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紅

內容摘要:利益分配是農產品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整個鏈條的整體競爭性和可持續性。隨著經濟全球化,農產品形成產業鏈條成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而利益分配是鏈條實現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進一步了解農產品供應鏈條的概念和特點,認清農產品供應鏈中利益的構成及分配原則,分析利益分配中存在的影響因素,構建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供應鏈 利益分配 影響因素 控制對策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提高我國農業在國際上競爭力的最佳途徑,而農產品的競爭力是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的最直接因素,農產品供應鏈條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方法。近年來,隨著我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農產品供應鏈條的建立逐漸成為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并得到初步發展。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還不能夠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由此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發生。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條的構建過程中,利益分配的好壞是影響供應鏈條是否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對我國整個農產品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茖W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不但能夠吸引優秀企業加入到鏈條中來,延伸鏈條的長度,更能促進大家共同提高各個環節的水平,加強各個企業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提高鏈條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鏈條的整個核心競爭力(譚丹,2013)。在一定程度上,利益分配方案關系到整個農產品供應鏈條的穩定性,鏈條中的每個企業成員最為關注的是如何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由利益分配機制決定的。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建立在規避農產品鏈條中影響利益的風險因素基礎上的。因此,認真分析制約農產品供應鏈條中利益分配的因素,探索構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產品供應鏈的特點
農產品的供應鏈條是以農產品作為基礎交易產品,它主要是將農產品的供應商到終端的消費者所有的中間環節連接成的一個鏈接系統,構建的是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是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構成的鏈條。在整個鏈條在運行過程中,要以實現對消費者的服務成本最低為目標,這樣才能夠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實現構建鏈條的目的。若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可以從農產品的生產、流通、資金的運行等各個環節進行合理的統籌安排,實現各個環節的效益最大化,這樣才能使鏈條的運作達到高效、持續 、平穩?;ヂ摼W的發展,改變了農產品供應鏈條的實體供應和鏈接,購買和銷售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逐漸實現農戶直接到超市,甚至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鏈條,免去了中間環節,真正實現了以最低的成本服務于終端的消費者,達到了農產品供應鏈條的高效化、節約化和有效性,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也為農業綜合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農產品供應鏈是以農產品的交易為基礎的,受農產品特殊性的制約,所以相對于其它產品的供應鏈條而言,有其自有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農產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對自然環境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比如光照、氣溫等,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基礎上,農產品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也才能保證鏈條的各個環節的利益實現最大化,從而降低消費成本(劉北林,2012)。二是農產品對周轉周期有一定要求。農產品是易腐爛產品,儲存時間相對較短,而且對儲存的設備需要較高質量和密封度,同時在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較多。三是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在農產品的整個供應鏈條中,農產品的銷售以市場為導向,但受到農產品季節性的特征,導致農產品鏈條的各個環節要實現信息互通,把握市場動向。四是農產品的質量影響著鏈條的延續性。在鏈條的發展過程中,農產品的質量決定著鏈條各個環節獲得利益的情況,是鏈條深度延伸的關鍵性因素。
農產品供應鏈的構成及特征
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由多個環節構成,從整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利益主體、客體和中介。利益主體即農戶主要是指農產品鏈條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各鏈條向下延伸的端口,是農產品的提供者,是鏈條的核心部分。它作為鏈條的核心,擁有著整個鏈條運行的資源,運行的情況影響著鏈條中各個環節的盈利效果和鏈條的可延續性。利益主體要以科學化的運行方案、合理的運行機制管理整個鏈條的發展,這對鏈條中各個企業的利益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利益客體即農產品鏈條中各個環節的參與企業,它是利益分配的對象,要想實現農產品供應鏈條的最終目標,必須依賴這些客體,他們是整個鏈條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的共同提供者,鏈條產生的增值利益由利益的客體利益來具體體現(席愷媛,2013)。一個企業在未加入農產品供應鏈條之前,它的利益體現的是由自身經營銷售減去成本而生成的利益,但當企業加入到供應鏈條后,利益就是由各個利益客體共同體現和生成的。利益中介即中間商及物流運輸等中間環節,從廣義上來講,是指整個農產品供應鏈條中所有管理過程和結果,在農產品供應鏈條延續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交換、交流等環節,才能完成供應鏈的延續,也需要一定的管理系統來保證這個鏈條的健康發展。換言之,利益中介就是為鏈條的發展提供管理和規范保障,在這樣的前提下,來提高鏈條適應各種環境的變化。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換系統,實現數據的共享,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制定合理的分配機制,以實現農產品供應鏈條各種利益的合理性,最終保證鏈條各個企業主體利益的均衡性。
農產品供應鏈的分配原則
