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虹蕾
摘要:佐拉·尼爾·赫斯頓作為黑人女性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其創作的作品無論是在主題立意上,還是藝術特色上,都贏得了世界范圍內眾多讀者的喜愛。尤其是其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黑人民俗文化,更是引發了廣大文學研究者的關注和認可。本文將從黑人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表現、赫斯頓與黑人民俗文化的淵源以及黑人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作用三個方面,來分析佐拉·尼爾赫斯頓作品中的黑人民俗文化。
關鍵詞:佐拉·尼爾·赫斯頓;文學創作;黑人民俗文化
佐拉·尼爾·赫斯頓作為黑人女性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其創作的作品無論是在主題立意上,還是藝術特色上,都贏得了世界范圍內眾多讀者的喜愛,尤其是其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黑人民俗文化,更是引發了廣大文學研究者的關注和認可。赫斯頓在她的眾多作品中,通過深入地挖掘黑人民俗文化來表現黑人在不公平待遇之下表現出了獨立自強、互幫互助、敢于反抗的精神品質。除此之外,她還擅長將黑人女性與黑人民俗文化聯系在一起,通過黑人女性的視角來展現民俗文化的魅力,從而促進黑人民俗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眾所周知,黑人被賣到美洲大陸后,一直處在主流文化的邊緣,地位低下。而黑人文學的發展,使黑人有了自我發聲的機會,他們處于弱勢地位的文化也得以在作品中展露。赫斯頓作為黑人女作家,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而傳播民族文化,使非洲族裔美國人過上自信的生活無疑是作家的愿望和責任。因此,在作品中表現黑人民俗文化,使黑人不至于在“文化熔爐”的美國社會迷失,就成為了赫斯頓發現自我、解放族人的過程。本文將從黑人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表現、赫斯頓與黑人民俗文化的淵源以及黑人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作用三個方面,來淺析佐拉·尼爾赫斯頓作品中的黑人民俗文化。
一、黑人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體現
赫斯頓在她的作品中表現了眾多典型的黑人民俗文化,無論是在塑造人物(尤其是黑人女性)形象上,還是在設置故事情節上,都可以看到黑人民俗文化的影子。
所謂黑人民俗文化,它所描述的就是黑人這一群體在不同歷史時期中,不斷累積實踐形成的最基本的特征,涉及民俗風情、民俗儀式、民俗習慣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通俗地理解,黑人民俗一般包括黑人故事、黑人音樂兩大類,尤其是音樂,在黑人民俗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黑人生老病死相關的儀式都離不開音樂,甚至于日常的生活,如收獲、打獵等都有與之相對應的音樂儀式。可以說,黑人音樂在黑人民俗文化中占據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其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赫斯頓在研究黑人民俗文化上,不僅廣泛地收集大量的民間故事和歌曲,而且憑借其獨特的感知力不斷地研究故事和音樂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通過文化的形式來展現黑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況。而且,赫斯頓認為,只有保留、發揚文化層面的內容,才能真正地為黑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從精神層面上促進黑人反抗白人壓迫勝利的實現,同時,這也是肯定黑人文化價值的重要途徑。
赫斯頓在作品中對黑人民俗文化的表現呈現出一定的系統性。傳統的黑人作家大多通過再現黑人的悲慘遭遇,關注黑人的不堪命運來為黑人吶喊抱不平,赫斯頓在創作中并沒有沿襲這一審美觀念,而是堅持從黑人民俗文化的視角出發,認為表現黑人生活精神狀態的作品必須要根植于黑人民俗文化之中。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很少涉及到白人,有的只是黑人如何堅強、獨立的生活場景。而且,她的作品還散發著濃郁的黑人民俗文化氣息。第一,黑人音樂在赫斯頓作品中的表現。通過對黑人音樂的闡釋,一方面可以充分凸顯黑人音樂在傳承民俗文化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展現黑人獨特的文化創造力以及他們對于自由的向往。如赫斯頓第一部長篇小說《約拿的葫蘆蔓》中的約翰,在弗洛里達的伊頓維爾引導大家唱的名為《他是困難時候的一把戰斧》的歌,“兄弟姐妹們,今天我站在你們面前要告訴你們,上帝召喚我來布道”、“哈利路亞贊美上帝”等。從歌聲中可以看到,宗教音樂成為黑人祈禱美好未來的一種方式。第二,黑人故事在赫斯頓作品中的表現。黑人故事是表現黑人強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力證據,同時也是是黑人民俗文化的生命力、魅力所在。在赫斯頓作品中的民間故事中,表現最突出的當屬騾子這一意象的塑造,小說《他們眼望上蒼》中關于騾子的故事,就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赫斯頓與黑人民俗文化的淵源
赫斯頓被譽為黑人民俗學家,在其大部分的作品中均以黑人民俗文化為基礎,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她個人的生活成長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赫斯頓的生活環境決定了她從小就收到了黑人民俗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之后的求學生涯,導師的影響,都激發了赫斯頓對于民俗文化的研究。
