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摘 要:在初中教育階段化學是一門科學類學科,與其他科目相比知識較為特殊,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系密切。初中化學課程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基礎,教師應根據他們的心理狀態和認知規律設計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化學教學的實效性。以教學實際為結合點針對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實效性作淺談,并列舉部分適當的教學途徑。
關鍵詞:互動教學;實效性;信息技術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客觀認識世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性成為他們當下重點關注的熱門課題。為此,初中化學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采用多種科學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化學知識的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心理上意識到化學的重要性,最終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性。
一、強化師生互動教學,感受化學學習樂趣
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能夠綜合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與程度,也是充分發揮他們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因素。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實效性,首先應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個人能力的機會。所以,初中化學教師應多設置一些互動性話題,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全力打造一個開放、公平、民主的交流溝通平臺。
在這里以“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為例,這是初中化學教學的第一個課題,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之前已接觸過不少化學變化實例,但是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及其區別沒有深入思考過,對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認識不足。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提出問題: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燃料能燃燒等,你們誰能舉出生活中物質發生變化的例子?讓學生傾聽、思考,并舉例:木炭的燃燒、鐵生銹和生石灰溶于水等,借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之后,教師可設計問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讓學生討論回答,在不斷互動中使他們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學習樂趣。
二、注重化學實驗教學,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具有豐富知識、拓展思維和激發興趣的作用,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補充,不僅可幫助學生鞏固化學基礎概念和知識,還能夠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等。為此,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需運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展開化學教學,精心做好演示實驗,組織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將實驗和理論融會貫通。
比如,“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的教學實踐,該實驗活動是學生第一次系統性接觸物質制取,不僅以學習過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還要為后續二氧化碳、氫氣等物質的制取做鋪墊。在實驗教學環節,學生雖然在教材中學習過文本和插圖內容,不過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才能夠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實驗中親自動手操作制取氧氣和探究氧氣的性質,指導他們利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來制取氧氣,并自己選擇儀器組裝裝置,在實驗中進一步認識到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的氣體,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得到氧氣能支持燃燒。如此,實現化學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三、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構建直觀形象課堂
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成為當前的流行趨勢,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也可借此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無法通過語言描述或抽象的理念、概念進行形象、生動、直觀的展示,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和弊端。信息技術能夠運用具體的圖文結合、豐富的色彩搭配和畫面圖像處理功能,將初中化學教材中一些特殊知識點,由靜態文本轉變為動態表演,將微觀的化學變化變得宏觀,將復雜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例如,在講授“水的組成”時,水對于學生來說可謂是十分常見,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較多,不過針對水的組成僅靠肉眼觀察只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和元素卻不得而知。此時,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水分子進行放大,讓學生觀察到水分子的內部元素結構,即為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將微觀現象變得宏觀,幫助他們真正認識水的化學組成。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可將微小的物體放大化,為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然后再配合電解水的實驗讓他們知道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使其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興趣。
四、總結
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從增強互動教學、注重實驗教學和運用信息技術輔助等不同角度切入,不斷優化與完善教學方法和模式,全面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性,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形成良好的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鄒長輝.探析初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實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3):67-68.
[2]黃仁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認識[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3(6):12.
[3]張強.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實驗的實效性[J].理科考試研究,2014(14):67-6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