也不容易當,要對各種商品的價格了如指掌,收款準確快捷?!蓖ㄟ^這次調查活動,學生了解到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嘗試去煅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不再討厭數學了。例如,在上完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復習課上,我讓班上的一位后進生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在我的適當啟發下,這位學生用簡單明了的方法說出了口算的過程,我抓住機會當堂表揚了他,“這位同學回答的很棒,大家給他滿滿的掌聲鼓勵一下”,聽到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這個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顯得非常快樂。從那以后,不光是他,就連其他幾位后進生,以前在課堂上從沒主動回答過問題的也經常爭相勇敢地舉起自信的小手,要求發言。
四、用愛心溫暖學生的心理堅冰
愛是教育的基礎,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因為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苯處煙釔蹖W生,應表現為信任、尊重、關心、稱贊和體貼學生,而不是訓斥、厭棄、批評學生。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侮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縮小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
總之,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現實對教育的要求。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組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教育整體,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的心理健康了,學習態度就端正了,沒有心理壓力,學習就會有好的效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