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 要:為了應對中學生體質下降的現狀,中考體育成了一種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方法。為了了解這種方法對初中女生體質健康有多大的效果,通過對太原市2015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數據進行分析,從學生在初中三個年級的體質變化中找出太原市初中女生體質健康的發展面臨的問題,為以后的政策制定積累一些理論依據。
關鍵詞: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初中女生;體質
一、引言
2012年全國體質健康檢測結果顯示,學生形態發育水平、營養水平的提高、幾種疾病(低血紅蛋白、齲齒等)的患病率持續下降,反映肺臟功能的肺活量測試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已成為城市學生重要的健康問題。其中,女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更為不好。本人參考了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學校初中三個年級女生的體質健康上報數據,并查閱了相關的文獻,把結論映射到太原市初中女生的身上,希望能為我市初中女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太原三十六中女生1000人。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實驗法、數據分析法和調查法,參考2014年數據上報的結果,并對數據進行了描述、解析和推斷。
3.研究指標
身體素質的測定選取了中長跑項目800米、短跑項目50米和腰腹力量項目仰臥起坐。
三、測試結果分析
1.身高形態數據
身體形態即身高體重比,通過統計發現,太原三十六中的女生“正常體重”的人數比例僅占到30%,而“較低體重”與“肥胖”的比例占到57.9%。
2.身體機能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時間的情況下一次最大吸氣后再盡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氣體量,是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通過統計發現,肺活量指數“不及格”的人數比例占到了 53%,有一半之多,“及格”的人數比例占到了35.9%,“優秀”“良好”的人數比例極小,僅占到11.1%。
3.身體素質(800米跑、50米跑、仰臥起坐)
(1)800米跑
800米跑是太原市中考體育中女生的必考項目,是測試其耐力和心肺功能最好的項目。“良好”“及格”比例較大,占到74.3%,83.3%的學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都能及格,其中初三年級女生的成績明顯優于初一和初二的女生,初一女生成績集中在“及格”與“不及格”之間,明顯低于初二和初三,說明這個階段的學生身體處于發育期。
(2)50米跑
50米跑是用于測試速度素質,能反映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和神經與肌肉的調節機能,也能反映出爆發力、靈敏、反應、柔韌等素質。50.3%的學生成績在良好以上,初三女生成績明顯優于初二、初一年級,不及格人數僅占1%。初一年級成績相對較差,“優秀”比例只有2%,“不及格”和“及格”比例較高,占到42%。
(3)仰臥起坐
仰臥起坐可以反映出女生的腰腹力量。“及格”和“不及格”比例占49.7%,“良好”以上的比例僅占50.4%。
四、影響初中女生體質健康的因素
1.學生對體質健康的理解和家庭環境的影響
調查發現,初中階段是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最關鍵的三年。由于升學考試的壓力,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被文化課嚴重的擠占,即使中考體育的比分加重了,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課第一觀念也無法轉變。再加上現代社會的工作壓力,學生的父母投入到體育鍛煉上的時間也不多,更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去參加體育活動,這都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
2.膳食結構不合理
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已經大幅提高,但和歐美國家相比,奶制品和膳食纖維等食物的攝入量還是不足,飲食結構改變不是很大。因此,我們也看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沒有給我國青少年帶來體質的增強,相反某些方面還下降了。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較低”和“肥胖”的同學的比例遠高過“正常體重”占的比例。同時,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女同學不能保證正常的一天三餐,更多的女同學會在三餐之外吃其他零食,這些都是造成初中生體質降低的因素。
3.學校體育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1)學校體育的缺位
學校體育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也是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之一。學校倡導體育鍛煉的觀念落后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傳統的學校體育也存在一些缺陷,教學過程過分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而忽略學生的主體性,過分強調運動技能和知識的系統性而忽視學生的主體、自練能力的提高;強調動作技術規范的傳授而忽視運動過程樂趣的體驗。
(2)場地、設施投入不足
體育設施不足是青少年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太原三十六中有200米塑膠跑道,籃球場4個,5個乒乓球桌臺,雙杠單杠各3支。然而太原三十六中兩個校區學生有近3000人,場地和設施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并且很少有適合女同學進行體育鍛煉的場地,比如羽毛球和毽球的運動場地。
(3)體育教學內容呆板
