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李一新
摘要:近幾年我校圖書館引入勤工儉學,從他們的工作實踐中,館內制定出一系列的科學管理機制,有培訓管理、分崗分層管理、績效管理和信息反饋管理等管理機制。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勤工儉學;科學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010-02
我校圖書館勤工儉學主要參與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工作,勤工儉學的工作相對簡單瑣碎,但是是最直接最頻繁與讀者接觸的,他們工作成效是圖書館服務水平一個直接體現,所以勤工儉學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是圖書館工作的一個重點。
一、培訓制度管理
圖書館勤工儉學的培訓目標是讓勤工儉學學生端正態度,明確工作責任,在工作中提升自立能力。培訓按照時間順序分崗前和臨時培訓。
1.崗前培訓。崗前培訓是圖書館勤工儉學學生在圖書館工作中的起點,也是貫穿他們工作始終的奠基。崗前培訓分道德素養、規章制度和技能培訓。(1)道德素養培訓。道德素養培訓是對圖書館勤工儉學學生培訓的基石。讓學生明確職業道德的重要,謹記工作紀律,認識到圖書館工作的意義,認識到在工作中自我價值。讓學生們嚴謹對待這份工作,做到善始善終,并養成尊重工作、熱愛工作、團結工作伙伴的良好職業道德素養。(2)規章制度培訓。讓圖書館勤工儉學學生熟記圖書館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這是正確開展工作的前提與基礎。他們將工作在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但熟記圖書館全部的規章制度是必需、必要的。如圖書館部門及職能,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內容,圖書館有關規章制度,崗位職責等。只有熟記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才能減少工作中沒有必要的錯失,提高工作成效。(3)技能培訓。勤工儉學學生在每個工作崗位又有相關的工作知識需要掌握,所以需要進行技能培訓。我館技能培訓分基礎技能和崗位專項技能培訓?;A技能培訓的內容有:掌握“中圖法”——利用索書號進行查詢、排架、移架紙質資源和光盤;自助借還機的操作;圖書館主頁的內容;館藏情況;如何打包紙質資源;如何維護紙質資源和光盤;引導和培養他們的服務意識和團隊精神等等。崗位專項技能培訓的內容有:在讀者服務部技術崗位工作的:前臺工作的學生,要掌握圖書館集成管理軟件的圖書基礎借還處理操作,以便在借還高峰期能輔助進行借還處理,減少借還高峰期的讀者等待時間;在電子閱覽室工作的要掌握打印、復印和掃描的基本器材使用以及電子閱覽室管理軟件的基本功能操作;在資源建設部技術崗位工作的,要了解紙質圖書采訪和編目的工作流程,掌握如何對圖書進行基礎加工:打印和粘貼條碼、書標,圖書清點等等;在信息教育教研室崗位工作的,要掌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功能和使用。將掌握的知識用在新生入館教育或其他大型培訓中,輔助培訓老師輔導被培訓人員進行實踐操作或電子資源宣傳講解中。
2.臨時培訓。臨時培訓根據培訓性質分加強型和新增型培訓。加強型培訓是指當學生在工作中還有不理解或無法貫通運用的情況,經學生們多次反映,或是管理人員發現并反映,需要集中進行再次加強崗前培訓內容的熟悉和運用。新增型培訓是指圖書館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有新的規章制度、新的儀器設備或是新的電子資源等需要學習,這就需要臨時進行新知識的培訓。
二、分崗分層管理
我館圖書館勤工儉學學生最多時用人達到60人,人數不少。而且人員分配又根據不同部門工作所需進行分配,人員分布分散。根據我館的情況,制定了分崗分層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以館領導為第一管理層,館領導任命館內一名專人負責圖書館勤工儉學的所有事項;不同部門負責人為第二管理層,負責管理分配到部門的學生;在用人多的讀者服務部設第三管理層,讀者服務部不同服務窗口有不同崗位需求,且各個崗位職責不一樣,所以我館給不同服務窗口的學生設立學生組長,以統一管理對應的勤工儉學組員,而不同服務窗口除了值班老師要做日常的督管外還設置了一個主管老師進行協調統籌。不同崗位不同層級的管理設置,使得圖書館對勤工儉學學生的管理合理、嚴謹又富有成效。
三、績效管理
為了避免圖書館學生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走形式、敷衍等情況,影響圖書館的基礎服務水平,需要一個長效的績效管理機制??冃Ч芾頇C制的實行不僅充分調動起勤工儉學的積極性,而且滿足他們想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愿望??冃Ч芾韽乃膫€方面進行衡量。
1.工作時長管理。我館勤工儉學學生在崗時間規定為每周8小時滿勤,為此制定考勤登記表進行考勤情況登記,登記表記錄學生每次到館工作的起始和結束時間,最后由值班老師簽名認定??记谟兄軈R總和月匯總,缺勤時間頻繁,且執勤時間無法過半,由第二管理層約談問題學生,給予半月的觀察期,如若觀察期內仍未改進,則向上層匯報,讓其進行勸退處理;滿勤則記錄良好;超勤則記錄優異。
