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本
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探析
徐榮本
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如何認識職業教育,如何認清職業教育中班級管理的現狀,如何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這是職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試從“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現狀”、“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班級管理的技巧”等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對當前的中等職業教育班級管理有所幫助。
中職 班級管理 探析
1.1 學生缺乏自我價值認同,管理不易。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差,大部分選擇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都有成績方面的困擾,只有少部分學生是基于興趣愛好而作選擇的。因此,這些學生在常年的成績困擾下,或多或少對學習產生倦怠甚至厭惡的心理也實屬正常。由倦怠學習心理而引發的問題,是學生的自我價值認同問題。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我國的教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這一較長的轉變過程中,學生大多由于應試教育而從小被灌輸個人價值與學習成績掛鉤的錯誤思想。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因為學習基礎差,學習成績差,所以很容易缺乏自我價值認同。在慣常情況下,他們為了吸引他人關注而故意做出種種阻礙班級管理的行為。這增加了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的難度。
1.2 強制性為主的管理形式,容易激起學生逆反心理。大部分中職學校會制定強制性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依靠懲戒手段在一定范圍內保證學生的行為符合學校要求。這樣的管理方法因為生硬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使得班級管理隱患叢生,同時也加大了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難度。也就是說,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問題,往大的方面講,是一個社會問題。它產生于社會,也必須要依靠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根本解決。作為中職教育的從業人員,我們雖沒有能力將這個社會問題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但是可以通過注重班級管理的方法,解決班級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班主任是中職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所以,班主任必須具備超高的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心理上對班主任產生敬佩感,進而服從你,依賴你。與普通中學相比,中職學校的班主任的職業素養中特別需要的是寬容、關心和過硬的專業技能。
2.1 班主任職業素養。學生特別是中職學生是在錯誤和改正錯誤中蹣跚前行、成長的。面對學生不斷甚至相同的錯誤,職校的班主任需要的是寬容理解,關心愛護,適度鼓勵,而且得把這些素養最大化運用。
2.2 過硬的專業能力。在中職學校,班主任隊伍一般由專業課教師和文化課教師構成。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技能自不必說,他們擔任班主任有專業天然優勢;文化課教師可拓寬自己的專業領域,培育新的技能,抑或在任教學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這些都能成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必備要素,讓學生跟著你走。
2.3 師生平等共處。和諧的班集體氛圍,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的。這就要求班主任把自己看作是學生中的一員,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領頭羊”。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對學生的獎勵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對班級管理的一切問題,多向學生征求意見。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用自己的實際工作表現,來打動學生,做到言傳身教。
3.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提高班級管理,做好學生工作,首先就必須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并圍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展工作。中職學生年齡上處于叛逆期,受社會不正確的對成績固有觀念的影響,自信心不足。這些情況,都要求教師要花費更多的耐心,與他們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好的關系比起死板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管理更有效果。
3.2 鼓勵學生自我管理。班干部是幫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小助手,是保證班級活動順利舉行的護衛者,在班級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對班干部職位的管理,也需要技巧。比如,輪換班干部,讓大部分學生都有過當班干部的體驗,能夠讓這些學生有更好的集體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班主任通過對班干部的培訓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培訓后的班干部能自行處理一般性的問題,這就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傳統的班級管理注重懲罰措施,對于中職學生,獎勵機制比懲罰措施更為重要。通過獎勵機制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更好的管理自己。
3.3 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在一個新的班級建立之初,班主任可以抓住學生對于新班級的期待重點建設班級文化,這樣可以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來,從而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使班級凝聚力得到提升。
文化是由集體創造的,而文化又能改變群體中的個體。學生參與文化的建設,在這過程中被班級文化不斷影響,反過來改變自身。可以說,好的班級文化的建設,是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的一劑妙方。
[1]陳敏.淺談如何做好中職班主任[J].中國新通信,2015,(12):15.
[2]劉國芬.職業中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0):131.
(作者單位:重慶市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