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龍


內容摘要:近年來,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已成為各地區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流通業發展效率業已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標桿。本文將超效率DEA模型引入到流通業發展效率評價當中,結合廣西14個地市的相關數據,分區域板塊對廣西各地市流通業發展效率進行比較,總結了其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流通業 發展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廣西
新形勢下,為加快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將廣西打造成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以及廣西構建面向東盟國際大通道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廣西正在加快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對此,新形勢下廣西該如何深入發展流通業,各個區域板塊、地市之間存在什么程度的效率差異,這些都有賴于科學評價這些年來廣西各地市流通業發展效率,因此迫切需要構建能夠反映廣西流通業發展效率評價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模型,科學分析廣西流通業發展效率的區域差異,以此為基礎,為新形勢下廣西推進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合理的對策建議。
模型選擇與指標選取
(一)模型選擇
流通業發展效率評價需要引用定量的評價方法,而現有研究對于流通業發展效率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用因子分析法,如李駿陽、余鵬(2009)對全國流通業發展效率的研究;二是用層次分析法,如俞彤暉等(2014)對我國31個省區市進行的流通效率實證;三是用一般DEA分析方法,如彭暉等(2016)探究我國東西部地區蔬菜流通效率差異。當然,還有學者用了其它的方法,如荊林波(2013)利用比較分析法就我國流通業2004-2011年的年度數據進行了縱向對比分析。但是縱觀這些研究和所采用的方法,總的來說,測度流通業發展效率的方法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法,而細究這些方法,有如下的一些弊端:一是主成分分析法對客觀數據的要求較高,而且可能存在數據查找的困難;二是一般DEA方法對于效率的評價存在一些結論一致的地區,不便于比較地區間的差異;三是層次分析法存在主觀意志對結論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影響。本文借鑒主流分析效率的方法,即DEA方法,并將DEA模型改進為超效率DEA模型,科學選取能夠反映出流通業發展效率分析的投入、產出指標,利用MYDEA軟件,對廣西流通業發展效率進行評價。
基于數據包絡分析(DEA)的基本原理,本文用數學模型的方式構建超效率DEA模型,在進行第m個決策單元的效率評價時,讓第m個決策單元的投入和產出被其它所有的決策單元投入和產出的線性組合替代,而將第m個決策單元排除在外。一個有效的決策單元可以使其投入按比例增加,而效率值保持不變,其投入增加比例即是其超效率評價值,據此建立以下模型:
式中,x為投入指標,y為產出指標,θ為超效率值,s-為投入松弛變量,s+為產出松弛變量。在此基礎上,設G=∑λj為規模效益。
(二)指標選取
為了能夠對流通業發展效率分析進行準確的分析,首先需要確定影響該效率的各種指標。從現有文獻看,對流通業發展效率的研究比較少,對較為典型的流通業效率評價的研究指標選取如表1所示。
考慮到流通業投入產出的實際,運用科學性、合理性、數據可查性原則,圍繞流通業發展密切關聯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行業從業人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行業人均年銷售總額等核心指標,建立分析流通業發展效率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流通業發展效率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說明
本文數據來源于各年度《廣西統計年鑒》以及各地市各年度的經濟社會發展報告,建立廣西14個市(2012-2015年)流通業發展效率分析的投入產出面板數據表,SPSS對數據進行必要的預處理和計算,由于面板數據表大,鑒于篇幅,本文不再列出原始數據。
(二)流通業發展效率總體分析
本文利用MYDEA軟件,將輸入輸出指標代入上述模型中,得出“十二五”以來廣西各地市的流通業發展效率值(θ),如圖2所示。
從圖2來看,2012-2015年廣西14個地市的流通業發展效率都高于1,且四條曲線沒有重疊,隨著年份的增長各地區的效率值都呈現出上升的態勢,說明各地市整體DEA有效,表明“十二五”期間廣西較好地控制了流通業投入,形成了比較好的產出,廣西流通業發展效率整體較好。“十二五”以來,廣西把商貿流通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商貿流通工作。