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艷娜
內容摘要:構建城鄉雙向流通的商貿流通體系是實現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以城鄉雙向流通商貿流通體系的具體特征為研究視角,深入分析構建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對我國城鄉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設定城鄉雙向流通體系的戰略目標,并從物流體系、市場體系等方面闡述該流通體系的主要內容,以期為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提出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城鄉 雙向商貿流通體系 建設價值 戰略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但城鄉商貿流通二元結構問題依然存在,城鄉市場分割、城鄉雙向流通不通暢等問題依然突出,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商貿流通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紐帶,其直接影響我國城鄉統籌發展。建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的流通性,從而降低流通成本,具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和現實意義。城鄉商品之間的互補性也是建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主要因素,能夠更好地解決我國二元經濟結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城鄉經濟的雙向流通,不斷開發農村市場,促使城鄉之間各要素雙向流通發展。我國根據實際發展情況構建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盡最大可能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本文深入分析城鄉雙向流通商貿體系的特征及其重要影響,提出構建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戰略目的和主要內容,以期為我國城鄉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主要特征
(一)互補共贏
城鄉各種商品間的互補性是建立城鄉雙向流通商貿體系的基礎條件,都市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多數源自農村,換言之,農村居民常用的消費品主要由城市供應。因此,建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不僅能夠及時解決農產品滯銷、賤賣等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農村市場內需,促進城市和農村共同發展。
(二)良性發展
構建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有助于市場發出需求信息與生產企業之間的成功對接,確保生產企業生產大量市場所需的產品。通過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生產企業能夠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有計劃地生產農村或城市市場所需的產品,實現按需生產的效果。同時,借助該流通體系能促使城市與農村市場實現無縫對接,有效降低農產品生產的盲目性。雙向商貿流通體系能保障產供銷處于良性循環狀態,推動城鄉市場共同繁榮,促使農業生產呈現良性可持續發展狀態。
(三)雙向互動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農村商品流通總體發展勢頭良好,已初步建立多種形式、多渠道的農產品購銷體系,農村市場更加活躍,但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囿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及農村發展水平的制約。因此,做好農村商貿流通工作,不斷拓寬農村市場,不僅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也滿足統籌發展需要。構建城鄉商貿雙向流通體系是保障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主要途徑。建立的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內容如下:一是城市大量生產企業生產的消費品進入農村市場;二是構建雙向流通體系,把消費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兩個渠道實施無縫對接,確保流通組織更好地發揮中介作用,有效提升城鄉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效率。
構建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重要性
(一)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建立完善的流通體系對生產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農村流通體系作為農村發展農業產業的基礎,建立現代農業、推行產業化經營重點在于創建生產、銷售等一條龍服務,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促使農業不斷增收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缺少相互匹配的農村流通系統,農業產業化發展鏈條會面臨斷裂。新中國成立后,實施城市與農村不同戶籍、社會福利、住房政策等導致城鄉政治、社會等二元經濟社會格局。新的發展時期必須想方設法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徹底改革三農在資源配置、國民收入分配不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間的差距,對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產品產量、品種在世界排名中處于前列。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農業生產資料,這必然形成巨大的農業物流。但我國農業物流發展緩慢,運行質量不高,加之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一直存在,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遭到扭曲,三農問題成為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建立雙向商貿流通體系能有效連接農村與城市、生產與消費,成為保障農民增收、農村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因此,快速構建促進農村發展的流通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城市與農村的交流和往來,促使農村生產的產品快速找到銷路。如果一個地區具備通暢的流通渠道,有利于農民更好地把握城市市場需求,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促使城市和農村進入共同發展狀態。
(三)適應擴大內需的要求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離不開貿易和流通,只有配備健全的城鄉商貿流動體系,才能構建完善的商業體系,促進該地區經濟的良性發展。目前,國民經濟體系中企業生產的商品能否很好地銷售出去,需根據流通過程的檢驗結果判定,商品的產需和供需情況也要由流通體系獲得真實的反饋信息。總結各個國家發展經驗可知,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屬于流通和貿易主導型國家,上述國家均已構建完善的商貿流通發展體系。在新的發展階段,商貿流通體系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生產商所生產商品是否適銷需借助流通進行檢驗,市場各方面的需求信息也需借助流體體系進行處理。我國受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城市與農村市場嚴重分割。因此,不斷健全城鄉雙向流通體系能有效刺激國內需求,促使城市與農村更好地發展。
制定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戰略目標及內容
