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清(四川農業大學四川雅安625000)
淺談成都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改革對策
□井水清(四川農業大學四川雅安625000)
目前,體育成為一項大眾化活動,既是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社會與民族進步的新要素。高校體育教學是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重要階段,將高校體育教學所具有的優勢全面發揮出來,是近幾年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通過對成都市部分高校的數據調查,發現成都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存在著重視程度不高、不能及時更新體育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單一等等問題,本文將結合成都教育現狀,對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談談個人觀點。
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對策
通過對成都20所普通高校的近100名體育教師以及體育工作者進行訪談以及觀摩上課實情,得出以下結果:
1.1、對成都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思想的調查
不同的教學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推動下,體育教學思想的轉變至關重要,特別是要梳理“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

表1 對成都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思想的調查表
在對調查中,有29名教師仍然沿用傳統體育教學思想,占調查總人數的29%;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現代體育教育教學思想兩用的教師58人,占總人數的58%;運用現代體育教學思想的教師有13人,占總人數的13%。
1.2、對成都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結構的調查
體育教學課的結構是從課程的開始到結束對課程的教學活動模式的整體設計。傳統體育教育課程結構模式是:基本模式、體能發展模式、技能學習模式等,新課改下的體育教育與健康課程結構在傳統結構模式的基礎上新添運動參與模式、效果展示模式、自主學習模式。

表2 對成都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結構的調查表
調查中,運用傳統體育教育課程結構模式的教師有69人,占總人數的71%,運用現代體育課程的教師31人,占總人數的31%。
1.3、對成都普通高校體育教育評價機制的調查
體育教學中的教學評價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技能、要領、知識所做的反應,能夠幫助學生即時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不足,幫助學生。正確評價學生體育學習,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在體育課中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成長。
由表3得知,在評價方式方面,教師僅用終結式評價的有69人,占調查人數的69%;即運用過程式評價,又運用終結式評價的3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1%。在評價內容上,教師注重運動技能、情意表現、合作精神的人數分別是65人、21人、14人,分別占65%、 21%、14%。

表3 對成都普通高校體育教育評價機制的調查表
2.1、對體育教育重視程度不高,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在調查中發現,部分高校體育教學缺乏明顯目標,對體育課課程形式、學生興趣培養、課程考評等缺乏系統的規劃,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嚴重缺位。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深刻認識體育教育的內涵,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某些方面的特長。在大學體育教學這個平臺上,教師與學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才使得體育課充滿著生機,而在現今的大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處在主導地位,教師依據課程安排指導學生學習,由于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內容,厭煩上體育課,久而久之,無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追求自己喜歡的,讓教師也處在被動狀態。
2.2、觀念上不能與時俱進,不符合實際情況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也存在于高校的教育教學中,教育者只注重將自身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忽視學生的接受意向和程度,使得體育教學不僅未在學生身心負擔的減輕上發揮積極作用,反而形成消極影響,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影響了教學質量。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成都各高校的體育教學的教學觀念還是比較落后,還是沒能及時跟上時代的腳步。有些高校里面的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遵循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進行創新,并沒有融入到體育教學的洪流當中。在他們的思維當中,始終覺得傳統的才是最佳的,所以沒有去關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創新,這其實就是教學觀念滯后的一種表現。
2.3、課程和評價方式的單一,達不到教學目的
大學體育教育對學生的教育,重點在教學的廣度,而成都高校沿襲傳統的競技觀念,只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多樣性的喜好和多方面發展的需求,學生對于單一的形式提不起多大的興趣,漸漸討厭上體育課,甚至不參與體育課的學習。此外,在考核方式上,許多高校只是把終結性評價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與指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性,從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主體地位。這種在傳統教學理念指導下開展的體育教學與新時期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存在著矛盾。
3.1、樹立高校體育教育新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思想指導行動,高校的體育教育改革也不例外。要進行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首先就是先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改變舊有的、傳統的、不利于學生發展需要的教育觀,要樹立“全面發展”、“健康第一”、“終生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要突破傳統的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的教學,而應該將體育教學多元化,從而達到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愉悅身心的目的。只有采取科學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達到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建立新的體育價值觀,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已經成為體育教育界的共識。但是,要想樹立新的觀念,必將要打破舊的觀念,改革的路途充滿著艱難險阻。作為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要有不畏艱險的精神,迎難而上。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教育核心,以樹立學生“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體育思想為教育目標,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體育教育新理念的深層次內涵是十分必要的。
3.2、不斷創新高校體育教學方法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是典型的“三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題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這種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嚴重的與學生的需求相脫節,高校教育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豐富教學方式和方法。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現代教學理念。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要圍繞學生的需求,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其次,在教學環節中,要改變教師多講多練的模式,讓學生主動嘗試,自主組織,根據興趣愛好選擇項目,組成“俱樂部”、“沙龍”等小范圍教學,這樣學生更愿意投入時間精力,也有利于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課堂效益。
3.3、建立多樣化的體育課程體系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首先需要對體育課程進行改革。課程是體育教學之基礎,多樣化的高校體育課程的安排必須滿足高等教育教學發展要求,其課程設置的內容、確立的教學目標必須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主。結合學生實際,實施開展個性化多樣化課程,建立多元化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例如組織與輔導課外體育活動,把其作為體育。
3.4、提高高校體育教師整體素養
體育教師作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體,教師自身應該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掌握體育技能,體育教師不能只是給學生一味地示范體育動作。為了能夠發揮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效性,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不僅要學習高校體育教學相關知識,而且還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在日常的生活中還要加強自身的體育鍛煉,同時還要樹立終身體鍛煉的思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被教師熱愛體育的那份熱情所感染,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到體育學習中來。
3.5、增強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意識
無論是學習哪一門學科,最終目的都是將所學習的知識與日常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這樣也就做到了學以致用。在很多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知道學習體育知識和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有什么用,認為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任何一項體育運動,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就算完成學習目標,體育課程學習的目的是能夠讓人們強身健體,讓學生在平時能夠多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總之,成都高校的體育改革任重而道遠,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高校體育教學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同時還要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因此,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必須摒棄以往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從教學改革與創新方面全面考慮和分析問題,并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并遵循科學的教學規律,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它并不是大學課程的終結,而是每個學生終身學習體育知識,鍛煉身體素質的一個開始。
[1]張春杰.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07).
[2]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3]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
[4]宋和平.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
[5]羅青琴.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3.
G807
:A
:1006-8902-(2017)-01-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