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楠
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廢舊垃圾。這些瓶罐在幼兒心中可是寶貝。每個瓶罐有各自用處。可以變成小狗、小貓;變成城堡、公園;可以變成卡車、飛機;可以變成桌子、椅子。在常人眼里,它們可能是廢品。可是到了幼兒手中,就可以用于美術活動。幼兒可以把它與其他東西如廢彩紙、舊海綿等結合起來使用,做出許多美麗有趣的東西。
要把廢舊瓶罐運用于區域活動,就要知道瓶瓶罐罐的種類。按其材料分,可以分為塑料瓶(礦泉水瓶、各種茶類飲料瓶等)、玻璃瓶(各類酒瓶、調味品瓶等)、鋁罐(可口可樂瓶、啤酒瓶等)、紙罐(薯片罐子)和鐵罐(旺仔牛奶罐、奶粉罐等)。
區域活動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進行合作、探索和交往的過程。區域活動有很多方面,本文就美工區、科學區、角色區進行闡述。
一、區域活動的意義
(一)區域活動為交往提供良好心理環境
區域活動的設置是自由的、開放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區域進行活動,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機會,使孩子欲望得到滿足。角色區域中,孩子們可以通過商討和自己的意愿選擇角色,在扮演角色過程中體驗快樂和滿足,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沒有任何約束和負擔的情況下自由交往,還可以自我調節需求,孩子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盡情活動,游戲積極性越來越高,越投入。
(二)美工區域活動提供協商、合作機會
現在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說一不二,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對孩子進行協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兒園集體教育中,教師雖然比較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但針對性不強,而區域活動的特殊性恰恰彌補了集體教育的不足。如建構中,三個孩子都想當建造師,可是建造師只能有兩個,怎么辦呢?孩子們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變角色,當建造師的小助手等;或者采用輪流方法解決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合作,學會相互協調。
(三)美工區域活動提供寬廣的交往天地
“小菜場”等角色區是孩子們自己的天地,孩子們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感受、發現和創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們一會兒是娃娃的媽媽,帶著娃娃去買菜,一會兒又變成菜場服務員,為大家稱菜,一會兒又變成顧客光臨理發店,孩子們你來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雙手和頭腦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獲得更寬廣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愉悅。
(四)美工區域活動有利于孩子社會性培養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孩子們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學習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現并體會不同的情感,在照顧娃娃時想象表現并體驗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做醫生時細心照顧病人,做服務員時耐心熱情地接待顧客,做爸爸時禮貌接待客人,學習做菜打掃衛生等,這些區域活動中的角色扮演無形中使孩子增強了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區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為孩子將來參與社會獨立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瓶罐在美工區域活動中的運用
(一)美工區——奏出區域活動的“美”
美工區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撕、貼、剪、畫、捏、做等美術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因此,我們在美工區投入塑料瓶、玻璃瓶、壓花器、剪刀、蠟筆等美工材料,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進行活動,有的孩子用剪刀將塑料瓶剪成螺旋長條,用壓花器在五顏六色的彩紙上壓出各種圖案,將圖案貼到塑料瓶長條上,一件美麗的掛飾就這樣做成了;有的孩子為透明的玻璃瓶畫上好看的圖案,為瓶子寶寶穿新衣;有的孩子為瓶子寶寶做眼睛、耳朵等,將瓶子變成各種惟妙惟肖的動物,有憨態可掬的熊貓,有活潑機靈的小猴子,有長長鼻子的大象等;有的孩子將帶來的各種豆子均勻地鋪放在瓶子里,瓶子立刻變成美麗的彩虹瓶,放在陳列架上格外好看。在美工區中投放的這些材料激發了孩子的表現情趣,當完成一件作品時,幼兒體驗到審美的愉悅和創造的快樂,同時收獲著難以言表的成就感。美工區不僅美了環境更美了孩子。
(二)科學區——奏出區域活動的“樂”
科學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科學小游戲及操作活動,從小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科學的世界對幼兒來說新奇和神秘,如何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向科學之路的窗戶,科學區功能可見一斑。一次在科學區投入礦泉水塑料瓶、蜂蜜玻璃瓶、旺仔鐵罐和可口可樂的鋁罐及幾桶水。大家發現有的瓶罐沉到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誰來想想辦法將礦泉水瓶沉到水底下?”話音未落,大家便爭先恐后地操作起來。有的死死按住瓶子,把瓶子撳到水底,急切地告訴我她做到了,可是一放手,結果可想而知。有孩子提議瓶子里裝水。扭開蓋子,灌了瓶子容積的五分之一,瓶子漂浮在水面上,在孩子的強烈要求下教師又裝了些水進去,這下瓶子懸浮在水桶中了。“這下誰能讓瓶子乖乖待在水底?”孩子們紛紛撈出瓶子,嘩啦嘩啦將瓶子全部灌滿。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幼兒通過操作獲得相關科學知識經驗,還能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讓幼兒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從而真正樂于探究、樂于學習、樂于創造。
(三)角色區——奏出區域活動的“彩”
角色區的功能一是通過模仿各種社會活動,發展交往能力,培養幼兒主動性、交往性和獨立性,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二是豐富各行各業知識,使游戲向深層次發展。如玩“神奇的超市”活動時,將幼兒在美工區、生活區制作的各種作品投放到“超市”、“貨架”上,要求“營業員”售出商品時向幼兒介紹作品的原材料,讓幼兒聽介紹的時候再次發現作品原料的常見性和廢物改造的奇妙。簡單瓶子經幼兒創造變成了一件件多彩的藝術品。這些作品放在角色區,根據表演內容需要,教師和幼兒可以隨意取用這些“藝術品”豐富孩子們角色區,讓角色區煥發出神奇的光彩。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區域游戲正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是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游戲材料既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支柱,又是幼兒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間的一座橋梁,生活中的廢舊瓶瓶罐罐是最易取得的。在區域活動中指導幼兒正確使用這些瓶罐材料,與這些瓶罐材料充分互動。讓孩子做游戲的主人,讓每位孩子在美麗、快樂、靈動、多彩的自主游戲中健康、富有個性地成長。
“美在于發現,在于邂逅,是機緣”。每只瓶子都是一件潛在的藝術品。如果擁有一雙靈巧小手,就可創作可愛的作品,呈現出無比美妙的世界。創意美術課程不僅讓孩子盡情體驗發現美、創造美的愉悅,更順應“低碳生活”、“綠色環保”的時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