首先,赫斯頓對黑人民俗文化的關注與其成長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系。赫斯頓孩童時代就接觸黑人民俗文化,這為其之后對于黑人民俗文化的研究與認識奠定了必要的基礎。赫斯頓出生在一個純黑人的小鎮上,佛羅里達州的伊頓維爾,之所以說是純黑人的小鎮,是因為這個小鎮完全是由黑人來管理的,無論是議會議員、還是鎮長、警察局長等都是黑人,這就為赫斯頓充分接受到黑人民俗文化提供了自由的環境。幼年時期的赫斯頓有著極大的好奇心,經常趁著去雜貨店買東西時聽人們在雜貨店里閑言碎語,正是在這些閑言碎語中她聽到了很多民間故事,激發了她對黑人民俗文化的興趣。由于傳統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再加上生活在純黑人的小鎮上,民俗文化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赫斯頓母親的去世使她近距離接觸到了民俗文化,母親去世時所舉行的神秘的相關儀式,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時,神秘的儀式更促進了赫林頓對于挖掘黑人民俗文化的興趣。隨著母親去世后,赫斯頓被迫離家,輾轉多地,經過眾多的坎坷,最終在巴納德大學完成了自己的學業。正是在巴納德大學接受教育的這段時間,由于受著名人類學家弗朗茲·博阿斯的影響,赫斯頓開始專業化的研究黑人民俗文化,比較全面系統的收集有關黑人民俗文化的資料,并開始研究自己孩童時代接觸到的民俗故事,這些都為她后來的文化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赫斯頓的兩次南方民俗采風,開始了她真正意義上的民俗文化研究。第一次南方民俗采風實在赫斯頓畢業的前一年,得到了導師博阿斯的大力支持,赫斯頓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到南方的城鎮上進行實地考察,記錄有關黑人的民間故事、風俗習慣、藝術特色等,但是由于赫斯頓缺乏實際的操作經驗,因此她的第一次南方民俗采風并沒有獲得太多有研究價值的信息。第一次的不成功并沒有打擊赫斯頓對民俗研究的積極性,憑借其從小就受到黑人民俗文化熏陶的基礎,再加上自己對于黑人民俗文化的眷戀,促進了赫斯頓第二次南方民俗采風的行動。在第二次的民俗采風過程中,赫斯頓不僅廣泛搜集有關黑人文化的民間故事、民歌等,還對黑人的宗教——伏都教進行了系統的考察。雖然在這一次的采風過程中遭遇了追殺以及自然災害,但是取得的成果卻是可喜的、豐厚的。著名的民俗著作《騾子與人》、《告訴我的馬》以及小說《他們眼望上蒼》都是這一次采風的成果。兩次的南方民俗采風活動,為赫林頓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持的基礎,在她的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黑人民間故事、民歌、風俗儀式等,都是其研究關注黑人民俗文化的成果。
三、黑人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在赫斯頓的眾多作品,如《告訴我的馬》、《騾子與人》、《他們眼望上蒼》、《摩西,山之人》等作品中,赫林頓并沒有像傳統創作方法那樣,通過抗議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表現黑人的悲慘遭遇,而是通過深入地挖掘黑人民俗文化來表現黑人在不公平待遇之下表現出了獨立自強、互幫互助、敢于反抗的精神品質。
首先,黑人民俗文化在人物塑造上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以下分別從黑人民間故事、黑人布道和伏都教法術三個方面,來分析黑人民俗文化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第一,以小說《他們眼望上蒼》為例,分析黑人民間故事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傳統的黑人民間故事之中,總會出現主人公因為某些特定的原因或目的而踏上一段異常艱辛的旅程,經過了一系列的冒險之后又取得成功重新回到出發地,而且冒險的次數還多為三次。小說《他們眼望上蒼》中的女主人公珍妮便是如此,為了追求幸福踏上了旅程,經歷了三次不堪的婚姻,逐漸成為一個追求自由、平等、獨立的成熟女性。第二,以小說《約拿的葫蘆蔓》為例,分析黑人布道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黑人布道是黑人民俗文化的獨特產物,布道詞有著強烈的節奏感類似于爵士樂,詞的內容大多引用《圣經》再加上傳統道德觀念的融入,有著強大的感召力。小說《約拿的葫蘆蔓》中的主人公約翰的三次布道,都出現在他人生的關鍵時刻——贏得他人尊重、逃離困境、末日到來,立體化地凸顯了他的人物形象。第三,以作品《摩西,山之子》為例,分析伏都教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在小說之中,赫斯頓把主人公摩西塑造成了一位伏都教大師,不僅能夠與上帝溝通交談,有著強大的魔法,而且還是黑人民眾的解放者,充分利用黑人民俗文化,成功地塑造了這一人物形象。
其次,黑人民俗文化在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黑人民俗文化包括黑人故事、黑人布道、黑人民間藝術以及伏都教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形式上也豐富多彩,極大地凸顯了黑人的思想智慧、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們對待生活、生命的態度,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赫斯頓將黑人民俗文化運用到文學創作中尤其是小說的創作中,把黑人民俗文化與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發展相聯系,既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例如《他們眼望上蒼》中的民間故事、《約拿的葫蘆蔓》和 《摩西,山之子》中的伏都教法術以及黑人布道,都在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宗教化的內容最容易深入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思想之中,黑人接觸到自己熟悉的宗教文化,自然會喚醒其生活中的虔誠與勇氣,而這些正是黑人要取得徹底解放所需要的。
總之,赫斯頓在作品中對于黑人民俗文化的描寫和運用,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通過展現獨特的黑人民俗文化,在喚醒黑人群體的自信心和獨立意識、促進種族融合實現民族大團結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紀萍. 幽香獨具的黑色奇葩——解讀赫斯頓小說中的黑人民俗文化特征[J].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23–26.
[2]趙雪梅. 左拉·尼爾·赫斯頓的文學創作與民俗文化[D].四川師范大學,2010.
[3]張玉紅. 生存策略——赫斯頓小說中的黑人民俗文化表征解讀[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