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蘭
摘 要: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課是化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如何組織好化學實驗課的教學,從三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關鍵詞:準備;組織;探究
實驗是化學學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學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能力。上好化學實驗課,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思維,但是很多老師怕上實驗課,緣由是學生一進實驗室就不太能控制,場面鬧哄哄得如同一鍋粥。實驗后,實驗室不能說狼藉一片,也是毫無章法可循。很多學生進實驗室也只是覺得好玩,不能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觀察。但是化學又不能不做實驗,如何使實驗課秩序井然,學生實驗時活而不亂呢?本人經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認為實驗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是關鍵。
一、注重實驗的準備
課前,教師應充分準備好實驗器材和實驗藥品,實驗器材和實驗藥品在實驗桌上擺放有序。教師準備實驗的過程是非常辛苦的,有次我把實驗員清洗儀器、配制藥品、擺放器材和藥品的過程拍成了視頻,在實驗前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準備實驗的不易,實驗后也能把儀器清洗干凈,像老師一樣把儀器和藥品擺放有序。
教師還要做好實驗的預試工作。與演示實驗相比,實驗的預試除了要考慮實驗的成敗和注意點,還要考慮學生在做該實驗時可能會有的困難。比如,有的學生第一次進實驗室時點燃酒精燈的火柴不會用,這是老師一開始怎么也沒有預設到的,后來一想很正常,現在家庭里都不用火柴了。又如,很多學生夾持試管時,鐵架臺并不會用,對于鐵夾上調節試管高度的按鈕和調節試管角度的按鈕不能熟練掌握。所以,老師在預試實驗時,除了要考慮本實驗的難點和重點,還要考慮實驗的一些外圍工作,包括藥品的合理取用、實驗后儀器的洗滌等。學生剛進實驗室時,內容要安排少一些,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擺弄儀器,老師不能為了完成實驗任務,就急匆匆地如打仗般,在一派緊張中學生有可能什么也沒掌握。
另外,學生課前對即將做的實驗要心中有數,不管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教師提前一天都要布置學生預習,只有這樣學生在實驗時才能做到有條不紊,而不會自亂陣腳,問東問西,在實驗室喧嘩無比。
二、注重實驗的組織
實驗課教師要檢查學生的實驗報告填寫得是否規范,可以拿出比較好的實驗報告在全班做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進一步規范明確了即將開始做的實驗。如果在預習檢查和學生的提問中發現比較普遍的問題要做集體說明。
學生在實驗時,老師并不是無所事事,要在全班巡視。在巡視過程中,著重指導學生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學生的操作是否規范,比如,點燃酒精燈后,燈帽有沒有正放在實驗桌上?膠頭滴管有沒有懸空在儀器上方;在使用鐵架臺時,鐵夾的方向與底座的方向是否一致?要求學生遵守實驗操作要求和安全要求,因為這不但關系到實驗本身的現象是否明顯,而且還涉及師生的安全問題。其次,老師在巡視過程中,要著重解答學生實驗時遇到的疑惑,比如,學生在做《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實驗時,有的小組在實驗過程中發現試管口即使塞了棉花,水槽中的水還是變成了紫紅色,老師這時候要給予及時的分析和指導。又如,做過濾蒸發實驗時,有些組溶解粗鹽時用水量比較大,導致蒸發時別的組都做完了,而他們組的蒸發皿中還有大量的水,此時教師適當點撥,學生馬上能很好地理解節約藥品用量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對實驗速度的快慢有著重要意義。
教師適時記下每組的表現,在實驗總結和課堂點評的時候就會有的放矢。
三、注重實驗的探究
如果學生進實驗室只是為了驗證某個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時間一長,學生進實驗室的好奇心和實驗探究的興趣會大打折扣。有些學生覺得在實驗室做實驗意義不大,慢慢就會精神渙散,覺得自己做純粹也只是看看現象,沒什么了不起的。有這樣想法的學生也會對課堂秩序造成擾亂,不利于教師的管理。
如果把實驗改成探究性的,或部分改成探究性的,學生的學習愿望就迥然不同了。例如,實驗《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質》,驗證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使其變紅,加熱后,紅色又變成紫色。具體實驗時教師可以增加一個對比實驗,取雪碧飲料,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加熱后,紅色卻不褪去。學生這時就很奇怪,雪碧飲料也是碳酸飲料啊,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呢?此時學生就有了強烈的探究愿望,這時教師引導學生看飲料的標簽,學生發現在成分注明表中還含有檸檬酸,學生恍然大悟,檸檬酸和碳酸的性質有差異,它的熱穩定性高,加熱后溶液中的碳酸分解了,但仍有酸性物質,所以紅色褪不去。學生對碳酸受熱易分解這個性質也能掌握得很好。有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涉及生活中的實驗用品可以自帶,需要老師提供的藥品可以提前找老師預約,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有了自我展示的空間,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實驗中,課堂紀律自然好組織了。
新課程認為,課堂上,除了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和內心體驗,在組織實驗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具體的班級、具體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多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情見灼知。
參考文獻:
宋心琦.有關化學實驗改革的想法與建議[J].化學教育,2001(3):3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