(一)制定戰略目標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城鄉商貿流通業獲得巨大發展,對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因城鄉二元經濟與市場嚴重分割,國內商貿流通業呈現嚴重不平衡的發展狀態,上述問題已成為制約城鄉統籌發展的主要問題。此時,從統籌視角建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是從理論與實踐角度促進城鄉之間協調發展有待解決的戰略問題。我國應構建雙向流通商貿流通體系以解決城鄉市場分割為基礎,以統籌城鄉流通為核心,轉變過去各自分割、獨立的商貿流通體系,促使商流、物流、資金流等在城鄉間雙向流通,并構建一套適合城鄉的雙向商貿流通體系。
(二)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主要內容
建設城鄉雙向流通市場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必須以統一、開放、競爭等發展原則為依據,推動現代化市場發展步伐。構建健全的城鄉一體化市場網絡,加強城市和農村市場的內在聯系,確保商品、各種要素在更廣闊的范圍中流動和公平競爭。建立市場體系具體策略如下:首先構建健全的城鄉要素市場體系,打通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流通渠道,對促進農村與城市關于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流通產生重要影響。其次以市場為導向,把農產品生產、銷售歸納至城鄉統一的大市場中。積極鼓勵并大力引導城市工商經濟組織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從而提高農村經濟市場化、組織化程度。再次建立健全的城鄉一體化商品市場體系,統籌城鄉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將公共新服務延伸至基層。加強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覆蓋面更廣的信息網絡,實現城鄉信息之間的共享。最后以國內大中型城市展銷市場、城鎮的專業市場及農村初級市場為依托,組成相互依賴、縱向聯系的網絡系統。盡可能發揮城鎮強大的輻射和集聚效應,從而帶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市場化程度。
建立城鄉雙向流通商貿服務體系。流通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關鍵環節,在經濟發展中承擔著合理配置各項資源的作用。因經濟發展戰略和其它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城鄉存在明顯的二元經濟結構,這也是商貿流通業中城鄉市場分割的主要表現。商貿流通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商貿流通則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性產業。因此,加快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步伐,可確保商貿流通業邁入健康有序發展階段。建立城鄉雙向流通商貿服務體系能有效提升城鄉商貿流通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通中產生的交易成本,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向著持續穩定的方向發展。
建立城鄉雙向流通的物流體系。現階段我國城鄉商品物流主要以單向模式為主,并未完全建立雙向物流體系,城鄉市場之間的分割依然存在,僅有部分地區初步實現雙向流通。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凸顯,人們非常重視和關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方面的問題。基于此背景,構建以達到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建立城鄉“雙向流通”體系是城鄉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物流主要包括商品倉儲、產品運輸、質量檢驗等活動,這也是其生產過程在物流中的延續。現代物流是現代流通的重要標志之一,現代物流依據不同的生產分工把貨運和信息網絡串聯起來,組成完整的運送服務體系,確保商品順暢地在流通渠道中通行。農業物流是農業流通體系和農產品供應鏈中必須考慮的內容,但我國已有的農業物流配送體系無法滿足農業物流配送需求。此時,結合我國城鄉市場分割的情況,將城鄉商貿配送劃分為全國配送中心、區域配送站、鄉鎮配送點等連鎖運作模式,提升物品的配送效率,促使城鄉物流業更好地發展。
創新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制。統籌城鄉商貿流通體系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綜合分析我國城鄉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建立有助于我國城鄉發展的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對提升社會總需求、擴大內需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要想構建完善的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需要改革原有的二元商貿管理體制。首先打破過去城鄉流通體制條塊分割的現狀,培育統一、公平的商貿管理體制和市場,保障城市和農村的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其次將原有的城鄉管理體制改革為協調管理體制,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組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管理體制,促使城鄉商貿流通業一同邁入繁榮發展狀態。
建設新型業態體系。我國所構建的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應以具有巨大輻射力的現代物流為支撐。同時,也要同時兼顧城市和農村的資源,合理配置物流要素保障其與城鄉產業化發展水平等要素相互結合,組成城鄉雙向流通新型業態體系。首先創設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各地區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不斷擴大電子商務應用領域,為城鄉電子商務企業建立溝通平臺,確保各企業之間能夠共享成功經驗,促進城鄉電子商務行業更好地發展。其次大力支持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向農村地區不斷延伸,連鎖或農資企業借助電子商務,準確了解農民具體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生產滿足農村消費市場的產品,借助物流配送中心快速配送至終端零售店手中。最后積極開展通過互聯網即可完成的遠程交易,推出集中配售等新型經營模式。大力鼓勵從農產品來源地向上游或下游延伸已有的經營鏈條,構建農產品基地、物流中心等機構,為農產品更好地進入城市市場創造便捷的流通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黎明.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形成及建設條件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5(32)
2.董婭.基于連鎖經營網絡體系視角的城鄉雙向商貿流通發展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5(13)
3.楊一濤.新型城鎮化視角下城鄉商貿雙向流通的約束機制及戰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2)
4.姚琳,陳俞宗.目標取向機制視角下城鄉商貿雙向流通價值鏈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18)
5.王香花.共生視角下城鄉雙向農產品商貿流通組織體系形成機制及實現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5(16)
6.王睿.基于內生比較優勢的城鄉雙向流動商貿服務體系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5(18)
7.黃蕾.低碳視角下的農業物流運作模式構建途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4(2)
8.周永新.我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戰略構建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