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萌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周琦,應該就是“跨界者”。
從中國到法國,周琦選擇挑戰全新的生活。無論是求學或職場,她保持著自己的前瞻性,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就在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周琦毅然選擇創業,致力于中法商務的專業服務。
多年的旅法生活,在摸爬滾打中周琦仍然保持著對國家的赤誠與對社會的責任感。關注祖國的發展,關注學人后輩,關注中法間交流對話。周琦說:“我為祖國的迅速發展感到驕傲,我也鼓勵大家在法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后再回國工作或創業,祖國越來越需要有全球格局觀的優秀人才,為實現中國的世界領引地位和話語權而努力。”
來法國之前,周琦就讀于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在這所強調通識教育的高等學府,她遇見了一群優秀的同齡人。“當時不少同學是狀元,今天大家也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最出名的有微軟全球副總和樂視影業總裁,當然也有各行業出色的領軍人物,部分同學轉行成了律師、社會學專家等。”在復旦,周琦浸潤在多元、開放、高質的大環境:優秀的學術資源、開放的學風、跨學科帶來的眼界。雖然是理科學生,但她保持著對社會和文化的興趣。“在復旦,我被啟蒙了古典音樂,聽過4次世界首腦級人物的演講,代表計算機系獲得了全校合唱比賽的第一名……”這段寶貴的求學時光讓她對大學有了深刻而獨特的見地——擁有進入職場時基本的操作工具固然重要,但大學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視野和格局觀,使其將來有不斷自我拓展、自我上升的能力。
上世紀90年代初,她隨愛人遠赴法國。“第一天到巴黎的時候已是晚上,坐著朋友的車在塞納河邊慢慢地向前行駛,燈光下的巴黎非常美。”這之后,像眾多旅法人一樣,她也遇到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甜口的早餐、聽不懂的法式幽默、法國人頗為直率的處事方式、倡導個人主義的社會環境……這些與她早已習慣的國內生活差距甚大,只能慢慢地學會如何去適應。談到這其中的經驗,她分享道:“首先從心態上來說要開放積極,誠心地欣賞和學習法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要帶著一顆平常心,通過不同的機會與法國社會接觸,提高語言水平。其次要在各方面提高自己,加強自己的能力和自信,想想你能為這個社會或這個團體帶來什么并為此努力。”周琦很重視語言的熟練,這對溝通與融入法國社會至關重要。來法前她先在北大西語系做旁聽生,來法后在巴黎索邦大學念了一年法語。除了學習,周琦也建議大家多尋找與法國主流社會接觸的機會,比如接觸法國家庭、參加各種聚會等,既提高了語言水平,又有機會適應法國社會。“法國人是比較個人主義的,不會主動照顧你或把想法強加于你,所以要為自己爭取機會。但法國是個骨子里比較賞識創新、獨特并開放的地方,不管你的表層是什么,只要有實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低調堅持自我,開心賞識別人”正是周琦在法生活過程中盡力維持的態度。
雖然愛人的工作收入足以讓周琦安心做個居家小女人,但要強的她依然堅持工作。最初在巴黎索邦大學學法語時,周琦嘗試在快餐店打工,以便練口語兼賺學費。“我很驕傲自己曾被選為月度最佳銷售員。”之后她也嘗試進入巴黎六大繼續攻讀IT學位,但兩個月過后,她并沒有學到渴望的新知識,所以決定轉而專攻職業培訓文憑以盡快進入法國職場。以優異成績畢業后,她很快找到了電腦咨詢師的工作。“這份工作讓我經歷了各種類型的法國工業公司,學到很多。”之后她又輾轉于香港,然后再次返法,選擇挑戰金融保險業信息技術咨詢工作,最后被工作時的客戶瑞士人壽保險公司聘用。“我首先在瑞士人壽擔任電腦部項目經理,當時的老板要在法國領導一個集團大項目,他賞識我的能力,問我是否愿意跟他轉入業務經理的崗位,我抓住了這個機會。”為了確保轉型的成功,在公司的支持下,周琦考取了巴黎高等商學院企業業務戰略管理碩士,并以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論文獲得高商基金會一等獎)。“選擇再次回到學校,當然是為新工作提升加油,但其實也有另一個原因:國內的經濟發展讓我萌發了為中法商務交流做些事情的想法,我希望為此認真準備。”談到找工作,周琦最大的感觸是不要讓自己置身于一個與個人的三觀、能力和敏銳度不相符的工作崗位上,“我曾經找了個很賺錢的金融軟件咨詢公司,但我所做的技術工作、內部崇尚的工作態度、競爭方式及工作所要求的流動性都讓我當時無法適應,所以我選擇了離開。”在她看來,與工作環境中每天都要接觸的那些人之間的良好關系也很重要。