據了解,太原市初中每周安排三節體育課,每節課40-45分鐘,但是很多學校的體育課都會安排固定的教學內容(課堂常規和與中考體育項目相關的專項素質訓練),然而固定的教學內容并不能引起所有學生的興趣。大部分女同學在體育課上的表現為“出工不出力”,還有一部分女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不滿意,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這樣的課堂學生就不會主動地、自主地去學習。因此,體育課堂內容呆板也成為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4)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隨著教學課程改革的推進,一成不變的教學思路明顯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的體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體育教師還沒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特別是對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模棱兩可,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眼前的短期教學效果,忽視長遠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終身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如果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她們就會遠離體育課,甚至遠離鍛煉。
4.科技發展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學生的生活節奏大概是這樣的:學校、家庭、補習班。在學校里上課,回家做家庭作業、玩電腦游戲和手機游戲,在補習班補課。根據調查問卷顯示,70%的男生和35%的女生都在玩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電子產品已經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除了在學校的體育課和大課間之外基本上沒有時間去鍛煉。
5.社會因素
社會對體育的重要性認知不足也是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因素之一。國務院在2007年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08年5月教育部、體育總局、團中央共同發出了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這一系列的政策說明國家對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視,但是考試選拔制度才是問題的根源。
五、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對策
1.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注重引導
體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改變現有的文化課第一的觀念,加強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體育鍛煉的好處。如,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可以增強學生體質,也可以培養團隊合作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面對挫折,這些都是有些文化課所不能替代的。
2.發揮家長的引導作用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最重要的環節,如果家長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就能讓孩子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去參加體育活動,增強孩子的健康意識。
3.合理安排膳食結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平衡膳食結構:一日三餐按時吃,不挑食、不厭食,增加奶制品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少吃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4.加強學校對體育的重視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出臺說明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標準》的出臺讓學校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有了參考依據。中考體育的杠桿作用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學生對體育和體育課的重視到了初三年級才能體現出來,說明學校對文化課的重視程度還是影響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學校應該堅持實施以人為本,強調健身的意義、增強鍛煉意識、培養學生學習各類體育技能,構建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的體育教學體系。學校應加大對體育的考核力度,通過考核的杠桿作用來推動學生對體育的重視。
5.完善體育課程改革
體育課有其特殊性,課堂活動范圍大、學生隊伍調動多、可使用的輔助教具也多。所以,體育課的形式和內容不能局限于課程標準,應該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綜合利用學校的資源,發揮教師的智慧來設計出多彩的體育課來吸引學生,尤其是讓初中女生喜歡上體育課。如,開展一些瑜伽、健身、形體課。
6.填補教師空缺,提高師資水平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教育的投資,但是教師工資整體水平偏低。體育教師工作環境不好,勞動量大,這些因素導致好多學校體育教師嚴重缺編。解決以上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鼓勵更多的人從事體育教師這個行業。
7.加強考試制度的管理
我國已經將體育成績列入到中考成績中,所以家長們,尤其是女生的家長們更要重視體育并且引導孩子重視體育鍛煉。如果高中的體育體質測量結果也和高中畢業相關聯,相信更能引起學生、家長、學校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充分調動學生、家長、學校促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六、結語
青少年體質下降的現實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不過好在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應對。但是,筆者認為如果不改變現有的考試選拔制度,不改變文化課第一的觀念,即使是體育成績計入中考總分,學生也只會階段性的突擊鍛煉來應對中考,對他們的終身體育觀念形成的作用不大。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才是開展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李建園,吳秋林.《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指標的實施試驗[J].體育學刊,2009,16(9):69-73.
[2]秦香娟,吳愛軍.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社會學分析與對策:基于常州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調查數據[J].運動,2011,12(31):8-10
[3]宋軍,王渺一.用體育高考杠桿撬動學生體質健康[J].運動,2012,5(41):9-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