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林
科學家給地球畫上了格子,于是有了今天GPS的神奇無比;微軟給Excel畫上格子,于是融簡單之美、藝術之美、數學之美于一體,比起另兩大軟件Word和PowerPoint功能強大多了;蜜蜂給蜂巢畫上了格子,節約了材料和空間,管理顯得十分有序;古人給日晷畫上了格子,于是可以用來記錄時間;科學家為指南針畫上了格子,于是可以用來指引空間方向;八卦圖畫上了格子,于是可以用來思考萬事萬物??傊爱嫺褡印笔欠N功能十分強大的方法論,能極大提高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課堂教學能否畫格子呢?師生用的指導書能否畫格子呢?完全可以,而且產生的質效立竿見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兩段四分”指導書,也稱之為“畫格子”指導書。“兩段四分”指導書是建設以“合作學習”為導向的教學工具書。它的主旨是要構建一種教學范式,解決困擾師生的內容設計繁雜、費時低效的問題。在課堂操作中配合“互動診斷儀”,形成交融式、順承式、回環式、蘊含式等四種操作程式?!爱嫺褡印钡姆椒ǎ瑢⒅笇鴦澐譃閮啥危▽W什么)、四分(怎么教)、小組怎么學(精細結構)、學習目標(據量例)、測評(兩個層級)、每課一問(自學質疑)和資源卡(拓展整合)。其中“兩段四分”是它的核心部分?!皟啥巍睆摹皠訖C”和“動作”兩個維度編寫,“四分”則從“任務”和“步驟”兩個維度編寫。
一、“格”是品質之格,是“品格”
“兩段四分式”的最簡模式,留給我們各學科教師的,只須揮筆一描。手起刀落,一刀兩斷,這誰都容易做到。難的是落點在哪?“學什么”和“怎么學”都必須找準落點。一節課,要滲透的知識點、能力點、學習方法和情感價值,隨便一捋,都有一籮筐。關鍵是要甄選出什么是學科性的,什么是非學科性的;什么是傳統浮華的,什么是革新有效的。去莠存良,找準黃金分點,方能體現一節課的品質,方能體現裁剪師高超的刀功。
一節作文課,“即興點評”和“當堂動筆”是兩個不可或缺的落點。“分兩段”,必須從這兩點著落,再根據年段的差異,確定“學什么”。而那些“精彩紛呈”的所謂習作方法指導,像如何觀察、如何用詞,在小學都是畫蛇添足,只會把“作文”這個抽象的概念更加抽象化了。當學生真正“動筆”的時候,老師剛才的“精妙指導”早已化為泡影。
因此,這一刀不是隨意砍的,這“兩段”也不是隨意切的,是要有語文味,要有語文思想,要有語文的“魂”。在這個案例中,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來自“點評”與“動筆”,那就抓住了課堂的“魂”,附上了格子的“魂”,這才是有品格的課。
二、“格”是標準之格,是“準格”
“兩段四分式”設計思路,使我們的課堂結構更為優化。它清爽而明麗,思維是清的,流程是明的?!皟啥嗡姆帧辈黄诙粒剐≌Z科組的“融合閱讀”理念和“單元主題”教學思想如魚得水?;仡櫼幌隆耙粋€核心問題”,其本質就是“單元主題”,讓學生有主題地進行單元整組閱讀,思維是簡晰的,合作是多彩的。在“兩段四分式”教學的滋養下,小語課堂的“學得怎樣”將會更有“向心力”,學生將在“單元整組教學”上立足更穩。
為此,“兩段四分”是學科組的“準格”,是大格子;“科組特色”是我們教師的“準格”,是小格子,里應外合,前呼后應。當科組的特色突顯了,科組教學也就卓而不群了,科組畫的格子也就有自己的“魂”了。
三、“格”是推究之格,是“格致”
教學同樣是件“格物致知”的事。畫完格子,接下來我們就應從內容上去格究,以使我們的“兩段四分式”教學形神兼備。
格物致知,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要反復揣摩,猶似讀透一篇課文,須得再讀上好幾本其它相關的書籍才算讀到位。教師對教材吃得越透,把控越準,教學才會越簡單明了。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也許填完“兩段四分”的格子所需的文字,可能只用十分鐘,但背后的深思熟慮卻是十倍于此,甚至窮此一生,也還在尋找相對精妙的“兩段”與“四分”,這是一個教研型教師應有的態度。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執教《草船借箭》時,就只設計了兩個問題,即“學什么”的“兩段”內容:“一是諸葛亮事先都想好了什么?二是諸葛亮笑誰?”這兩段內容的設計令人拍案叫絕,至今傳為佳話。事實上,許多名師的課都是如此“簡單”,然而背后都花了十倍于教學的時間去“格致”。我們堅信這一點,因為“格致”教材,方能“格物而后知”,方能抓住教材的“靈魂”之所在。
總之,梅花有“魂”才顯氣節,格子有“魂”更添品質。
責任編輯 魏文琦
實習編輯 顏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