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保證鏈條運行的穩定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合作共贏原則。農產品供應鏈條的建立,各個企業之間是以互利共贏的觀念進行合作的。在鏈條中各個企業得到一定利益或者優惠政策之后,也要提供給鏈條中其它企業一定的好處,只有這樣,鏈條中的各個主體之間才能共同發展、相互促進,從而保證鏈條的穩定發展。企業加入鏈條后,得到利益的同時,也要履行一定的義務,并保證其在鏈條中獲得的利益多于在鏈條之外所獲得的利益,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鏈條中來,才能保證鏈條的各個環節有效運行。
二是投入與產出匹配原則。農產品供應鏈條所實現的利益是各個參與者共同努力合作的結果,各個企業根據自己要實現的目標和實際需要參加到鏈條中,他們以實現一定的目標為目的。同時,不同的企業要求和投入的多少不相同,這就要求在利益分配時考慮到不同的投入就會得到不同的收入,在差額上實現利潤的均等性(仇莉等,2011)。在一定程度上,將鏈條中各個企業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并與其它企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這樣才能保證鏈條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三是風險共擔原則。農產品供應鏈要實現穩定,各個企業之間的利益就要進行均衡分配,同時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在享受利益均等的同時,風險需共擔。這種風險共擔不但指對鏈條以外的環境的共同抵御,還包括各個企業之間的風險。因此,在制定風險系統共擔程序時,在各個企業之間要加以協調和溝通,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利益分配方案,不但要保證整體實力的提升,還要保證各個企業主體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讓各個企業之間相互促進和發展,從而實現鏈條的穩定性。
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體系的影響因素
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分配過程主要包括農產品的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全過程,以一定的基準構建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體系。由于農產品供應鏈具有自身的特點,這個特點也就決定了其在利益分配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存在著影響利益分配的一些潛在的和客觀的因素。
一是農產品的質量因素。產品的質量在任何交易的過程中都起著核心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利益和消費者的權益,在整個市場運行過程中是關鍵的因素和問題。農產品供應鏈條是以農產品的交易為依據進行的,農產品的質量影響著整個鏈條的過程和結果。這樣的因素關系到企業的銷售情況,也就影響到其它企業、其它環節的有效運行,直接影響到鏈條的利益分配問題,對鏈條中所有環節的利益都會產生影響。同時,農產品的質量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最為直接,自然環境不好,天氣條件差等因素造成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供應鏈條的整體效益不高,各個環節的利益都受到損害。因此農產品的質量因素是影響供應鏈條利益分配的核心因素。
二是農產品供應鏈的流通和儲存因素。在農產品供應鏈中,農產品的交易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在儲存和流通的過程中,對儲存的設備、流通的時間周期都有一定的要求。農產品供應鏈要經過不同的環節才能完成交易,在這個過程中,供應鏈要較好地維護,并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須在硬件設施的建設上進行運作,把農產品的流通和儲存技術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李世佼,2012)。物流在整個環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物流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運輸情況。近年來,我國的物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制約著農產品產業鏈的延伸和發展。農產品的儲存和流通影響到農產品供應鏈中利益分配體系的建立,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對如何提高農產品儲存的手段,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是農產品供應鏈的市場信息因素。農產品供應鏈是一個系統,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是相互交流和共享的,并相互促進和發展。但在現實的發展中,對一些信息失真、理解失誤等原因造成的對市場信息錯誤的判斷,導致鏈條中各個環節都收到錯誤的信息,利益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同時,農產品鏈條的發展是處于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市場環境時刻都在變化,對于這些變化都是在不可控制的范圍內,具有隱蔽性和潛在性。農產品供應鏈條的運行是有一定規律的,在市場環境中,以一定的機制去適應和應對市場的變化,但機制的穩定性和市場的變化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協調,這樣的市場環境會對鏈條中的各個企業主體造成利益上的不確定性。
四是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因素。農產品供應鏈是由多個動態的企業構成的一個發展體系,是通過一定的利益關系建立起來的合作,而且各個企業之間要建立一定的信任關系,這個鏈條才能長久地發展和合作下去。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著一些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影響鏈條的穩定性。企業的動態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企業也會發生不同的情況,這就會導致農產品供應鏈條的不穩定性,重新吸引新的企業加入,以維護穩定。這就對利益分配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梁鵬,2013)。同時,農產品鏈條的運行,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鏈條發展過程中參與者之間的利益相互掛鉤,要實現制度與利益的協調發展,才能保證鏈條中各個企業的利益。
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分配體系構建
(一)做好農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利益分配工作
