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師竹
李天倫,留法14年,法國ENGIE集團(前蘇伊士環能集團)研發技術部技術觀察總協調。現任全法學聯分支組織——法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者協會會長。
“無論是留學還是創業,它們都有一個相通的關鍵點,就是要學會調整自己,把自己的角色進行一個轉換,能夠更好地適應一種新的環境、新的生活狀態和新的節奏。”李天倫說。
留學和工作
從適應到轉型
李天倫本科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生物技術專業,2002年本科畢業后,通過中法合作的“巴黎高科50名工程師”交流項目赴法國留學,在巴黎國立林業、水與環境學校就讀,兩年后獲得環境科學技術碩士學位和環境工程師學位。2004年-2008年,李天倫在巴黎第十一大學攻讀環境微生物學博士學位,研究課題為運用多種分子生物技術研究環境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同時在法國國立農業環境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2008年博士畢業后,李天倫進入蘇伊士環能集團,從事廢水和固廢處理。
到2016年,李天倫已經在蘇伊士環境集團工作了8年,經歷了幾次公司內部的工作調動,從研發中心項目經理,逐漸轉做能源方向的協調管理。他在法國留學和工作的經歷是一個從科研人員向管理人員轉型的過程,從在大學里做科研,到在企業里做科研,再到在企業里做管理。關于這個轉變的過程,李天倫認為,年輕人需要去大膽嘗試,及時調整自己,從自我定位的角度著手,在研究人員向管理人員的轉換過程中,快速適應。
海創會
一個為創業者服務的平臺
2009年,李天倫和其他10余位留學生創業者,帶著6個項目參加了當年的“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優秀獎。通過這次契機,他們發現,在法國有工程師協會、科技工作者協會等很多十分成熟的專業交流平臺,卻唯獨沒有與創業相關的,而當時他也了解到,國內很多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于是,他們十幾個人開始籌劃,并于2010年成立了法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者協會,目的是為打造一個為創業者服務的平臺。李天倫介紹說:“協會簡稱海創會,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協會構架是由一位會長和理事會成員組成,成員都屬于志愿者,有的是創業者,有的是公司員工,我本人是創業者。2015年,我分別在法國和中國創立基石創投和希勢法創,在兩個國家開展創業投資服務和眾創空間運營。”
海創會是目前法國規模最大的創業相關的華人協會,現有專業會員數百人,包括各行業的專業人士、企業家與創業人員。海創會是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認可的在法華人專業協會之一。協會自成立以來,通過每年舉辦全法華人創新創業大賽、中法創新創業俱樂部等活動,服務了大批有志于創業的旅法華人與留學生,也為教育部舉辦的“春暉杯”創業大賽輸送了大批優秀創業項目。關于創業大賽,李天倫介紹道:“創業大賽確實是我們一年一度比較重要的活動。我們力求把全法華人創新創業大賽打造成一個品牌,就是以創業大賽為總框架,其下會有不同的賽事。其中‘春暉杯創業大賽法國賽區的活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賽事,另外還根據不同城市和園區、機構的支持,分別策劃落實,如2016年的‘贏在蘇州‘首創杯‘江蘇省創等一些其他的賽事。”
為了輔助創業項目在參賽后能夠順利地推動和落實,協會定期在巴黎做一些資本和項目對接會,接待從國內過來的團體在法國考察,目的是推動項目順利在國內落戶。這些團體來自政府機構、孵化器等,目的是想在法國挖掘優秀人才和有前景的創業項目,選擇投資或吸引回國。這樣不但能夠提供給創業者機會,讓他們的項目和想法能夠找到實現的資源,也可以構建一個國內外創業資源的嫁接平臺,推助項目落實。同時,協會也會組織一些創業的游學活動,例如2015年“中國行”活動。“我們帶著法國當地的創業者,有中國人也有法國人,去中國考察創業環境,幫他們對接國內的政府機構、孵化器或其他資源,讓他們對中國的創業環境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李天倫說。
除了大賽和交流考察,協會還有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推出一些創業孵化器。如今在巴黎、上海和蘇州都已建立了實體孵化器,接下來還會拓展到其他城市。創業者如果愿意在這些城市落戶,協會可以提供孵化點。“我們打算把這些點連成網絡,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法國,能夠建立起一個為中法兩國,甚至全歐洲的創業者服務的一個孵化網絡。”李天倫說。
通過這幾年的創業大賽和一些相關活動,海創會促成的創業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協會前會長楊光華博士在國內成立的比昂生物,專攻干細胞研發,楊光華還入選了國家“千人計劃”,項目得到了許多榮譽和國家優惠政策的資助,目前公司已經達到銷售額上億的規模。創業者左宇和他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在殼牌基金會的資金扶持和協會幫助下,在秦皇島成立了公司,產品是可折疊的太陽能板。左宇創業成功后也做了很多公益活動,如捐贈太陽能板給希望小學,等等。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這一切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也是李天倫和其他留學生創業者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
留學生創業
新的環境、新的狀態和新的生活節奏
提及當前的留學生創業,李天倫說:“以往的留學生創業,很多都是做各種科學研發項目,但最近兩年,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一領域的創業項目越來越多,因為起點相對較低,很多留學生在國外就開始著手開發一些APP或做編程設計,他們回國后的創業門檻就要比那些做硬件的更低一些,相比做研發工作的,也更容易上手,所以這是一個熱門領域。”
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在讀期間就開始自己的創業項目,對此李天倫認為,這要分兩面來看,在校學生創業的優勢在于年輕人工作起來有激情,有效率,想法也比較前沿,并且學生創業通常會和科研及技術密切結合,而學生所在的高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科研技術平臺,不僅有研發方面的資源,也有人才方面的資源,這是在校期間創業的優勢。然而,創業不僅僅是一時興起的事情,它始終還是需要技術層面的積累,以及人脈和工作經驗的沉淀,這一切需要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才會獲取。所以說,留學生創業有優勢也有劣勢,如果能夠做到揚長避短,把優勢發揮到最大限度,通過其他途徑彌補劣勢,對于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還是非常有利的。
“年輕的后輩首先要打好基礎,然后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行,即使有夢想,也需要一點一點去完成。”李天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