2.崗位工作完成效率管理。勤工儉學在工作時間內,工作的完成效率是績效管理的重點。我館對勤工儉學學生根據不同的崗位性質制定了不同的工效管理:定量效率和按需效率管理。(1)定量效率管理。定量效率管理用于固定工作內容使用,如衛生、上書、整架、下架、打包、清點、紙質資源加工等。衛生是對整潔度進行評價;上書是指當次上崗時間內對讀者的還書、桌面上的留書和新書等上架數量的進行登記,然后對登記情況進行月統計,按每小時上架本數從高至低排列,評出優秀(正常每小時上架40本);整架是指對學生每個人負責的書架不定時隨機每月抽查兩次,亂架率要求不能超過95%,高于此數值的登記優秀;圖書館階段性出現的下架、打包、清點和紙質資源加工都是計量登記,對登記情況進行日統計,按每小時下架、打包、清點或紙質資源加工的數量從高至低排列,評出優秀。(2)按需效率管理。按需效率管理用于不是固定工作內容使用,如資料的打印、復印和掃描整理,電子資源宣傳和培訓,臨時性的其他工作等,這些都是館內老師根據臨時工作內容進行安排,要求定時定量完成。則根據實際情況負責安排工作的老師對勤工儉學學生完成情況和效果進行評價。
3.培訓考核管理。不論是崗前培訓或是臨時培訓都要進行考核,考核分為知識點考核和操作考核。要求考核成績達到90分以上才能上崗。如若崗前培訓考核成績低于此標準則給學生第二次機會考核,如若不達標則勸退;如若臨時培訓考核成績低于此標準則要求學生再學習再考核后方可上崗。
4.獎勵管理??冃Ч芾砗剟顧C制,鼓勵勤工儉學學生在圖書館扎實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設立月工酬獎勵和年度優秀評管理。(1)月工酬獎勵管理。月工酬獎勵管理是根據工作時長管理和崗位工作完成效率管理進行評比的。只要滿勤和崗位工作完成效率達到90%以上,則每月獎勵工酬50元(目前情況);出現缺勤或滿勤但崗位工作完成效率評價低于良好水平的,不予以獎勵。(2)年度優秀評比管理。我館設立年度優秀勤工儉學獎,每年評比出25%的優秀。由于不同崗位的工作性質不同,按一定比例分給名額。年度優秀勤工儉學獎是以全年勤工儉學工作時長管理、崗位工作完成效率管理和培訓管理的總體評價為標準,勤工儉學組員集體討論推薦和值班老師評價為輔進行評比。
四、信息反饋管理機制
勤工儉學學生為我們在讀者與圖書館間建立一條能夠最方便搜集讀者意見和建議的渠道。勤工儉學學生在學生群體里宣傳圖書館,將學生們對圖書館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圖書館,使圖書館有針對性地完善服務,促進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信息反饋管理機制通過網絡平臺和座談會進行反饋。
參考文獻:
[1]劉小若.高校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管理體系探索——以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82.
[2]周德賀.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學生管理工作思考[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2):165.
[3]呂爽.高校圖書館組織勤工儉學學生參與圖書館管理工作探索[J].科技展望,2016,(18):248.
[4]王芩.高校圖書館學生助理工作的實踐與發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6,(16):42.
[5]邱慶東.探究科學管理高校圖書館學生勤工儉學的相關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4):70.
[6]王坷.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4):116.
[7]趙秀君.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勤工儉學工作現狀與機制探討[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3):199.
[8]韓麗風,王媛,劉春紅,王云.學生讀者深度參與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創新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4):2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chanisms in Work-study Program in University Library
—Taking the Library of Qiongta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ANG Min,LI Yi-xin
(Library,Qiongtai Normal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1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ork-study students has worked in our university library.From the practice of work-study program,our university library had made a seri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chanisms of it,which has involved in training management,hierarchicalmanage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information feedback management and so 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work-study;scientific management mechani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