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瑞
鄧小平同志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級教育領導也強調必須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所以學校教育必須把堅定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顯得更加重要。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要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增強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要使這一思想教育落到實處,筆者認為英語教師除了要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外,還要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化,靈活生動地融于教學過程中,把思想教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任務完成,科學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學生情感體驗,不斷概括,不斷深化。
一、榜樣教育
榜樣教育是指通過樹立榜樣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用他人的模范行為、先進事跡,形象地感染青少年,以實現教育預期目標。列寧曾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幾年教育工作實踐,筆者發現,榜樣人物的言行,往往能把深刻的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規范具體化、人格化,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活動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行性。中學生年齡大都在13到18歲之間,此年齡段學生的最大特點是知識閱歷及人生經驗都比較淺顯,也就決定了他們容易形成崇拜“偶像”、“榜樣”這一心理現象,榜樣的力量在他們學習及成長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學生學了NSEFC Book8 Unit3“Inventers and Inventions”,了解了一些發明家的發明經歷之后,往往會對這些發明家產生尊敬、崇拜的心理,這時,教師可以抓住機會適時地鼓勵學生不要害怕失敗,因為成功的發明家都要經歷許多次試驗的失敗。又如在Book8 Unit1“Great Scientists”課文教學中,提前準備充足的有關著名科學家John Snow、錢學森、哥白尼的故事,特別是他們勇于面對困難,為人類做出巨大努力和貢獻的精神,讓學生體驗科學家們的成功,以他們為榜樣,并把這種動力投入學習。
二、意志教育
意志,也可稱為信念、理念,是人自覺地確定目標,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人特有的心理活動,是人的意識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的體現。意志的發展對中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敗、活動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英語教學中,重視意志教育功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如在閱讀“Perseverance”這篇文章時,可結合文章內容,提出以下問題,深化主題:
——“Why could W.Hartley get the geography book?”
——“Because of his perseverance.”
——“Why could he land the ship safely in time of great danger?”
——“Also because of his perseveranc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As a student,we should learn his perseverance from him when we meet with difficulties. We shouldnt lose heart;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overcome them.”
就這樣,威廉·哈利那種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和不到最后一刻決不輕易放棄的可貴精神一定會讓同學印象深刻,并聯想到學習上也要有這種精神,尤其是英語單詞的記憶,一次記不牢,記兩次、三次、四次,甚至九次、十次,如果真正用心去記,一定能記住。又如在學習文章“Karl Marx”時,可以這樣說:“Marx said that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 so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Marx still learned Russian when he is in his fifties. You are all young and you have good memories. I am sure you can learn it well if you all put your hearts in it. Do you think so?”通過這些,學生不僅學習了英語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進而接受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同志在北師大講話中說:“教育創新與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還要為各方面的創新工作提供知識和人才基礎。”因此,加快教育發展與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勢在必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為學生鋪設求異的路徑,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和分析問題,提高他們創新思維的質量,鍛煉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如在教完NSEFC Book Unit2“Robot”這一課后,可布置學生分小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文章續寫各種不同的結尾。又如在寫作課上,可以叫五六個學生任意每人給出一個單詞,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這五六個單詞編在一個故事里。通過這樣的求異思維訓練,學生不僅知識學活了,同時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四、成功教育
成功是每個學習者追求的終極目標,運用所學的知識與他人交流,體驗成功,能讓學習者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并使他們樂于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成功帶來的愉悅,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積極性。也許有人會說,英語教學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那么多的成功機會提供給學生。其實并非如此,學生說對的每一個單詞、每一句話,回答正確每一個問題,都可能成為成功的一次表現。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成功,還要創造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比如課堂上對學生的提問,基礎扎實的學生可多設計些How,Why等難度稍大的問題,適當設計些具有高度概括性、鮮明個人觀點的,甚至有爭議的問題;基礎中等的學生,可適當設計些When,Where,What等難度適當的問題;基礎薄弱的學生,可多設計些Yes,No之類的問題。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在教學過程中展示自我,體驗成功。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教育者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寓品德教育于知識傳授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普通高級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蔡社松.積極開發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C].全國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優秀科研成果文集.2004.
[3]董麗萍.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C].全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優秀科研成果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