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有東
老師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學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每當遇到困難和疑難,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學生勇敢堅強,用毅力最終克服了困難,成為學習的佼佼者;有的學生卻害怕困難畏縮不前,最終變成了老師眼中所謂的“差生”。學生在困難面前的態度和表現,就是意志。意志對每個人的成長,特別是對于剛進入中學時代的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雖然年齡還小,生活經歷還不多,但他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卻是不可預測的。即使他們長大成人,同樣還會遇到不少的困難。因此,從學生剛剛進入初中階段起,就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這是一個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問題。在這方面,作為家長有責任,作為教師——學生的直接教育者,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教師又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培養學生的意志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開展樹立目標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生活的目的,樹立遠大的理想
開展目標樹立教育活動,有利于學生沿著正確方向確定自己行動方向和目的,并能夠對他人的、生活團隊的想法和行為做出正確的評價,明確分辨出對與錯、善和惡及光榮和屈辱,使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從而能夠自覺地行動。非常明顯,那些沒有理想,對自己的學習抱有過一天算一天想法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行動沒有自覺性,時常處于變化狀態。一旦做事過程中遇到困難,常會表現出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因此,在初中階段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要使學生逐步明確學習的目的、人活著的意義所在,引導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與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緊緊聯系起來,并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努力學習。
二、加強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
七年級的新生剛剛步入初中,由于生活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特征。有的學生不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動,不遵守學校要求和課堂紀律,從意志行為發展看,有一個養成教育的問題。養成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即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規訓練,使他們能夠自覺控制自己的良好習慣。在此過程中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生活小事上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意志,需要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任務;如果沒有把握,就不要輕易許愿。既定的目標,只要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到底。教師教育學生要學會改正自身的缺點和磨煉自己的意志。
2.耐心指導,反復訓練。對于最基本的日常規范要求,必須反復訓練,一定嚴格執行。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反復講,并且細心做示范。提出的常規要求一定要落到實處,長期堅持下去。反之,也是很正常的,教師要用平常心態對學生進行再教育,再訓練,直到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3.教師注意以身作則。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只有做學生們的表率,學生才會欣然接受,心服口服。
三、教育學生正確地對待挫折
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遭受挫折是很正常的事了。這些挫折學生一時會難以接受,會打擊學生做事的積極性,畢竟他們的知識經驗有限,自我意識較低,他們無法應對這些挫折。同時挫折也會使人產生不好的情緒反應,嚴重地挫傷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增加思想負擔。這時,學生最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與指點。通常的一些做法是:(1)老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找到避免挫折的方法;(2)面對挫折,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去戰勝挫折,有時候也可以用適當的批評、懲罰的方法來制止那些不良的表現;(3)在教育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調節和控制自己心理活動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挫折耐受力。
四、在困境中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
教師除了結合教學內容或通過主題班會等方式讓學生對意志鍛煉的意義有一個充分認識的以外,更要讓學生參加到各種活動中,自己去嘗試體驗克服困難,來磨煉意志。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當注意:
1.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適當增加活動任務的難度,確定符合學生的預定目標。
2.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鼓勵,但絕不是全權代理。
3.根據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采取因人、因時、不同的鍛煉措施。
五、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鍛煉其意志的措施也應該不同
對于思想頑固的學生,應該結合具體的實例,讓他們先搞清楚頑強與頑固的區別,而后再講清凡事都要靠自己主動、堅持原則,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對于膽子小,做事沒有主見,拿不定主意的學生要培養他們大膽、果斷的性格;而對于行動冒失的、從不考慮后果的學生要讓他們明白勇敢與蠻干、輕率的區別,沉著冷靜地做事;對于性格活潑開朗和隨心所欲的學生要求他們學會自我控制;對于認識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應該較多地以榜樣來教育,現身說法。而在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諸多方法中,都不能丟棄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啟發學生加強自我鍛煉,使他們在日常平凡的事情中不斷嚴格要求自己。
參考文獻:
[1]楊天林.語文教學中學生意志品質培養初探[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S1).
[2]周昌建.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意志的指導策略[J].教育, 2016(34).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