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
摘 要: 本文從“精互同”教學模式的“精”這個角度探討如何讓大學數學課堂變得富有詩意。“精”主要包含:教材精挑細選、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師生共同精備多元化教案和教師具有精湛的教學藝術。
關鍵詞: 教學方法 高等數學 教學藝術 教學內容
著名數學家谷超豪院士認為:數學和詩詞有許多相通之處,如數學重視“對稱”,詩詞講究“對仗”。數學之美是對稱和諧之美,詩詞之美是對仗意境之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隆菲爾德說:“數學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數學和詩詞一樣,都有著獨特的簡潔美。如果詩詞的簡潔是寫意的,是欲語還休的,是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那么數學語言的微言大義,則是寫實的,是簡潔明確的,是抽象規范的,是嚴謹的科學態度的體現。數學是邏輯思維的精品,詩詞是形象思維的精品。數學和詩詞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兩個極致。面對21世紀個性鮮明的大學生,如何讓大學數學課堂詩意起來,值得探討研究的。本文主要從作者提出的“精互同”教學模式的“精”這個角度探討這個問題。這里“精”主要包含:教材精挑細選、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師生共同精備多元化教案、精選教學方法,教師具有精湛的教學藝術。
1.教材和教學資料精挑細選,使學生感受詩意數學的簡潔美
大學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我們要精挑細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行文流暢的教材和教學資料,這樣才能有效幫助、指導21世紀的大學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方法,提高應用技巧和數學思維水平。
2.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使學生感受詩意數學的意境
知識點羅列、素材堆砌的課堂設計,不僅不能引起大學生學習興趣,更不能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情感,甚至讓大學生遠離數學,排斥課堂。大學數學教師在內容與課件教學設計上,要善于尋找數學與詩意的銜接點、結合處,善于把數學與實際生活、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善于運用數學史和數學文化,通過生動、豐富的事例,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的“詩畫”,讓大學數學教學迎來異彩紛呈的春天。如在講連續的時候,可以由“彗星”的動態軌跡引入連續的概念,最后為了加深理解記憶,可用“極限連續值,增量趨于零,左右雙連續,萬物尋本源”這首小詩揭示連續的本質;在講解矩陣四則運算和秩的時候,可以用“加減乘除尚簡單,矩陣乘除非等閑;深究子式可得秩,初等變換不變量”總結,既區別矩陣與數的四則運算,又把矩陣秩的求法深深牢記在心間;解方程組的時候可用“欲解線性方程組,須知初等行變換,矩陣化至最簡式,字里行間有答案”簡單的詩句展現重點與難點;在講向量空間時,可與“千手觀音”比較講解;在講空間卦限的時候,可以用蘋果三刀法活靈活現每一個卦限特征;在描述夾逼定理的時候,可以用男女談戀愛的小段子進行形象逼真的描述;在講導數、微分、積分的時候,既可以與數學史和數學文化聯系起來,又可以與實際生活、實際應用問題聯系起來,勾畫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老師在講解的時候再運用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表達、激發……讓大學生在美妙輕松的課堂中感受數學的美,領悟數學的思想,體會別樣的數學意境。
3.師生共同精備多元化教案、精選教學方法,是詩意課堂的必備條件
善于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學生一起設計多元化的教案,努力為大學生創設主動親近的詩意課堂、開放的課堂,讓枯燥的數學迸發無窮的魅力。
4.教師具有精湛的教學藝術,是詩意課堂靈動與智慧的體現
教師教學藝術包含自身個性,不是刻意地追求,而是自然地流露,體現在教師的語言、體態、風采及淵博的知識中,更體現在教師教學機智中。一個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上要順應知識時代新要求,在講授數學基礎的同時,注意提煉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語言力求通俗又不失嚴謹,思路力求清晰又不失完整,解法力求簡練又不失靈活,內容分析力求系統、透徹又戒空洞、繁雜。
參考文獻:
[1]周遠清.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系列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蕭樹鐵.高等數學改革研究報告[J].數學通報,2002,(9):4-9.
[3]劉楚中,羅漢,李曉沛.工科數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0,(1):56-59.
[4]劉碧玉,韓旭里,秦宣云,等.工科數學課程體系、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工科數學,2000,16(6):47-49.
[5]向安青.給數學課堂加點詩意評價.評價研究,2013.1.
[6]邱淑媛.初中數學詩意課堂的教學嘗試與感悟.2013.2.課堂創新.
[7]孫迎光.本質認識與詩性之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4(19).
[8]梁宗岱.文壇往哪里去—“用什么話”問題[M].詩與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