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岳
摘要:與國民整體身體素質緊密相連的高校體育,盡快落實互聯網媒體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提高體育學習的集中力和趣味性,更好地增強其身體素質,保證其日常學習生活的順利進行。因此,本文重點分析了互聯網媒體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形式的創新。
關鍵詞:互聯網媒體;高校體育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16-02
現今,我國已加入國際世貿組織,在世界舞臺上更加積極地展現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豐富與強大,而各國之間對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愈加激烈。然而,綜合國力所包含的不只是軍事、政治和經濟的競爭,更是人才的質量與數量對比。人才來自于教育,良好的高校教育氛圍及方式有助于高質量人才的培養,而高質量人才不只要擁有優秀的文化知識,更需要強壯的身體素質。正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打破現有高校體育教學的煩悶、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融合互聯網新媒體創新高校體育教學形式,是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體育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互聯網媒體的含義
想要從文字、圖片以及資料中獲取某一特定信息,從而借用新興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電視等技術媒介采取一定的科學方法,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從而達到自身的目的這就是互聯網媒體,也叫作信息技術。互聯網媒體的產生引起了信息資源形式的變化,多樣性、快速性、便捷性、選擇多元化等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特征,這一特征使其更適用于高校教育改革。由于傳統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知識面的擴大、思考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而互聯網媒體的介入將打破這一落后的局面,從而大大提升高校教育的質量[1]。
二、互聯網媒體應用于高校體育的優勢
1.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更加生動立體。高校開展體育課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適應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減輕學生的緊張感,促進其實踐應用能力。所以,體育課包含教材的學習及活動這兩部分。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教授學生模仿,這種形式過于呆板枯燥、學生無法產生學習興趣。而互聯網媒體的直觀性與立體性,可以將教材內容及動作用動畫、圖片以及視頻的形式表現出來,創造了生動且立體的課堂氛圍,從而幫助學生記憶理解體育知識及動作。
2.加強高校體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我國高校教育的普遍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學生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致使教學課堂互動少,教學質量差,這種現象在體育課教學中也不例外[2]。而互聯網媒體的出現和應用及時地解決了這個阻礙,互聯網媒體擁有強大的信息儲存功能,更是便利的交流互動平臺,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媒體的這兩點優勢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并及時與其進行溝通和信息的反饋,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增加了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率。
3.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傳統的高校教育由于其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互聯網媒體其強大的信息量和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教師可先備好需要學習的資料,包含圖片、文字、動畫和視頻等形式,由學生觀看研究自己所喜歡的內容,進而在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就自己所看的內容結合學習目標進行交流討論。這一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既培養了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方向,將互助與獨立完美結合,最大程度地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互聯網媒體如何幫助高校體育創新教學形式
1.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與互聯網媒體相結合。高校體育課教學分為兩部分,課外活動教學與課內理論教學,進行課內的理論知識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方式顯得枯燥沉悶,學生無法產生專注力及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口述知識內容又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進行體育理論的教授時,教師不妨采用互聯網媒體形式,導入與體育相關的課外知識諸如比賽、衛生、心理等內容。將互聯網媒體與知識理論結合既能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增強課堂教學效率,還使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提高,從而全面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2.運用動畫形式開展體育活動實踐性教學。互聯網媒體中的“動畫”,是互聯網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其靈活性、趣味性和具象性使之最適合用于高校體育教學當中。教師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教學前,不妨利用互聯網媒體對該體育活動做簡單的介紹,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活動有簡單直觀的認識,從而使體育教學更加有效率地開展。而進行實際的活動教學時,教師可采取動畫形式,將該活動里需要的動作、技術等運用物體旋轉、快速移動以及畫面定格等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每一個動作的運行過程[3]。將動畫引入體育活動技術的教學中,不僅能讓學生快速抓住活動的技術要點,提高體育課教學的效率,還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容易被學生接受。
3.復雜性活動技術教學可結合立體感強的媒體。高校體育課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加入了一些相對復雜困難的活動內容或知識技巧,例如三級跳、單杠翻轉以及鉛球投擲的方式等,這些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較為脫離,教師進行授課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進行實際的演示會受到教師身體、年齡、經驗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的限制,難以將動作真正做到標準,同時學生進行觀看時也因速度過快、難度過大等問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這時候就可以采用立體感強的媒體進行教學,立體感較強的媒體包含電視、網絡視頻以及音頻等內容,教師想講述較難的動作的力量使用、細節注意或速度掌握等方面,就可運用相對應的視頻課件,對這些內容進行反復播放、慢放,較為重點的活動可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動畫,從而對活動中的每一個動作做以細致重點的講解。這樣的方式不僅新奇有趣還能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還能減輕體育的學習難度,以便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4.實現學生與互聯網的智能交流。我國實施教育改革的內容之一,就是創新教學方式和內容,新奇的教學形式有助于學生培養學習積極性、獨立思考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其創新的教學形式中,最為獨特的就是利用互聯網媒體實現了學生與互聯網的智能交流。如教師講述足球領域中的“越位”一節,就可設計相應的媒體課件,先利用互聯網制作出越位和不越位兩張鏈接式圖片,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選擇,根據選擇圖片正確與否彈出相應的文字對話,以此表揚或鼓勵學生同時進行該問題的詳細解釋。學生與互聯網進行智能交流的方式,既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和認知范疇,也讓體育課堂更具趣味,營造了輕松的學習環境。這種互動性強且學生參與度高的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最大程度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實踐,從而養成學習的主動自覺性,同時大大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效率。
5.教師充分發揮教學引導作用,提高互聯網使用能力。高校體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是當代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而落實這一教育任務的重要環節就是教師。體育教師想真正實現創新形式的體育教學,并將互聯網媒體正確運用到課堂中以實現其作用,不僅要對本專業知識牢牢掌握,更要對現代互聯網有較深的認識,同時自身還應擁有較強的媒體使用能力,總體來說就是教師應具備理論運用與實踐操作的雙重能力。因此,教師自身需要掌握的互聯網技術有教學設計、教材文案電子版制作、各課時軟件的運用操作以及繪圖、信息資料的收集等。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只有教師首先消化吸納互聯網媒體技術,才能活用于體育教學中,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四、結束語
本文從互聯網媒體的含義、優勢及應用幾方面分析了互聯網媒體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并著重探討了互聯網在高校體育教學創新中的應用,其主要有五個方面,分別是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與互聯網媒體相結合;運用動畫形式開展體育活動實踐性教學;復雜性活動技術教學可結合立體感強的媒體;實現學生與互聯網的智能交流;教師充分發揮教學引導作用,提高互聯網使用能力。綜上所述,將互聯網媒體融入高校體育教學,既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同時也讓體育事業得以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慶敏.淺議讓多媒體促進體育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5,(7):359-359.
[2]馮濤,劉森,崔海鷹,等.互聯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4):104.
[3]趙曉翠,盧慶華.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5,(3):110-111.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Media
LIN Yue
(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
Abstract:College sports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national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whole appl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et media,help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E learning focus and interest,strengthen their physical quality better,ensure the daily life smoothly. Therefor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m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media.
Key words:Internet media;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