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梅
摘要: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虛擬性,其現實困境不容忽視,尤其實效性的缺乏值得教育工作者們深刻思考。面對新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教育本質是否偏離、教育成效可否達到預期、教學反饋是否真實、教學優勢能否發揮充分是突出問題。文章對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困境與路徑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與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41-01
網絡開始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和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網絡是如今一項關鍵的交流工具和信息平臺。根據相關的調查,上網的青年人中大學生占主要的部分。所以,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就變得非常重要。
1.影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
1.1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對單一。教育形式的選擇是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目前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較為單一,需要不斷地豐富和充實。當前,高校所屬網站開設欄目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對相關政策和文件的發布,主要采用單向的傳播方式,缺乏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對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果加以凝練和展示,創新性不足。因此,許多高校校園網站難以引起學生的關注,以至于訪問量、點擊率不高。
1.2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教育模塊內容相對集中和雷同,基本上圍繞學校黨團建設、學生事務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學生就業服務等內容展開。雖然涉及的內容比較全面,但大多著眼于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局限于就事論事、新聞報道,并且僅僅服務于學生在學校范圍內的需求。體現在網絡媒介上的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缺乏對學生更高層次的思想引領和教育導航。
1.3 網絡信息環境相對復雜。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信息環境也變得愈發復雜和混亂,西方的腐朽文化思潮在網絡廣泛傳播。不良的網絡信息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造成不良的影響。加之"90后"大學生抵制誘惑的能力較差、反叛和攀比的心理特征明顯,使得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在當代大學生中廣泛存在。因此,不良網絡信息所帶來的消極因素將直接影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顯現。
2.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建議
2.1 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分析網絡的傳播特點和傳播規律,科學運用網絡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善于利用網絡媒介交流快捷、溝通平等的特點,通過QQ群、博客、播客、BBS論壇等網絡平臺促成師生之間思想的交流、思維的碰撞,構建開放性的、互動的教育方式。其次,要嘗試將網絡新媒體技術融入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當中,實現教育方式的有機整合。再次,要善于利用網絡新媒體豐富性、多樣性的特點,開發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網絡教育模塊,著力打造符合青年學生發展特點、體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校園網站。
2.2 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積極健康向上,要弘揚時代主旋律,要對青年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思維方式,不斷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要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媒體技術,廣泛搜集并大力宣傳道德楷模、勞動模范、優秀學生的先進典型事跡,積極開發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線學習軟件,整理制作學校、學院品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微攝影、微視頻等,并將其上傳至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這些網絡教育資源會以其新穎的呈現形式和豐富的表現力吸引學生積極關注,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加到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3 關注大學生網絡思想動態。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樂于表達個人觀點,往往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但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并不一定能反映在學習的課堂上和現實的生活中,也不一定會流露在與師長的交流中和與同學的交往中,而極有可能反映在他們經常使用的網絡社交媒介中。這些社交媒介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暢通的渠道,他們在個人博客、微信朋友圈、BBS論壇等網絡空間中可以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因此,教育工作者通過關注及分析大學生在這些網絡社交媒介中發表的言論和觀點,可以有效地分析和掌握大學生真實的思想動態,從而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和及時的幫助。
2.4 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大學生是互聯網的主要用戶群之一,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辨識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大學生往往會迷失方向。網絡游戲成癮、網絡購物受騙、網絡交友受害等案例屢見不鮮,嚴重危害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可見,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工作之一。網絡素養涵蓋的內容主要包括熟練的網絡技術、高尚的網絡道德和敏銳的網絡辨別能力等。為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高校可以通過開設網絡培訓課程、舉辦信息技術講座、組織網絡知識競賽等教育途徑,幫助學生熟練地應用網絡技術,引導學生理性地使用互聯網。此外,教育工作者還應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網絡誠信意識、網絡道德意識等方面的教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培訓體系。
2.5 推進校園網絡平臺建設。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其通過強制手段禁止學生上網,不如合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為切入點,構建行之有效的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進行網絡平臺建設時,教育工作者應著力將傳統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現代的、先進的網絡新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搭建符合大學生實際需求的網絡模塊。可以開設網絡在線專業輔導、在線學習答疑、在線獎懲評定、在線就業咨詢、在線心理咨詢等功能模塊,豐富高校校園網絡平臺的功能。此外,還應加強對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骨干隊伍的培訓,鼓勵他們積極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開展教育活動,在實踐中總結摸索教育經驗,為進一步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獻計獻策。
2.6 加大校園網絡監管力度。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還應加大校園網絡的監管力度,規范校園網絡的宣傳教育形式,確保校園網絡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權威性。高校官方網站和下設各學院、各部門網站,都應制定具體明確的網站監督管理辦法,并由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該網站。高校所屬的網站鏈接境外新聞網站,或者轉發境外新聞網站發布的消息和評論,必須經由學校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批。高校要確保網絡信息發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對由于校園網絡信息監管不力、管理不善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門或個人,應給予相應的懲處并追究該部門負責人的責任。此外,針對網絡病毒、惡意插件、黑客攻擊等威脅,高校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在病毒的防治、防控、防火墻建設等校園網絡安全方面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力度,防患于未然。
結語:在網絡信息迅速發展的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也變得尤為重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該解決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通過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分析,我們更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商丹,朱喆。基于新媒體交往方式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
[2] 孫杰,賈仕林。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素養教育的人文關懷研究[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