在自己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周琦又選擇了跨界——她在法國創業了。談及創業的原因,周琦坦承一方面是自己事業上的瓶頸,“并不是歧視,因為管理崗位需要綜合文化,才能管理好一個團隊。我們缺失這一部分的文化背景,真正調動團隊成員深層的感情和動力是很困難的。我們在軟實力上有短板。”另一方面,她已準備好充分發揮自己的中國文化背景,加上職場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從事與中法雙邊有關的業務。2015年,她在法創立公司。“中國和國際接軌的格局越來越明朗,國內企業雖然經濟能力很強,但是在國際化方面目前還有不少缺陷。這樣的環境,很需要既有雙重文化背景又具專業技能的人去做事情,幫助雙方接軌。在法國幫助中國企業走出來,這是一個充滿前景的領域。”她的公司主營中法商務一站式總監級以上(C-level)戰略咨詢和管理,運營模式類似External executive(外包)。“我們可提供成套或針對每個客戶具體需要的服務,比如有些法國公司想在中國開展業務,但不知如何開始,也不知道能否成功。它需要嘗試一下把初期的一部分可行性認證工作外包出去。”
目前周琦的團隊包括3個合伙人。周琦擔任管理合伙人及主要業務負責人,另外兩個合伙人一個做市場營銷,另一個專攻互聯網技術。接下來她希望能在國內找到一個對應的合伙人。談到公司的發展,周琦的思路十分清晰:目前公司業務分為戰略、組織、落地、風險管理四大部份,主要集中在她比較熟悉的工業、保險業、IT和奢侈品領域。作為一家中法雙邊服務公司,目前接待較多的是去中國發展的法國企業。從中國到法國,主要是受托國內投資公司尋找項目和提供需要的專業資源。“幫助客戶了解對方市場的文化、業務環境和程序,尋找雙方最合適的合作伙伴、戰略談判……這些其實都非常重要。我創業的第一批客戶是自己的人脈,包括多年來積累的各種職業、校友和私人關系網。最近我正在思考如何把客戶資源工業化。”談到自己的創業經,她提出了獨特的見地:“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在這個全民創業的年代,不要太人云亦云。創業是很難的,如果沒有那種熱愛和沖動,是很難堅持的。另外要有很大的抗壓能力,收入不穩定,有時候你的商業模式走入死穴,如何否定以前的自己,重新開始,需要很大的勇氣。”
從計算機專業走到如今的一站式戰略咨詢管理公司,周琦堅信這是一系列“天時地利人和”所促成的機會疊加。“所有的轉變都是時機、個人狀態和貴人助力相融的結果。雖然畢業于技術專業,從我所交的朋友、個人興趣和特長來看,我注定是一個會走向全科合成型專業的人。但這并不是對所有的人都合適。最好找到對自己來說能順勢而為的那條路。”
在事業發展的同時,周琦也很重視社會活動,她是現任復旦大學法國校友會會長。“目前全法有20多個知名高校校友會,都是全法學聯的團體會員單位。我很想為復旦,特別是為年輕的校友們盡力做一些事情。作為企業家,需要有對社會、對母校感恩報答的心。我們那個年代,國家的確給予了我們很多。復旦法國校友會會長對我來說也是一個互贏的位置,這使我能接觸到更多有亮點的人。”在法生活多年,她現在已經學會如何在文化差異的環境里“求大同存小異”。“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并把兩種文化各自的優勢融合起來。再者要學會不斷地溝通,解除誤會,這是與法國人相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作為旅法華人,她為祖國的變化感到驕傲,同時也親歷了法國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和態度的積極轉變。“隨著祖國的強大,如今國人已能贏得過去所沒有的尊重。接下來,主要是發展自身才能,提高自信,努力培養開放的心態。”
作為留法前輩,她也時刻關注著在法留學生的發展。“留學的專業在漸漸地發生變化,從最初大量集中在理工科,到現在可以看到更多留學生學習經濟管理、社會學、金融、政治、宗教、人文、藝術及媒體等專業,間接反映了祖國發展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從事中法商務工作之前,我大概每隔兩年和孩子回上海度假,每次都能發現巨大的變化,其速度令我非常吃驚。”現在她為了跟上國內的腳步,還訂閱了國內電視臺的節目,加入國內老校友和各種專業協會建立的微信群,回國參與中法政商界重要的交流講座,參加各種校友及專業協會的活動,特別是與國內出來的年輕人保持聯絡,目的就是要與新生代和國內社會狀況接上地氣。
周琦希望留法后輩珍惜在法國的時間,踏踏實實地學好法語和專業。“法國還是有很多優秀的東西值得學習,不要操之過急,自以為是。要充分了解、融入法國文化和社會,結識法國朋友,介紹中國文化,讓人們更了解現代中國。這樣做不僅是促進中法友誼,也是一個有全球格局觀的年輕人必須學會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她也希望留法學人去思考如何利用法國經驗為未來的工作、創業布局,使其成為自己在競爭中增值的亮點。“一定要思考,如何把在法留學的經歷變成自己的特色和增值點。要知道歐洲(法國)模式依舊是一個對世界文明最具價值貢獻的體制之一,這里也是全球人民最向往的生活地區之一。未來的中法戰略合作前景也將成為中國與其他歐美國家合作模式的有利借鑒。”
“我很驕傲,通過幾代有理想的人的努力,祖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大國,雖然還需要更加穩定與成熟,但我鼓勵大家在法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后能回國工作、創業,現在國內在某些領域已經超越了法國,那里可以找到更多的機會,也更需要你把在這里學到的好東西帶回去,幫助祖國在方方面面變得更專業、更國際化。希望新一代優秀人才不要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要懂得感恩,要立足于中國,放眼于全球,共同創造中國模式,為整個人類的未來造福,用自己的成功造就中華民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