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瑜++朱文達
【摘要】在“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各種復雜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不和諧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把對從嚴治黨的要求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嚴治黨是維護黨群關系的重要保證,一方面可以維護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堅定廣大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意志。因此,我們要堅持從嚴治黨,堅持依法治國,堅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從而有效化解群體性事件。
【關鍵詞】從嚴治黨 群體事件 利益表達 解決路徑
【中圖分類號】D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4.008
在經濟新常態和社會轉型加速的大背景下,改革勢在必行,而改革所造成的利益結構的變化導致了當下的我國社會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群體沖突事件。這些事件不僅嚴重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而且對執政黨的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員干部的執政水平,端正黨員干部的行為作風,才能使我黨永不變色,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保持良好的黨群關系,從而有效杜絕和化解惡性群體事件的發生。
從嚴治黨是維護黨群關系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個有著八千萬黨員的龐大政黨系統,我黨在執政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黨是由人組成的,黨內出現的問題其實就是人的問題。①部分黨員干部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和決策執行能力不足是我黨目前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其一,貪污腐敗現象屢禁不止,而且有向全方位、多領域、高密度的發展趨勢。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污腐敗分子,某些領域甚至出現了塌方式腐敗的現象。部分黨內的腐敗分子,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甚至買官賣官,權錢交易。把經濟發展的果實納進自己的腰包,與民爭利,甚至是漁民之利。這些腐敗分子的犯罪行為,極大地破壞了黨的形象,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使人民群眾對黨產生了不信任感。其二,部分黨員干部有脫離群眾的危險。人民群眾是共產黨的天,群眾路線是共產黨的生命線。蘇聯亡黨亡國的慘痛歷史教訓證明,一個執政黨一旦脫離了人民群眾,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就會變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必將走向最終的滅亡②。脫離群眾,從而無法了解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不良作風,極大的引起了人民群眾的憤慨,這些都是引發甚至激化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原因。其三,部分黨員干部存在著決策和執行能力不足的問題,對涉及到人民群眾重要利益的事情草率決定,隨意執行,對突發事件缺乏應對策略。空有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想法是不夠的,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落到實處,形成固定可持續的辦事流程,從而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因此,為了有效化解群體性事件,使我們的黨始終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我們必須做到三個堅持。
首先,要始終堅持從嚴治黨以維護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我們要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化解群體性事件的重要抓手,堅持“嚴”字當頭,管好黨員干部隊伍,維護好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只有讓廣大黨員干部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才能維護好黨的良好形象,使黨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因而從嚴治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了維護黨群關系,化解群體性事件的重要保證。堅持從嚴治黨,要從群眾關切的焦點入手,解決黨內最為尖銳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因為廉政工作是從嚴治黨的首要任務,也是化解群體性事件的關鍵環節。腐敗是政治的癌癥,我們要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向黨內的腐敗分子宣戰,堅持有腐必反,伸手必抓,反腐不設上限的“零容忍”原則,始終保持高壓反腐的“新常態”,進一步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我們的黨只有做到清正廉潔,才能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我們的黨只有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才能有效杜絕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加強和落實作風建設,作風優良是我黨的歷史傳統,對于維護黨的良好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兩學一做”和“群眾路線”等思想教育活動,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引領作用,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在精神信仰領域“補鈣壯骨”。堅持強調以“八項規定”和反“四風”為核心的作風建設要求,引導和規范黨員干部隊伍的作風行為。堅決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損害黨的形象,破壞黨群關系的不正之風做斗爭,在黨內重塑“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風氣,使我們的執政黨得到人民信任和支持。
其次,要始終堅持依法治國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工具。群體性事件的根源是群眾的利益表達方式跨越了法制的邊界,因此我們要全面加強依法治國,把法律作為化解群體性事件的有力武器,在法律的框架下化解沖突和矛盾。第一,要以法律為準繩,全面落實規范執法。當下我國的執法狀況仍然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特別是在基層執法領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選擇性執法的現象較為突出。因此黨和政府應該摒棄計劃經濟時代“一把抓”式的解決方式,改“人管”為法治,加快落實和完善解決突發事件的方案,形成固定的解決流程和規范機制,督促基層執法人員按照規制依法執法,杜絕以權代法的現象,全面推進行政和執法制度化、法制化發展。第二,要切實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強化司法公正。雖然我國的法治歷程已有六十多年,但在某些領域和部分基層單位仍然存在著執法不公的現象,個別執法人員瀆職、失職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司法的公平正義,不利于群體性事件的化解。因此必須要加強執法過程的公開化和責任化,通過各種手段記錄執法過程,對于瀆職和違法的人員依法進行處理和追責,保證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進行。不僅如此,法律的公平正義是雙面的,既面向執法者,又面向被執法者。維護司法的公平正義不僅是通過法律的手段維護群眾的合法利益訴求,對于違法的犯罪分子也決不可姑息。法治要摒棄“法不責眾”的落后觀念,執法司法部門要對群體性事件的組織者、煽動者,以及在事件過程中散布謠言或者使用暴力手段破壞公共物品,損害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只有對參與違法群體性事件的人員進行依法處置,才能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使得合法表達利益訴求的觀念深入人心。
最后,要始終堅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強化黨的社會控制力。我黨帶領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復雜而又嚴密的組織體系。但是在傳統的鄉村社會逐漸解體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大背景下,黨和政府對基層的控制能力有弱化的趨勢。因此,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是化解群體性事件的有效路徑之一。第一,建設高素質的基層干部隊伍,全面落實基層干部隊伍在黨性修養、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提高。一方面要立足現狀,通過學習培訓提高現有干部的素養;另一方面要形成干部選拔和任用的科學機制。嚴厲打擊宗派、宗族等非組織團伙對民主程序的干擾,選拔出威信較高、能力突出、有大局觀念的干部來組織基層工作。不斷促進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年輕化、高知化,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建設人民群眾信任和滿意的基層黨組織。第二,應該推進基層工作民主化、財務透明化,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積極探索基層民主經驗,推廣發達地區的成功模式,堅決摒棄封建族長式的“一言堂”,堅決同基層腐敗現象做斗爭,讓群眾參與到村務決策中去,共享改革開放的紅利。第三,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研究擴充基層黨員隊伍。如果黨員只存在于干部隊伍,那就背離了中國共產黨“來自于人民為了人民”的初衷。只有在基層維持相對人數的黨員隊伍,發揮黨員干部“戰斗堡壘戶”的引領作用,才能更好地宣傳黨的政策,把更廣大的群眾團結到黨的周圍,提高黨組織對基層的控制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要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管好黨員干部隊伍,維護好黨的良好形象,使我們的黨得到人民群眾真心的擁護和愛戴;堅定廣大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意志,增強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有效化解群體性事件。
注釋
劉勇、黃楊森:《“四個全面”:有效化解重大群體事件的四個維度》,《嶺南學刊》,2016年02期。
魏麗、吳瓊:《從黨群關系看蘇共亡黨教訓對中共從嚴治黨的啟示》,《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責 編/楊昀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