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鵬 鐘洪英 李鶴展 丘惠萍 李二妹 林子齡

摘要: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小組對廣東省不同學科類型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數據發現,高校大學生對自己所在學校的創業教育評價普遍不高,學校對創業教育的內容停留在表層,將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孤立;創業經驗、創業資金、創業知識不同程度影響著大學生開展創業。
關鍵詞:創業現狀;創業教育;影響因素
當代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因為大學生屬于高級知識人群,并且經過多年的教育往往背負著社會和家庭的種種期望。在現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就業形勢卻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也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
一、調查問卷的內容及結果
(一)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2016年6月份,為了能了解廣東省不同學科類型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現狀,小組對廣東省9所不同學科類型高校的大學生隨機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0份,收回問卷1337份,回收率達89.1%,其中有效問卷1269份,有效率達94.9%。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收集到的樣本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數據。(見表1)
(二)廣東省不同學科類型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
隨著高校不斷地擴招,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加嚴峻。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調查小組從學生的角度了解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現狀,根據問卷的部分內容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包括創業意愿、創業政策、創業領域等方面。
1.創業意愿
創業意愿是潛在創業者從事創業活動的一種主觀態度,在“你是否有過創業的打算”中,完全沒有占23.6%,考慮過占69.8%,正在進行創業占5.3%,已經創業成功僅僅占1.1%,由此可見,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有創業意愿。另外,數據顯示,不同學科類型高校間無明顯差異,學生們基本都考慮過進行創業。
2.創業政策的了解
為了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出臺了許多的優惠政策,包括資金扶持、稅費減免、創業補貼等方面。然而在問及“是否了解我國的創業現狀和相關政策”時,其結果統計顯示,有71.6%被調查學生不了解,22.9%選擇了解,僅5.2%是非常了解。有相當多的大學生不了解我國創業現狀和創業政策,其中,醫學和師范高校的學生占比較高,分別占89.7%和84.2%。政策缺乏有效的宣傳或宣傳不到位,有夢想創業的學生可能因為信息的閉塞,得不到足夠的信息、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而導致創業失敗。
3.創業領域
在調查大學生們的創業領域的選擇中,有44.8%的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創業,25.8%的學生選擇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創業。華南農業大學和廣州體育學院大部分的學生選擇與自身專業相關的領域創業,這兩個學校本校內的比例占到37.7%,而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生有60.8%則會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創業。在總體來看,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他們所在的專業的創業前景并不好。
二、廣東省不同學科類型高校大學生對學校創業教育的認可
(一)學校創業教育滿意度
根據調查顯示,學生對自己學校的創業教育評價普遍不高。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接近一半學生對自己學校創業教育感到非常滿意,而農業類、理工類、綜合類、財經類、體育類等高校基本不足15%學生感到非常滿意,而醫科類及師范類學生感覺非常滿意的少之更少,師范類占1.1%,醫科類為0%。從數據考慮,一是學生對創業教育的要求過高,學校還未能達到學生們的預期,因心理落差而導致滿意度不高;二是學校的創業教育并沒有落實開展;三是學校的創業教育并未得到學生們的重視。因此,也讓大多數學生覺得自己所在學校的創業扶持并不高。
(二)學校創業實訓課程
我國教育部要求,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我國已有1000多所高校開設了創業課程,300多所高校專門設立了相關學院和研究中心,創業教育已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在調查中,不同學科類型高校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參加過學校創業實訓課程的僅有19.5%,沒有參加過學校創業實訓的高達80.5%,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其它學科類型高校學生均有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參加過學校的創業實訓。現大學生學習了創業知識,但并沒有將創業理論運用到實踐上,將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孤立,這樣的創業教育是不完整的。
三、廣東省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
(一)缺乏經驗
