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軍 修桂芳
開啟“互聯網+學習型城市”環境下的全民學習模式
文|李建軍 修桂芳
隨著“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縱深發展,數字化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中的作用日趨顯現。順義區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應用,以“互聯網+學習型城市”的跨界整合思維不斷探索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化、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開發和數字化學習方式的普及,把建設和完善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平臺作為政府重要的惠民行動進行規劃和實施,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推動順義區學習型城市建設持續深入開展。
2011年,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列入順義區政府折子工程,成為順義區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點工作。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平臺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軟件支撐平臺開發、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以及運行管理模式等部分。平臺建設堅持前瞻性、人本性、實用性的原則,整體策劃,分段實施,穩步推進。2012年3月9日,順義區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平臺——順義學習網正式上線運行。

>>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平臺上線儀式
目前,順義學習網擁有視頻資源2萬集、電子書100萬冊、電子期刊1000種(3萬多本)、知識圖文近800篇,資源總量位居《社區教育》雜志國內同類網站第二。順義學習網點擊量突破1026萬,月點擊量連續居區內各網站之首,累計點擊量在全國市民學習網站中名列前六。2013年,憑借網站獨特的運維模式對區域數字化社區建設的整合帶動作用,順義區被評為“全國數字化學習社區先行區”。2014年,作為爭創北京市學習型城市示范區重點項目推進實施。2015年,成為中國國際遠程教育大會重點推介的學習網站。2016年,網站的手機APP客戶端進入試運行階段,進一步延伸和拓展了網站功能,較好地滿足了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組織發展需要。
強化平臺功能的頂層設計,深度服務于學習型順義建設 一是堅持高標準定位。作為全國數字化學習社區先行區,順義區在全市率先把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學習環境,打造全新的數字化學習管理平臺作為學習型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二是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平臺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建設和運行經驗,確定了“學習、管理、服務、交流”四位一體的功能定位。三是高標準推進實施。制定了2011-2020年平臺建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三個階段性目標,強化目標引領,明確任務要求,整體推進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創新和優化運行機制,形成高效的學習管理服務模式 經過幾年的努力,還形成了資源供給機制、學習管理機制、活動引領機制、“種子”培育機制、考核激勵機制。其中資源供給機制更是實現了以定期全數據分析為引導的學習資源與學習需求精準對接模式,實現了購買專業資源、共享聯盟資源、整合區域資源、呈現用戶資源四種資源建設模式,實現了“每個整點有一集新視頻、每天有一篇知識圖文、每天有新書推薦、每周有新期刊上線”的資源更新模式。
加強網站的宣傳推廣,提高網站的知曉率和使用率 利用媒體,宣傳網站學習典型;加強功能培訓,形成宣傳隊伍體系;整合各類宣傳資料,提高網站知曉程度。
開發移動學習終端,延伸和拓展平臺特色功能 迎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浪潮,在廣泛的移動學習需求調研的基礎上,開發了順義學習網手機APP客戶端,滿足市民的移動學習需求。客戶端堅持“互聯網+移動學習”的數字化學習新方式,以 “互聯網+個人學習”“互聯網+家庭學習”“互聯網+社區學習”“互聯網+組織學習”四大維度整合多年來順義區社區教育和學習型組織建設成果,增加了微視頻、有聲讀物等移動學習資源,凸顯了個性化的資源推送和定制服務。

促進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素養和區域文明程度的提升 把資源學習與活動開展相結合,通過各種學習活動的開展、學習激勵制度的建立,全面提升學習的效果。以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高度,精心設計和穩步實現了數字化學習的“吸收-內化-輸出”轉換模式,即通過學習平臺的各類資源,內化為用戶的知識,輸出學習體會和感悟三個階段,激勵用戶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把學習過程真正變成自我提升的過程,引導市民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提升市民的現代文明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全社會形成和諧向上的文化氛圍創造條件。
發揮了學習在組織發展和變革中的強大推動作用 平臺建立的三級管理模式實現了組織學習的高效整合,技術支持系統自動把個人學習納入組織學習的管理,更有利于發揮學習型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二級子平臺開展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有組織、有計劃的定向特色學習活動,結合各單位的工作實際,有力推動了個體心智模式的轉變,提高了組織共同愿景的凝聚作用,擴大了學習型示范單位的社會影響,加速了組織發展和變革的時代節奏。
形成了“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區域學習文化 平臺運營以來,貼合市民多元學習需求,有效地激發了市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部門和單位深度參與,積極引導和培育各類學習典型和學習團隊,為各類學習共同體開展活動搭建平臺,提供支持,并積極宣傳,營造良好的終身學習氛圍,提升區域文化品位。
推動了民主參與、共建共治的社會治理方式創新 個人用戶和組織用戶參與平臺學習資源學習、開發和共享使平臺充分融合區域文化特色,多層級的個人積分排行激發了學習者參與區域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高效率的學習管理模式增強了學習型順義建設的個人參與和組織統籌,數字化學習與學習型城市工作機制的深度融合體現了以學治理的理念。
“十三五”時期,學習型順義建設需要數字化學習提供持續有力的支撐,順義區將以“互聯網+學習型城市”的跨界整合作為發展思路,繼續加強數字化學習的探索和創新,按照整體規劃的 “1234” 模式全面啟動區域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的深入展開。
“1”個主線,即服務區域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助力順義區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2”個目標,即以建設數字化學習資源整合平臺為戰術目標,以建設多平臺的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體系為戰略目標。“3”個聚焦點,即推動學習型組織、服務全民學習、營造區域學習文化,開展相應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服務。“4”個平臺,即綜合發揮順義學習網PC端、順義學習網手機客戶端、“學在順義”微信號、順義區社區教育網四大平臺各自的優勢,整體布局順義區數字化學習管理服務體系建設。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