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桃
摘 要:課堂提問作為目前教育發展中的有效課堂教學手段,其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探究性。以初中歷史課為例,課堂提問更好地提高了整體課堂的教學效率,而想要有效提問,就必須強化教師對歷史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就初中歷史課堂的提問技巧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階段;歷史課堂;提問技巧
初中生性格特點鮮明,且處于青春期階段,增加了教師教學工作的難度性。以初中歷史課堂為例,作為初中新增教學科目之一,傳統的生搬硬套,只能讓學生對歷史課堂望而卻步,無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提問作為基本也是主要的教學手法之一,成功地調動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一、在導入新課中巧妙提問
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數學、英語都是從小學就開始學習的,而歷史課作為新增科目,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加深研究力度。從實際調查情況來看,初中歷史雖然是新增的學習科目,但是學生在日常觀看的電視劇以及電影中都對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結合電視劇或者電影的疑問設置方式來導入歷史新課內容。
例如,我們在講《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時,教師可以先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高陽公主的視頻,然后問學生知不知道這個高陽公主是歷史上哪一位皇帝最寵愛的女兒。讓學生帶著疑問展開學習,在不斷地學習中學生知道了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喜愛的女兒,是他的第十七女,除了介紹唐太宗從政期間所頒布的政策以及得到的成效以外,也可以分析一下唐太宗眾多的兒女結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高陽公主,她雖是唐太宗最愛的女兒,但恃寵而驕,最終慘死。讓學生在疑問故事下,主動參與歷史學習。
二、在情境教學中巧妙提問
初中生處于學習、智力等綜合能力培養的主要階段,對于事物的好奇心極強,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借助問題情境開展情境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
例如,在學習《紅色政權的創建與紅軍長征》一節時,很多學生對于長征都有一些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識點,例如電視、電影等。所以,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紅色政權創建的經過?為什么創建紅色政權?紅軍長征都經歷了什么困苦的事情?”學生會結合自己所觀看過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等回答老師的問題。對于學生回答的答案,教師要予以鼓勵,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答案闡述,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對紅色政權、紅軍長征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又如,我們在講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等內容的時候,可以聯系相關內容的歷史小說(《戊戌喋血記》《義和拳》等)來進行提問,小說與電視、電影一樣均能激起學生的參與感以及主動性,學生還可以在對比小說以及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了解小說中所講的虛幻內容,很多學生在還沒接觸歷史課的時候就已經提前接觸小說,所以,很多歷史都是對小說的認識,但是很多小說中的內容都是虛構的,所以,也導致了學生對歷史內容的錯誤認識,而小說與歷史課內容的對比,能夠成功避免將來在歷史考試中混淆書中、小說中的概念,保證歷史學習內容的真實性。
三、在啟發思維中巧妙提問
初中生在進行歷史課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出現死記硬背,對于文中所講的知識并未進行深入思考。另外,初中歷史課堂中經常出現開小差、上課溜號、睡覺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來源于學生以及教師兩個方面,從教師角度而言,對學生進行疑問設置需要具有啟發性,在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基礎上,環環相扣,集中學習注意力。
例如,我們在講“九一八事變”時,其中指出了當時國民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可以及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當時的國民政府要采取不抵抗政策?”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形式進行討論,最后派出每組代表人員進行小組觀點陳述。例如,在講“戊戌變法”時,我們要從此變法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也可以以小組為形式進行討論,最后得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是脫離廣大群眾。讓學生在不斷地疑問中、討論中,得到啟發,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四、在加深理解中巧妙提問
相對于數學的公式以及計算、英語的語法以外,歷史作為初中新開科目之一,多數學生均認為此科目的內容相對較為乏味,多數學生認為歷史只能是死記硬背,加上很多學生對于歷史課的難度性認識不足,導致此科目學習效果相對較差的結果。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除了要進行常規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智力等方面的發展,加深學生對問題以及學習內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死記硬背。
例如,在講《原始社會》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連環推問,即:山頂洞人生活的洞穴內,有一枚骨針,是干什么用的?——縫衣服——當時用什么料子來縫制衣服?——獸皮——原始居民為什么要穿衣服?——御寒——還有哪些目的?——遮羞。當然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答案都不需要拘泥于一個方面,目的是在不斷地發問中加深學生對于原始社會人生活的認識。
提問,已經成為課堂學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學實踐中收效頗豐。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綜合了解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以及興趣等,結合教材中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以選擇最適合當下初中生歷史學習的有效提問技巧。另外,教師不能吝嗇對學生的贊揚,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都要對學生的態度、回答正確性等方面進行肯定,以提高學生再次直面問題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棟業.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實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0(33):43.
[2]胡正濤.如何創設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情境[J].中學課程輔導,2016,10(2).
[3]王俊凱.初中歷史課課堂提問的藝術[J].讀寫算,2015(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