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師竹+張耀午
竇豆,留法7年,現任TECHNIP德西尼布集團巴黎項目管理工程師,參與集團在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氣海上鉆井平臺項目的控制及規劃。竇豆任同濟大學法國校友會會長,積極配合迎接留法新生、處理留法學生應急安全事件等全法學聯的各項工作。
“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勇敢的心沒有什么不可能。法語講就是:A cur vaillant,rien dimpossible。這是我的座右銘,希望跟大家分享這句話。”竇豆接受采訪的地點在TECHNIP德西尼布集團位于巴黎拉德芳斯的中心商務區。作為歐洲最完善的中心商務區,這里沒有法國特有的浪漫與慵懶,卻擁有巴黎最多的摩天大廈,而穿梭其中的,盡是行色匆匆、西裝筆挺的白領一族,如同紐約的曼哈頓。這樣的生活節奏,也許更適合眼前的年輕人——竇豆,性格積極、精力旺盛的他,追求的是效率和挑戰。
追求技術與管理的雙重教育背景
2009年,竇豆于同濟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本科畢業,憑借優異成績獲得了中法“9+9”項目及法國埃菲爾獎學金資助,來到法國攻讀工程師學位和碩士學位。在接下來的4年里,他先后獲得了巴黎高科技工程師學校集團能源工程碩士、艾克斯-馬賽大學核聚變研究碩士、法國國立核科學技術學院核電技術工程碩士、法國石油研究院的經濟管理碩士4個碩士學位兼3個工程師學位,以及法國國立路橋學校的管理證書。通常情況下,分別拿下這些學位至少需五六年。其實竇豆并非一味追求學歷,他選擇了法國GRANDE ECOLE的特色也是效率最高的教育模式——雙學位。在同一學年的時間里,要接受兩所高校的課程培訓,完成不同專題的項目研究,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實習、工作。4年的時間里成功完成所有學業,不僅僅是勤奮,簡直可以說是頑強。
竇豆在留學初期攻讀的核聚變專業是在全球范圍內十分稀缺的專業課程,很少有人選擇這個專業深入學習,中國學生就更少,竇豆則是那一屆學生里唯一選此專業的中國人。核聚變研究屬尖端領域,在法國有一個“國際熱核聚變中心”,其開發的項目就是人造小太陽——在地球上造一個可以用來發電的人造小太陽,然后將項目商業化。然而真正商業化也許要等到幾十年以后,但為了培養相關人才,便出現了這樣一個核聚變專業。因為感興趣,并看重其獨特性,竇豆選擇了這個專業。
然而,竇豆在研究核聚變的過程中發現此專業非常高深,也遇到很多技術上的難關和政治上的考量,他覺得這個項目也許在有生之年還無法實現,最終決定在此基礎上稍微偏離一下方向,改做核裂變。法國有58個核反應堆用的都是核裂變技術,可以立即實現商業化,并且有很多經驗和反饋及技術積累。竇豆說:“當時機緣巧合,認識了法國核電領域‘黃埔軍校級別的老師,介紹我去法國核電的鼻祖——國立核科技學院(INSTN)。”于是,竇豆選擇在INSTN繼續攻讀核裂變專業。INSTN課程強度非常大,擁有軍用的實驗資源和法國核心的技術設備,1年的研究讓竇豆獲益匪淺,畢業實習期進入法國蘇伊士環能集團在比利時的核能分工程公司做核電一回路的泄露安全研究。
幾次實習工作下來,竇豆分別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國家生活和學習,也體會到這個行業的國際化趨勢。他開始覺得不應只是技術上一味地鉆研,想要更開闊的眼界,必須增加一些管理和經濟方面的知識。竇豆找到了一個機會,即法國德西尼布集團TECHNIP與法國石油和研究院合作的工程經濟和管理碩士培養項目,主攻能源市場和經濟管理,課程安排上,能源技術占20%,另外80%則是管理、經濟、金融和跨文化交流。“這個專業十分吸引我的眼球,這種在職培訓相當于你的一只腳已經踏入企業,公司里的很多高管都是學校里的教授。當時我考察了這個項目,非常契合我后面的發展,就是做一個有技術背景的管理人員。”竇豆說。“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既然我的同齡人都開始工作了,我也不想有壓力,不想浪費時間,于是利用周末在法國國立路橋學校進修了MBA管理碩士。整個課程的時間安排非常緊,我要把知識儲備好,以便工作后直接應用。當然,活到老學到老,很多知識需要在實際運用中不斷體會,多學點知識總歸是有用的,所謂技多不壓身。”
對知識的投入是最有回報的一種投資
竇豆現任TECHNIP德西尼布集團巴黎總部項目管理工程師,參與集團在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氣海上鉆井平臺項目控制及規劃。相比之前學習和工作涉及的專業,竇豆認為,核聚變是非常長遠的一個項目,核裂變同樣很有發展,但是和化石能源相比仍舊小眾,世界目前的能源格局還是化學能源為主。另外對于綠色可持續發展能源,竇豆也十分關注。他平日還參與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協會的工作,擔任副會長,并參加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為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做一些努力。竇豆表示,現在許多化石能源企業也在研究綠色可持續發展,當下無論從全球角度還是從企業發展角度來講,綠色可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目前集團的石油天然氣海上鉆井平臺項目價值10億余歐元,作為項目管理工程師的竇豆,工作涉及整個項目的統籌和規劃。首先是內部溝通、項目匯報和制定關鍵績效指標以服務于內部項目管理。其次是外部溝通,處理和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及供應商管理。這個職位在項目進行中是一個溝通、傳遞的角色,竇豆需要和所有人打交道,首先要接觸不同工種的工程師,又要反映、匯報給管理層。所以,這個職位既需要技術又需要管理,竇豆所學的專業剛好涵蓋了這兩方面,所以他能夠了解、溝通和跨文化交流,使工作更加完善。“對知識的投入是最有回報的一種投資。”竇豆始終這么認為,而現在,正是體現投資回報的時刻。
中法雙文化背景讓竇豆在法國企業集團里工作很順利,但偶爾也會涉及到“玻璃天花板”問題。“在管理層里很少有其他文化背景的人,這很正常,為的是工作信息傳遞更準確高效。但是現在這個事情可以逆轉,關鍵點就是全球化。自從中國加入WTO,全球化加強了,在世界各個地方有越來越多中國參與合作的項目,并且很多外國企業已經在中國開始布局,比如TECHNIP集團,在他們的人才體系里已經開始關注中國人才的培養。現在很多留學生既有中國文化背景,又了解法國,如果能夠加以利用,他們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竇豆說。
“如果讓我跟留學前的自己說點什么的話,我想說的就是要學會open-minded,大膽一點,在合理、合法、合規的范圍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敢想、敢做、敢嘗試、敢失敗,作為年輕人失敗很正常,糾正以后就是進步。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勇敢的心沒有什么不可能。它用法語講就是A c渦r vaillant,rien dimpossible。這是我的座右銘,希望跟大家分享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