一是有效協調利益主體。農戶作為農產品供應鏈最上游、最前端,為有效維護農戶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可以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等,形成規模效益。以農業合作社為例,農民通過自發組建的農業合作社,對土地實施流轉,壯大土地規模和生產效益,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不僅能夠保障農產品質量,還能夠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中增加話語權分量。同時農業合作社與分散的農戶相比,能夠形成較為完善的利益共同體,農戶在這一共同體之中發揮監督作用,農業合作社本著對農民負責的原則,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中,為農民在產業鏈的利益分配上謀取最大利益。核心企業是農產品供應鏈能夠順利運轉的核心,向上連接農產品直接提供者,向下面對分散零售商和銷售渠道,這就需要核心企業在連接上下游過程中將一部分利益讓渡給合作社和農戶,推進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同時還要將另外一部分利益讓渡給分散零售商和銷售渠道,保障農產品能夠快速流通,這樣也保障了上下游獲得合適利益分配,同時也確保了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上,中間的物流信息和銷售環節扮演著遞送者和“最后一公里”的角色,同時也體現出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水平,對農產品能否實現其商品價值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恰當地分配好中間環節的利益,通過利益激勵促進農產品價值快速實現,既提升了服務質量,也確保了農產品能夠以最快速方式實現銷售和創造價值(金廷芳,2012)。同時也不能忽視政府和第三方機構對整個農產品供應鏈實現的影響和作用,政府在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分配上既扮演交通指揮者,同時也扮演監督者,通過制定農產品供應鏈相關的制度和未來發展方向,對敢于越界和侵犯公共利益者,政府會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制裁、規范、調整、疏通??蒲性核凸娼M織等第三方機構在農產品供應鏈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不斷創新研發新穎農產品;通過第三方機構的監督和指導,加快建立利益協調機制,科學合理推進農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利益分配工作。
二是有效協調利益客體。供應鏈利益協調對象一般是針對其成員利益和成員間利益的關系。供應鏈合作的基礎是穩妥地平衡好農產品供應鏈上各個環節之間的利益。一旦農產品產業鏈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出現利益分配機會不平等,利益分配不公平現象,就會對農產品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有可能在利益分配不均等的前提下出現產業鏈斷裂,因此利益分配的前提是地位平等。一方面要建立農產品供應鏈成員對話機制,縮小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之間的地位差距,逐步提升上游農戶和農業合作社地位,將農產品供應鏈上下游成員放在一個平等的機制下針對利益分配問題進行對話,在對話中達成協議,以此來保障農戶、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之間的利益。同時僅僅靠在供應鏈中的地位優勢來奪取其它環節參與者的利益是不可取的,必須保證供應鏈各參與者在平等的地位上獲得合理利益,才能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健康發展,從而真正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建立由農產品供應鏈各參與者都能表達訴求的平臺,各參與者能夠在平臺上自由表達不同主張和發表見解,并通過這一平臺實現平等友好協商,達到維護各方利益的目的。
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利益協調本身是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智慧博弈,只有為各個利益主體構建起一個科學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讓農產品供應鏈各個參與者都能夠在這一機制下表達不同的見解和主張,將各自訴求置于以利益協調機制為基礎的訴求平臺上進行協商和談判。在這一過程中,各方參與者的利益訴求都應該得到重視,對于各參與者之間產生共同利益,更應當被作為達成共識的前提,從而形成利益分配最佳解決方案,通過簽訂協議和合同的方式加以固定。此外,所有的協商與談判都應當在法律的框架下開展,所達成的共識也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一旦脫離法律約束,所形成協議和合同將不會得到法律保護,發生利益沖突后,各個利益主體的利益沖突將會引發更大的矛盾。同時,在協商達成后,參與各方可以用合同將達成的共識制成文件,為日后進行協商提供依據,特別是為再次產生利益糾紛提供依據。在合同制定時,利益分配的形式和防范風險的機制都可以進行說明,從而使各方利益都能夠得到保障。
(二)建立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協調模型
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分配關系到整個鏈條運行的穩定性。因此,合理構建農產品利益分配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產品利益分配體系的構建主要涉及利益主體、利益客體、利益分配手段及方式方法的協調和選擇。同時,還要對鏈條上各個利益主體的分配以建立模型的形式進行有效監督,確定分配的公平、公正,維護鏈條穩定發展。各方在利益體系中發揮著不同作用,其中農產品供應鏈中涉及到農戶、農民合作社組織、核心企業、銷售商及其它服務商,這一供應鏈是農產品變身為商品的實現途徑,是從“種子”到“餐桌”的具體實現路徑,處于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協商模型的核心地位。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協商組織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協商模型中扮演著協商平臺和對話平臺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對接受農產品供應鏈各個成員利益訴求和協商,并對各個成員提出風險防范和預警,同時也向政府和第三方組織反饋建議。政府在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協調模型中起到外部監督指導和實際參與規則制定的角色,一方面政府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直接參與到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中,另一方面又通過監督指導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協調組織開展相關工作,推動協調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分配,推進農產品供應鏈持續、健康發展。具體如圖1所示。
此外,利益分配在農產品供應鏈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認識對利益分配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存在的風險和影響因素,并對因素進行分析,構建合理的策略,這樣才能對農產品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把握,將影響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提高農產品供應鏈條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實現鏈條中各個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提高鏈條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農產品供應鏈條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提供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譚丹.現代農業支持體系下農產品綠色供應鏈戰略聯盟的構建[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2.劉北林,馮波.基于利潤分配機制的農產品供應鏈分析[J].物流技術,2012(1)
3.席愷媛.農產品流通環節的利益分配研究[J].農業科學,2013(4)
4.仇莉,閻維杰.農產品供應鏈的構建及利益分配研究[J].商業研究,2011(10)
5.李世佼.產學研聯盟中合作成員利益分配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0)
6.梁鵬.農產品供應鏈聯盟利益分配機制研究[J].商業研究,2013(8)
7.金廷芳.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