廣西全區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編制完成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緊緊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這三條主線,以轉型創新為核心,按照“發展大商貿、繁榮大市場、促進大流通、培育大品牌”的工作要求,加快推動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為廣西商貿流通業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自2010年廣西商務廳開展“大建市場、建大市場”活動以來,商貿流通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到“十二五”期末,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0年的3300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6000億元,年均增長12.7%,全區大型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等商業零售網點總計超過2200個,總零售額達1480億元,全區商業總營業面積已超過1467萬平方米,人均商業面積約1平方米/人,建成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超過100個,年成交額超過1200億元、市場攤位數7萬多個、營業面積448萬平方米,流通品牌塑造呈現新亮點。共有骨干批發市場10家、廣西餐飲名店10家、廣西十佳零售企業10家、廣西特色商業街5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特點突出、影響力廣泛的知名流通品牌體系,已初步形成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引領發展的新格局,為流通業發展效率提升提供了大力支撐。
(三)流通業發展效率動態分析
為了更好地分析廣西五大區域板塊流通業發展效率的變化趨勢,本文運用“十二五”以來廣西五大區域板塊所轄各市的面板數據,采用Malmquist指數模型計算了其效率變動值,得到廣西14個地市的年均流通業發展效率的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從中可以看出五大區域板塊的一些差異,如表2所示。
表2顯示,DEA模型的測算結果表明,2012-2015年廣西五大區域板塊的綜合效率差別較為明顯,其中最高的是桂南板塊,包括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俗稱的“南北欽防”,這四個地區的綜合發展效率在2012-2015年都超過了1,說明這四個地區的綜合發展效率在這些年為DEA有效,其投入產出實現了較佳的集約組合,投入產出達到最優。另外,桂北的桂林市、桂中的柳州市也達到了較佳的DEA有效,而從綜合技術效率可以看出,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優化資源配置等措施可以促使這些地區的效率繼續提升,從而達到最佳效率的目的。相對來說,桂西北和桂東地區的綜合發展效率普遍偏低,如桂中的來賓市、桂西的崇左市等,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比較慢,城鎮化發展也比較滯后,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投入和產出相對來說比較少。隨著市場化程度提高、北部灣開放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不斷深入,商貿流通業發展各方面的機制也會日趨成熟,其投入產出效率也會逐步提高。
結論與建議
從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出一些導致商貿流通業發展效率差異的原因:一是商貿流通主體總體上小、散、差,一些地區的經營模式還相對原始,沒有步入科學的連鎖線條,商貿流通以個體工商戶為主,沒有形成規模,而且市場信息閉塞,方式落后,流通成本高,抵御風險能力差,沒有形成穩定的進貨渠道。二是流通基礎設施落后。流通所需的倉儲、冷儲、運輸等必要流通主體缺乏,信息網絡利用率低,電子商務等方式交易的商品更少。三是流通體系混亂,環節過多,渠道不暢。流通產品從生產地到市場終端,經過太多的代理和價格的層層加碼,增加了消費成本,抑制了消費欲望。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沒有普及。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一是要統籌搞好流通業區域發展規劃,圍繞區域流通業發展的優勢資源,廣泛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電子商務等現代技術,促進區域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科學互動。同時,要從城鄉一體化和建立暢銷體系的角度重新考慮流通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中心地帶與邊緣地帶、城市與農村一體化的流通網絡。二是要積極培育流通業龍頭企業,增強地區間流通企業競爭能力,提高其市場綜合競爭力。三是要整合流通資源,大力發展連鎖流通業態。通過股份制改造、兼并聯合、參股控股、重組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和規模效應,實現地區流通業跨越式發展。四是要大力引進和培養流通業管理人才。提高流通業的規模化程度和規范化水平,提高流通業的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駿陽,余鵬.對我國流通效率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11)
2.荊林波.中國流通業效率實證分析和創新方向[J].中國流通經濟,2013(6)
3.俞彤暉.廣東省流通效率演進趨勢及現狀研究[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4(5)
4.熊曦,柳思維.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需求的匹配度—以全國各省(區、市)的數據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5(9)
5.熊曦,尹少華,蔡珍貴.基于DEA模型的林業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6(1)
6.彭暉,南昕峪.中國東西部地區蔬菜流通效率差異的比較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