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 珊
各國學生偏愛哪些課外書
文|蘇 珊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日前發表了題為《“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的文章,認為“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旋即引發多方熱議。支持者認為,“四大名著”揭露太多人性丑惡和暴力,不應該給孩子看;而反對者則認為,閱讀“四大名著”可以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文化經典的傳承。歷史有別,傳統迥異,文化多樣,那么,其他國家的孩子都愛看些什么書呢?
英國沒有官方指定的課外閱讀書目。因為,英國人普遍認為,教育部門無權干涉學校、老師和學生的閱讀選擇,他們更愿意給學生的閱讀以更大的空間和充分的自由。
通常英國的中小學生們在各自老師劃定的書目范圍內,自主選擇進行大量的精讀和泛讀。在小學階段,每個學生每周至少讀兩本書。進入中學,英語課開始分為兩門:英語和英國文學。學生們的閱讀量和閱讀難度也會大幅提高,英語以寫作訓練為主,英國文學則側重于閱讀和鑒賞。
最近十年的調查統計發現,文豪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是英國老師的最愛,他們的著作一般被列為英國學生的精讀書目。這些書目需要英國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花幾個星期到一個學期的時間來研讀,不僅要學習英語語言,欣賞語言之美,學習寫作方法,還要研究小說的背景、作者、人物塑造、人物特點、對社會的影響等。
除精讀一些英國大家的作品之外,老師們還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調查顯示,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被認為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書籍,其次有托爾金的《指環王》、勃朗特姐妹的《簡·愛》和《呼嘯山莊》、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等。英國教學大綱和學歷管理委員會主管英語課程的負責人蘇·霍納指出,英國學生普遍偏愛具有英國特色的文化和歷史書籍,因為這些著作具有“超越時空的品質”。


在個性主義文化的氛圍下,美國學生在選擇讀什么書方面更具有叛逆思想。對于老師布置的書目,一位美國學生曾經很“酷”地對老師說:“《憤怒的葡萄》讀起來太枯燥,干巴巴的,簡直就是葡萄干。”
因此,美國一些學校為了鼓勵學生們讀課外書,也是絞盡腦汁。首先,教師會提供一個更加多元化的書單,不僅包含了古典文學、英美文學,還加入了非洲、亞洲等國家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們在閱讀的同時能夠通過課外書打開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戶,從文學當中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生活。其次,課外書的內容選擇主要傾向于和學生們的生活相關,讓他們感同身受,并給他們提供指導和支持。例如,一些學校針對美國的種族多元化,會推薦學生閱讀一些介紹少數族裔生活的文學作品,或者講述有關是非、愛、友誼等人生哲理的書籍,這樣有助于學生真正了解美國的社會文化,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最后,美國學校的書單也與“時”俱進地添加了很多當代的奇幻作品:《霍比特人》《指環王》《哈利波特》《少年派奇幻漂流記》。這些書在美國學生當中都十分流行。
對于這些流行書目會不會替代古典文學,成為沒有文化營養的“精神食糧”,美國老師的態度非常開明,他們認為讀書不必拘泥題材,而在于書所傳遞的意義。
俄羅斯的中小學文學課本和課外書永遠離不開俄羅斯本國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隨著時代的更新,這些作品也依舊受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重視。母親過去中學讀過的書,與女兒現在的閱讀書目大體相同,俄羅斯對于經典作品的閱讀,可以稱得上是代代相傳,輩輩接力。
在俄羅斯,低年級的學生要精讀普希金和葉賽寧的作品,初中后期和高中時期則必讀契訶夫、布爾加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即使有些作品對于不同年齡的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教師和學校也會針對不同年級選擇推薦不同的章節,而不會推薦改編本。無論學校、教師還是家長們都普遍認為,大部頭作品可以通過選讀部分章節,讓學生初步了解這些經典名著的精彩片段。“不適合孩子閱讀的名著”并不存在,關鍵是要讓孩子們通過認識名著來確立自己的閱讀起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份由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推薦的“中小學生應讀百部文學作品”書單中,俄國的經典名著占據了大半,外國文學和現代文學所占比例相對較低。這些被推薦的經典名著通常充滿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情懷,且多半是戰爭題材,例如《戰爭與和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育和科學部希望學生們通過閱讀這些書,能夠強化他們的國家意識和傳統價值觀。
(來源:現代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