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能夠表達,讓學生的表達能夠彰顯個性,需要閱讀教學能夠比較理想地打開學生的思路。
關鍵詞:打開思路;語言表達;彰顯個性
小學語文教學,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看,我們必須對學生的閱讀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尤其需要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更需要學生去表達,需要學生在和學生乃至老師的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竊以為,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打開感悟和表達的思路,是彰顯學生表達個性的必備前提。
一、打開學生思路,多讀應當是前提
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的諸多實踐也證明著這樣的道理,學生對教材文本多讀了,那感悟就顯得比較深入或者深刻。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不管怎樣的教材文本,小學生的讀是完全需要的。當我們的一個個學生都比較投入地讀起來,那思維的閘門就會打開,學生就可以達到思如泉涌的理想境界。反之,我們的教學課堂將會是一片死氣沉沉,永遠也不可能充滿活力。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先生可謂引領學生利用讀打開學生思維思路的典范,多年的教學生涯,先生是那樣關注著小學生的讀文,是那樣關注著所有學生的讀文,尤其關注那些弱勢群體學生的讀文。就是先生離開教學第一線,每每與人談及語文教學的問題,也總要聊些關于學生讀文的話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先生的課堂錄像,那種引領學生進行朗讀的策略,簡直令人敬佩。還在20世紀末,先生所上的《全神貫注》,課堂如行云流水,只見一個個學生投入性的讀,不僅僅是少部分學生的讀,而是比較意義上的全面開花,一個個學生在充分的讀中獲得長足的發展。比較典型的是我們看到先生采取相關的策略,促使問題學生也讀得那樣的津津有味。更典型的是學生的讀我們不能看出什么樣的精彩,而精彩的是學生讀后的悟,悟之基礎上的表達,表達的內容是那樣的極具個性,也就是充分地彰顯著一個個學生的個性。由此可以證明的是,小學生的閱讀感悟能打開他們的思路,學生的多讀應當是我們所必須首推的前提。
二、打開學生思路自悟應當是根本
對于閱讀,應當是充滿實踐性的,讀應當是實踐,是手段,悟是目的。讀是為了理想的悟,沒有讀,悟則如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學生既然能夠讀了,那從相關意義上講就完全可以比較充分而又理想的悟。這就不需要我們再去思考學生能否悟的問題了,可就在平時閱讀感悟的實踐中,人們似乎忽視了小學生的悟。這里的忽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應當是復雜的。也許人們總是這樣以為,讓學生去悟,可以說就是實質意義上的磨洋工,勞民傷財。為什么這樣講?學生去悟是需要花時間的,學生的悟也是難以在一時半會就可以步入正軌的,與其讓學生去感悟,毋寧由我們教師將其感悟的內容來個一灌了之,非常之簡便,也極為易行。這對學生的發展意義何在?此乃是我們所不言而喻的。本來,閱讀和感悟是緊密相連的一個閱讀教學的整體,我們為什么要將其截然分開呢?大可不必!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打開學生思路的語文教學,需要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實現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感悟。人們也都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引用過來,不正說明學生自悟的重要嗎?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努力讓學生去悟,可以說是自身教學的首選。如,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是一部充滿強烈愛國主義情感的作品,敘事文本中的主人翁肖邦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是怎樣去愛國的呢?教學中讓學生神游于作品的字里行間,一個個學生便這樣感悟到:肖邦不僅僅就在國家被淪陷后,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音樂去喚醒民眾,而且就在其英年早逝的彌留之際還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這也在一個個小學生的心靈里產生著強烈的共鳴。
三、打開學生思路合作應當是提升
閱讀教學我們比較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但不可否認的是完全憑著學生的個人智慧是很難獲取完全意義上的閱讀感悟的,一些比較難以感悟的文本內容,我們還多需要學生之間的溝通,多需要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新課程標準也在多處倡導學生的合作探究,可見學生的合作探究意義不僅僅就是深刻,而且就是比較深遠。雖然人們也在相關的層面上感到,不能以多之合作討論的形式去替代學生的個性解讀,但也不可能完全否認合作學習所能夠發揮的作用。對此,我們必須認識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比較適度的合作應是學生思路打開的提升,我們也必須進行探求,讓學生正確步入合作探求的軌道。讓學生進行合作,關鍵要適宜,比較適宜的合作是小學生最能得益的。在我們平時諸多教學的課堂,都或多或少地有著合作的環節,但很多的合作都顯得比較粗糙,首先是合作的內容比較簡單粗糙,僅僅是學生之搜集資源的匯合,根本談不上什么合作探究。其次是合作形式的粗糙,簡簡單單地前后一組合,沒有領頭雁,沒有鯰魚,起不了任何意義上的轟動效應。對此,相關于合作的內容和形式是我們所必須思考和研究的。在平時,該出手時就出手是自己所奉行的宗旨。在進行教材文本仔細推敲的基礎上確定學生合作探究的內容。
打開學生思路,讓學生表達彰顯個性是一個不盡的話題,因為教學是動態生成的,教學不止,研究也應當就是完全意義上的不盡。研究也應當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馬虎,盡心盡力、盡心盡責,獲取真性果實也將會為期不遠。
參考文獻:
談永康.讓閱讀教學回歸“閱讀”本意[J].小學語文教師, 2016(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