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世強
在實踐中感受色彩的奧秘
□ 文世強
本文旨在讓人明白,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讓學生親自體會和感受到色彩的奧秘。從認識實踐活動,了解色彩訓練的必要性到最后的如何進行色彩實踐教學,探討了通過實踐感受色彩奧秘的可行性。
新課標將義務教育的美術課程劃分成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針對不同的學習領域,我會制定不同的教學實踐活動。在“造型·表現”方面,會引導學生用紙材、泥材等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通過看、畫、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所見所聞、所及所感。在“設計·應用”方面,會帶領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材、泥材等材料,發揮想象,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在“欣賞·評述”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感興趣的兒童畫、古代原始巖畫、工筆畫等美術作品的形與色,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綜合·探索”方面,采用和其他學科內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想象、創作和展示。所以,美術教學實踐活動并不是純粹的教會孩子如何繪畫,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會繪畫的樂趣,認識了解色彩,讓學生學會一種美的表達。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在現在的小學生眼中,視覺形象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形和色彩中。我們只有通過平涂、勾線、平移、水色、暈色、點繪、點彩等多種形式的原理進行色彩繪制活動,才能增進學生對色彩應用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色彩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欣賞色彩作品的能力,還能讓學生體驗繪畫造型活動的樂趣。
色彩畫是世界美術史上歷史久遠,傳統豐富的藝術形式之一,它美麗而熱烈,豐富而深遠,柔弱而張揚,凝聚著人類智慧的閃光,凝聚著無限的創造力,以及人類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色彩課可以讓學生了解和鑒賞古今中外經典繪畫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人類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感受經典繪畫作品“美”的形式語言和文化內涵,提高學生欣賞色彩作品的能力。
在湘版小學美術教材中,每一堂課都有它相應的學習領域。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要求,我們對孩子的色彩教育是不同的。我們拿湘版美術二年級上期的教材來舉例。
1.“造型·表現”課程的色彩訓練。
《五彩樹》是教材中的第三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能用三原色吹出五彩樹,了解三間色等色彩知識。我在上這堂課的時候,首先是讓學生選擇出準確的三原色顏料:大紅、檸檬黃、湖藍。將這些顏色滴在畫紙上,教師講解吹畫的步驟,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吹畫,使色彩相互混合與滲化,吹出色彩豐富的五彩樹。學生吹出五彩樹之后,引導學生尋找和發現紅、黃、藍三原色中的兩種色彩相互混合與滲化后,所產生的新色彩——橙、綠、紫三間色。
2.“設計·應用”課程的色彩訓練。
《花格子小?!肥墙滩闹械牡谑n,屬于“設計·應用”領域。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豐富的色彩裝飾效果,初步建立設計意識,享受裝飾色彩的美感。我在上這課的時候,抓住色彩裝飾練習這個關鍵點,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代替自然界的真實顏色,給他們所畫的花格子的小牛涂色。這樣以理想化的手法自由地運用色彩,淡化色彩的真實性,強調孩子自己對色彩的感受。在填涂顏色的時候,引導學生的色彩搭配要么和諧、要么對比強烈,這樣才能產生視覺美感,達成視覺沖擊力。
“設計·應用”類課程的色彩教學,教師需要引導孩子在涂色的時候填涂自己喜歡的哪一類顏色。這種限定色彩進行不同格子的搭配形式,讓學生更易認識理解,也更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學生通過教師“有意為之”的強化訓練,在無意識的實踐活動中認識到了色彩搭配。這種有針對性的色彩訓練對學生色彩感覺的培養十分必要,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甚至可以反補到我們的生活中去,認識和了解服飾的搭配。
3.“欣賞·評述”課程的色彩訓練。
“欣賞·評述”類課程的色彩教學,主要是去引導學生欣賞富有美感的美術作品,認識畫面的線條、色彩、構圖。由此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色彩搭配到什么樣的畫面中會產生怎樣的美感,從而指導學生在自己的繪畫過程中去應用這樣的色彩來豐富我們的畫面。
(作者單位:重慶市永川區朱沱鎮躍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