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陳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德育功能的思考
李陳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也隨之加大,在當前小學基礎教育中,體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促進著學生心理、身體及德育方面的進步?;诖?,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體育德育進行研究。
小學體育 德育功能 體育教育
對于小學教育而言,德育屬于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小學生成長非常重要。因此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把德育納入日常教學中。但是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小學體育教學雖然在滲透德育教育,但是始終存在許多新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許多教師對體育教育認識不夠,認為這門課是讓學生耍的課程,學生可學可不學的課程。因此學校、家庭、教師及學生都不太重視這門課,就是這種工作失誤對學生后期成長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形勢下,探究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功能具有現實意義。
德育,是一個千古不變的話題,在當前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個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塑造一批具有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對人才的初級素質打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德育作為人才最為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對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發揮其固有的功能具有更為重大的現實意義。兼之小學體育的教學開展具有尤為突出的靈活性,所以,小學體育與德育相連接就成為了必然。從小學體育的實踐過程上來看,教師的積極引導,以及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設計,能夠對于小學生進行身心方面的引導和影響。小學體育可以通過靈活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如游戲教學、理論教學及課外活動教學,將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與品德思想培養更為密切的聯系起來,更貼切的發揮體育教學中德育功能的特性,對學生起到更好的塑造作用。
就當下的小學體育教育來說,德育滲透工作有待進一步落實,德育功能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小學體育德育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教師體育德育教育觀念存在偏差、體育德育教育教學地位不受重視、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優化等。諸如此類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小學體育德育功能的有效發揮。據此,廣大教師要全面而深入地認識體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深挖體育德育育人價值,以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2.1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小學的體育教材分成理論與實踐兩個大部分,而理論部分教材內容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比如體育教學的目的及任務,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從而樹立鍛煉好自身身體的思想,并將參與體育鍛煉和新時期所承擔的重擔相結合;從而啟發學生在各種環境、條件下都敢于堅持鍛煉,提高學生身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讓小學生逐漸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小學體育教材的理論內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體育教材實踐部分同樣屬于體育教學中重要內容,是體育運動的技能體現。每一個體育技術動作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運用教材與教學中各種教學因素,才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對小學生開展各個方面思想教育。
2.2 情景體驗滲透教學
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教學情景,激發小學生從運動基礎上去體驗快樂,通過表象、回憶以及聯想等各種暗示,發揮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學過程中就要不斷讓學生得到成功體驗,教師要及時進行鼓勵與表揚,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的鼓勵與欣賞,讓小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最好的做法為:不能夠清一色劃分男女角色界限,男女可劃分成一個小組內,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和舞臺。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釋放內在能量,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活潑起來,并且還具有評斷課堂的權利,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能夠過于單一,要在全班學習基礎上多采用小組學習、個別體驗、游戲比賽以及表演展示等各種學習機會。對于一些典型創意,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贊揚。當然體育是教學主體,要讓學生從主體中感受豐富的感受,并非僅僅得到體驗運動的快感,還要包含與同伴間進行合作時的心靈體驗,比如采用比賽那種扣人心弦的刺激、獲勝后的暢然等等,有一些德育體驗可以用言語表達,有一些只能是意會而非言傳。
總的來說,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進行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各方面關注的焦點,對于這一方面的研究已經是當務之急。對于小學體育學科而言,對于德育教育的滲透也是勢在必行,對于教師而言,應當掌握基礎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理念,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對學生開展有效、及時地疏導和調節,真正做到寓德育于體育教學之中。
[1]曹彤.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 [J].新課程研究 (下旬刊),2012(2): 167-168.
[2]路曉偉.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3): 144.
(作者單位:重慶市大足區龍崗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