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強
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占據著教學的大部分課時,而且對于課程的教學質量也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閱讀的認知還沒有完全掌握,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以及新的教學理念的應用,既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也讓學生能夠尋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的質量。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思想的轉變,注重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從而讓學生的閱讀能夠與實踐相結合,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升華學生的閱讀感受。
多元誦讀,融入感知
閱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每一種不同的閱讀方式,都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感受,也能夠讓學生從多角度對所閱讀的文章有所了解和深入認識。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力爭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模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意味,與文章作者融為一體,感受閱讀帶來的魅力和“魔力”。
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但愿人長久》閱讀教學的時候,筆者便通過多元誦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文章的真摯感情。首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瀏覽性閱讀,快速閱讀文章內容,對其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之后,讓學生對本文章進行默讀,運用默讀的方式領會文章的內涵;最后,借助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抒情的古典音樂,讓學生在此背景下對文章進行深情朗讀。流利的普通話,深情的投入,天籟般的背景音樂,都讓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兄弟手足之間的真摯情感,深化了對文章的理解,體味出了不一樣閱讀感受。尤其在學生深情地朗誦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時候,悠揚的曲調響起,學生們似乎看到了蘇軾對兄弟望眼欲穿的思念,很多學生忍不住潸然淚下。
多元化的誦讀模式帶給學生更加廣闊的閱讀感受,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奇妙變化,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所在,也能夠讓學生的閱讀思維得到拓展,有效提升閱讀的質量,優化閱讀的成效。
品詞咂句,深入探究
詞句是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對詞句經過仔細斟酌的,文章中的每一個詞都有其深刻的含義,每一句話都融入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對文章做到“品詞咂句”,能夠聯系上下文以及自身對詞句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義,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推敲》閱讀教學的時候,筆者首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總體閱讀,而后讓學生組成小組,依照文中的脈絡對“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詩句進行研究,讓學生們自己探討和揣摩究竟用“推”比較好,還是用“敲”比較好。筆者還將本首詩詞的全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通過整首詩詞的含義理解詞句的內涵。經過同學們的探討,大家一致認為“敲”字更為貼切本詩的意境,讀者更加可以通過一個“敲”字被帶入到詩的環境中來。最后,筆者結合“推敲”讓學生們品味了本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并引導他們通過聯系上下文深化對詞語、句子的理解,以及對文章情感、內容的體會,讓閱讀能夠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優美的詞句總是會讓人過目不忘,但是對于其深層含義的了解則需要將之放置于整篇文章中才能夠得以領悟。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文章的詞句進行閱讀,進而領略文章整體的構思和脈絡,讓閱讀的高度得以提升。
鏈接生活,個性解讀
人們常說: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其實,生活更加是閱讀的沃土,只有將閱讀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才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變得更加深刻,才能夠讓學生的通過文章的閱讀產生切身的體會和感受,才能夠讓學生與文章融為一體,體會其內在的思想情感。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讓生活成為閱讀的推動器。
比如:在進行《梅蘭芳學藝》教學的時候,筆者首先使用多媒體給學生們展示了梅蘭芳先生深厚的文化造詣,而后向他們問出一個問題:“梅蘭芳先生為什么有這么高藝術修養呢?”這與他平時的刻苦努力分不開。同時,以此為“引子”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不過,學生們對文章進行閱讀之后的認識并不深刻。于是,筆者繼續幫助學生進行文章內涵的深入挖掘:“其實并不僅僅是梅蘭芳先生,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學習的領域不斷努力奮進,敢于迎難而上,發揚刻苦鉆研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戰勝自我,獲得較高的成就。”之后,筆者還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對文章的認識,這讓學生們對問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面對生活“難題”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閱讀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其優美詞句的欣賞,詩情畫意意境的感受,更加在于其對于人們生活的啟迪和指引。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將文義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自我判斷,彰顯自己的個性解讀。
立足學生的角度看待閱讀,結合最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改革閱讀,運用細密的心思設計閱讀是提升閱讀教學質量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尊重學生的閱讀心理要素,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他們才能夠將閱讀知識予以內化,讓閱讀成為其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閱讀方式,讓學生通過閱讀升華內心真實的感受。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仁義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