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問與答

營養專家
劉遂謙
臨床營養師,澳大利亞營養師協會認證督導營養師
只吃母乳就夠了嗎?
寶寶4個月,母乳還比較充足,聽說母乳喂養的孩子什么吃的都不用加,是這樣的嗎?
一般情況下,純母乳喂養,并且媽媽奶量非常充足的寶寶,是可以在滿6月齡才開始添加輔食的。這是為了避免由于添加了味道不同的食物而讓寶寶開始對母乳的興趣減弱,從而干擾了寶寶從母乳中正常獲得最全面均衡的營養。
但是,有一種特殊情況,如果寶寶的父母都是過敏體質,且寶寶已經表現出來消化道或皮膚的不適癥狀,如大便偶爾有血絲、次數多、水分含量多,且同時伴隨濕疹,就需要考慮咨詢兒科消化內科或營養科醫生,看看有沒有必要提前給寶寶嘗試一下固體食物,目的是為了降低1歲前后乃至再往后出現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不過,這種添加嘗試,并不意味著正式開始添加,也就是說并不作為一頓正規輔食出現,只是少量“接觸”,發展成正規一頓輔食,還是要等到寶寶各方面準備好了再開始正式添加。
少喝水就感冒嗎?
寶寶2歲了,最近發現,寶寶只要喝水少,就很容易感冒發燒。
水,是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從人體的體重看,人體大部分都是水。水約占人體重量的70%,嬰兒體內含水量比成人更高,達80%之多。老人體內含水量只有50%~60%。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臟器中所含的水分也不一樣,其中代謝越活躍的組織含水量越高。人體血液和腎臟中所含水分占83%;在心臟、肺中占80%;水在肌肉中占6%;肝臟中占68%;腦中占75%。生命由細胞組成,細胞必須“浸泡于水”才得以成活。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不可以一天不飲水,人體如果失去體重的15%~20%的水量,生理機能就會停止,繼而死亡。
通過這段解讀,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水對于機體的免疫力有多么重要了,而人體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都是需要水分滋潤的,如果喝水少,分配到這些地方的水也會相應減少,處于相對“免疫低”的狀態,稍有病原體肆虐,就會中招。因此,不僅是2歲的寶寶,任何年齡段的人,只要喝水量少,都容易出現問題,只是每個人“中招”的器官不同。

營養專家
郝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婦兒保健中心副研究員
哺乳期藥流,多久后可以喂奶?
二寶是母乳喂養,在二寶13個月的時候,我又懷孕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做了藥物流產。請問這種情況會影響母乳嗎?做了藥流之后多久可以恢復母乳喂養?
母親血液中的藥物或多或少會進入乳汁,因此,母親哺乳期間應在醫生指導下慎重用藥。當某些藥物說明中明確指出乳母慎用、乳母禁忌時,則不要使用,或暫時停止哺乳后再使用。如果某些藥物缺乏相關安全證據,而且乳母又必須使用,建議也要暫時停止哺乳。
目前臨床常用于流產的藥物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這兩種藥可能對兒童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乳母使用時應暫時停止哺乳。由于米非司酮在人體內消除比較緩慢,乳母服藥3天后,身體內仍維持較高濃度,因此,為安全起見,建議從最后一次用藥后算起1~2周后,再恢復給寶寶喂母乳。具體用藥情況需要向醫生咨詢。
停止喂母乳期間,建議每天定時擠奶。擠奶的頻率與平時喂奶的次數相同,如寶寶為3個月內,約每2~3小時擠奶1次;3個月以上時,可以每4~5小時擠奶1次。堅持擠奶可以保持乳汁持續分泌,當重新恢復母乳喂養時,寶寶能夠吃到足夠的母乳。

營養專家
周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婦兒保健中心
如何讓寶寶養成自己吃的好習慣?
寶寶1歲了,已經能用勺子自己吃飯。我出差一個月,請奶奶代為照顧。回家發現寶寶吃飯全靠奶奶喂。常常是寶寶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奶奶樂呵呵地一口口往他嘴里送。現在該怎么辦?怎樣才能讓寶寶養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呢?
寶寶的良好飲食習慣要從小培養,包括均衡的膳食結構和健康的就餐行為,這需要家庭成員特別是主要養育人的一致行動。這一點需要與老人做好溝通。
寶寶從吃輔食開始,就要有自己的小餐椅和餐具,最好能和大人同桌進餐,有機會觀察模仿大人吃飯的樣子。7~9個月的寶寶可以用手抓握食物吃,10~12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學習自己用勺吃飯、用杯子喝水了。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很可能會把臉上、身上、餐桌周圍都弄得一團糟,這格外考驗家長的耐心,但這也恰恰是鍛煉寶寶身心健康發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特別提醒家長,要在寶寶有“饑餓”的感覺時,為寶寶提供恰到好處的食物,每次的量寧少毋多,讓寶寶對吃飯有興趣,當寶寶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后,家長就盡量不要再喂寶寶,更不要用玩具、動畫片等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每次吃飯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小時之內,如果寶寶不再專注于吃飯,或邊玩邊吃、以玩為主,那就提示這一餐可以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