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鵬


摘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們發現好的試題對學生知識的理解、內化、升華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試題是怎么構思出來的?本文對此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主要從改變條件和結論為位置,從常數變成參數討論,增加題目的融合性,利用矩陣來變換已有的經典題型.
關鍵詞:命題;改編;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217-02
《道德經》:“道法自然.”即使世界充滿變化,世事無常,但他遵守大自然的不變法則.數學高考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是否真正從知識、能力和個性品質這三個方面測查了學生,是否實現了良好的選拔功能,是否對中學數學教學有正確的導向作用,這些問題都需要對高考命題進行深入分析和客觀評價.因此,對數學高考試題命題的研究就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具有現實的意義.
很多教師總感覺數學命題遙不可及,只有專家、名師才能夠命出好的、經典的題目,這一觀念就讓我們望而卻步了,在試題方面更多地是去尋找、去選擇,而不是自我創新、自我探究.其實我們如果多仔細研究教材,多向專家請教,多留心高考的題目,會慢慢體會到命題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難,我們可以運用一定的技巧從改編原題出發,學習數學命題的做法和技巧,一步一步地培養命題的能力.改編試題,即對原有試題進行改造,使之從形式上、考查功能上發生改變而成為新題.
這也是函數和反函數性質的一個應用,但如果僅僅這樣認為命題是不具有一般性的.
原創出精彩的試題是我們每個執教者所理想的目標,但這條征途沒有那么的順坦,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究,去嘗試,那么改編原題就是很好的一個出發點,運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將改編思想融入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面對課后題目或者作業本中的題目,對課本的題目要深刻地理解和解讀.做了很多題目后,我覺得要思考:題目的共性是哪些?考察了什么知識點?我應該立刻向那個方向去走?命題老師的期望是什么?認認真真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到位.
注釋:
(1)夏蓮.課程標準下數學高考命題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參考文獻:
[1]孫延洲.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中學數學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全光淑.中學數學教師數學教育觀的現狀調查研究[D].延邊大學,2014.
[3]楊樂.談談數學的應用與中學數學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10,(03):3-9.
[4]王寬明,夏小剛.關于中學數學教育研究領域的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1,(06):82-85.
[5]李峰.數學文化與新課程標準下中學數學教育中數學文化的滲透[D].山東師范大學,2005.
[6]尹德霞.中學數學教育實踐中的數學文化案例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
From the High School Textbook Examples of Mathematical Proposition
YAN Peng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Abstract:In daily teaching, teachers find good questions o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sublimation has a multiplier effect. Then the questions is how to conceive? This paper does som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Mainly from the change of conditions and conclusions for the position, from the constant parameter into discussion, increase fusion the problem of the classic questions using matrix to transform the existing.
Key words:proposition; adaptation;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