大學生在校期間對社會了解甚少,對商業上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事方式缺乏必要的經驗,加之在學校學習的創業知識僅是理論上的,缺乏經驗,以致于絕大多數大學生有創業的意愿,但以實際行動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卻很少。中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不斷增加,但約7成自主創業者三年后選擇放棄創業,其中放棄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相關的創業經驗及企業管理經驗。在調查中,有46.3%的被調查學生認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經驗不夠且缺乏社會關系,占比最高。華南農業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廣州體育學院等高校均有超過半數被調學生這樣認為。
(二)缺乏創業資金
缺乏創業資金也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之一。在校大學生或應屆畢業生還沒有經濟基礎,在創業方面面臨著資金障礙問題。雖然政府出臺各種各樣的資金扶持政策,但大學生在融資過程中還是難開展。有調查顯示60%左右的創業資金是由“父母或親友投資或借貸”而來,其次的資金來源是積蓄和銀行貸款,而由政府提供資助的比例很少,這說明在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中,政府發揮的資金扶持力度比較微弱。在本調查中,師范類學生占56.4%,其次是財經類有47.6學生認為缺乏資金很重要,而其他學科類型的高校大學生覺得創業資金的影響趨于一樣。
(三)創業知識
創業教育是獲得創業知識、提高創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在調查中,僅有4.2%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創業指導課總體評價是很有用。高校雖然十分重視學生創業教育,把學生創業教育納入學生管理,但是學校設計的創業課程與學生預期有差距。在調查中,學生希望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的是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個案百分比占59.1%),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個案百分比56.3%),市場營銷知識(個案百分比為49.6%),個性化輔導(個案百分比42.7%),創業案例分析(個案百分比45.5%),財務稅收(個案百分比37.8%),政府出臺創業優惠政策解讀(個案百分比35.3%)。
四、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可見廣東省不同學科類型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情況大體上基本相同,但其創業教育還不能滿足大學生創業的需求,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完善高校創業課程
現今各高校均有開設創業指導課,課堂上更多的是講解大學生創業形式及部分狀況,而大多數學生更多希望能涉獵一些關于創業技能、公關和交往、法律和稅收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加之大學生也因沒有足夠的創業知識而放棄創業的念頭。因此,高校可根據自身情況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將教育的空間觀擴展至課堂內外、書本內外和學校內外,增加市場營銷、財務稅收、創業政策法規、企業管理等方面課程的選擇性和多樣性。
(二)促進創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創業教育環境不斷改變,創業教育形式日趨多樣化,各大高校創業教育基本形成了共同途徑,開展創業大賽、創業課程與講座,但創業實踐環節過于薄弱。高等教育中有高職院校及普通高校,前者強調實踐應用,而普通高校則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大學師資大部分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因此,可搭建創業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促進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之間的合作,取長補短,使普通高校大學生向高職學生提供創業理論知識,而高職院校學生則可提供實踐經驗,同時聘請擁有成功創業經歷與文化經驗的人才指導高校的創業教育,促使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加強高校對創業政策的解讀與宣傳
在中央不斷出臺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同時,各地市也陸續臺了一些關于創業融資、創業培訓、創業稅收方面的創優惠政策,但這些優惠扶持政策普及度不高,政策零碎分散于政府文件、網絡媒體以及部分報刊上,大學生對這些創業政策并沒有行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同時創業政策也缺乏宣傳,學生無法多渠道創業資源,有些大學生創業政策文件也難完全解讀,因此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成效不能得到明顯的效果。對此,高校可通過舉辦學術沙龍、講座、知識競賽、創業模擬等以及增加創業政策選修課等方式提高創業政策的宣傳與解讀,政府可關注社會創業文化與校園創業文化雙向滲透,引導企業家、社會創業成功人士、政府政策專家等全面參與大學創業教育,營造鼓勵創業政策解讀與宣傳的校園環境,另外,創業政策也需注重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乃強,王春雨.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與對策探索[J].中國西部科技,2016,01:123-125.
[2]高桂娟,蘇洋,劉地.高校創業教育的共性問題與相關對策——基于對上海不同類型高校的調查問卷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146-151+156.
[3]胡曉龍,徐步文.創業素質、創業文化、創業意愿的相互關系與影響[J].社會科學家,2015,11:71-76.
[4]朱廣華,陳萬明,沈召前.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文化與創業政策的反思與調適[J].高教探索,2015,06:122-128.
[5]王國紅,王雨絲.近年我國大學生創業現狀與影響因素[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4-6.
(作者單位:廣東醫科大學)
(通訊作者:李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