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同時帶動了我國各個領域的進步,為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帶來較大的收益。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現代化社會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國科學技術得以進步的關鍵助力。我國經濟周期是由各種因素演化而來,是許多部分相互作用的結果,當今我國對外貿易周期的情況與我國經濟周期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二者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促進我國繁榮昌盛。本文旨在分析我國經濟周期與對外貿易周期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抓住一切有利條件,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完善我國對外貿易的實際狀況。
關鍵詞:中國經濟周期;對外貿易周期;關系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逐漸加快,各國之間的競爭趨勢不斷加劇,為適應當今時代發展潮流,對外貿易已成為重要的經濟手段,我國必須重視對外貿易發展的具體情況。我國的經濟發展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動我國對外貿易活動的發展,另外,所進行的對外貿易活動也有助于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通過本文對我國經濟周期和對外貿易周期彼此相互聯系的分析和研究,從而促進二者協調發展,為我國未來良好的發展進程創造條件。
一、經濟周期的相關概述
經濟周期又可稱為商業周期或者景氣循環,是指經濟物質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周期性經濟擴張和經濟緊縮相互交替、循環往復的一種經濟情況。經濟周期預示著國民經濟資金狀況的波動變化,是一段時期內經濟發展現象的反映。經濟周期的發展階段一般可劃分為四個部分,這四個階段分別為繁榮時期、衰退時期、蕭條時期以及復蘇時期。經濟周期所呈現的是國民總資產的波動情況,其數據的積累以及信息的來源主要依靠的是經濟部門的擴張與收縮狀況。
產生經濟周期原因可分為外因論、內因論以及綜合論等三個方面,具體表現如下:
1.外因論:周期主要源自經濟體系之外的一些因素,其內容包括太陽黑子理論、創新理論以及政治性理論等等理論研究。太陽黑子理論認為由于太陽黑子的周期性不斷變化,繼而導致農業收成有所下降,影響經濟的整體發展。另外,太陽黑子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出現的時間可通過預測進行一定的防御。創新理論認為生產要素新組合與經濟發展較為密切,新組合的出現使其與舊生產要素在市場上得以共存,有利于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發展,不過,如果新組合的使用范圍不斷擴散,必然動搖舊生產要素的市場地位,從而導致企業經濟出現蕭條的情況。政治性理論認為經濟周期之所以出現循環往復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在不同時期內的決策內容。
2.內因論:經濟周期來源于經濟體系的內容結構,其包括收入、資金、成本以及投資等多方面內容。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的供應情況以及貨幣的流通形式對名義上的國民收入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經濟所呈現的波動情況的主要原因來自于銀行系統內部存在交替性擴張或緊縮的狀態,其中短期利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另外,其中的消費不足理論認為經濟之所以出現衰退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消費品需求所帶來的問題,無法與時代相互作用,進而造成我國經濟發生問題。
3.綜合論:經濟周期的出現,原因來自于多個方面,是由諸多因素而形成的,各個因素之間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構架形式。根據經濟周期存在的主次作用來劃分,可將經濟周期產生的原因分為基本因素和影響因素兩個方面。基本因素是指經濟周期形成時所具備的根本性的條件和作用。而影響因素則是指經濟周期形成過程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用和條件。基本因素在經濟周期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根本意義,其他的形成因素對經濟周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又可稱為國外貿易或者進出口貿易,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根據自身條件與另一個國家進行的商品或勞務的交換活動。對外貿易可分為進口和出口兩部分,從而實現各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有利于增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共處。對外貿易周期則是指我國在進行對外貿易活動所呈現的周期性變化,是當今我國對外貿易較為顯著的特征之一。
對外貿易活動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我國資源的協調配置,促進資源的合理運用,進一步節約社會上的勞動成本,提高我國的經濟收益,借鑒國外一些優秀的技術成果,將其進入到我國現代化發展之中,增強我國的技術含量和經濟實力。對外貿易活動是我國為應對國外局勢而展開的項目內容,可極大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實力和總體水平,是促進我國各個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中國經濟周期與對外貿易周期
1.中國經濟周期與進口周期
經濟增長速度情況與實際的對外貿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如果我國經濟呈現著經濟持續增長的發展狀態,那么我國與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會越加緊密,與之相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也會逐漸減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進口發展情況與GDP實際增長情況二者具有一定的聯系,當GDP出現上升的情況時,進口增長率也會隨之發生一定的上升,比如1985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長情況呈現著緊縮的發展趨勢,1990年進入到第二次低潮時期,在這段時間內,我國GDP的實際增長率僅有3.8%,而在這同一時期,進口貿易情況也大幅度下滑,出現了負值的現象,為-9.8%,由此數據分析可得知因為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聯系,使得我國與外國進行進口貿易時會隨著經濟增長情況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造成進口貿易出現一個相對不穩定的形勢之下。
對于經濟周期的實際波長,可按照波谷的形式對其進行較為準確地描述,通過波谷計算周期的波長,并根據時間安排進行詳細劃分,結果清晰可見。根據調查的數據顯示,在我國1982年到2009年,這段時間可分為三個周期,第一個經濟周期為1982年到1990年,第二個經濟周期為1990年到1998年,第三個經濟周期為1998年到2009年。從這段時間可以得知,我國共經歷了三次經濟貿易周期,每段貿易周期的平均時間長度為9年,這段時間屬于一個階段的經濟貿易周期情況。到2010年,將開始下一階段的經濟貿易活動。
2.對外貿易進口情況與經濟增長二者存在的不一致性
雖然經濟增長率與進口貿易情況二者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但部分時間之內,二者卻存在不一致,具體可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進口對外貿易所呈現的波峰和波谷有時會滯后或者超前于我國經濟周期的實際發展速度;其二是在經濟增長率還沒出現波峰的情況時,已經存在一些年份的進口對外貿易發展到極致的現象。
對于上述所產生的情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情形,由于不同國家自身實際因素導致與實際預測發生了一定的偏差,這些因素是隨經濟發展而延伸出來的主要因素,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常態現象。比如,2000年和2003年這兩年之間,我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8.4%和10%,而與此同一年份,我國的對外進出口貿易卻創下歷史新高,分別到達了35.8%和39.9%。
1999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波谷時期,2000年開始,我國開始逐漸恢復自身的經濟發展情況,走向下一環節的經濟周期擴張計劃,另外,我國在這一時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與之相互配合的是我國2000年的經濟增長率極大提高的未來,我國在這一時期經濟水平得以空前提高可以說是早已預料之中的事情,但實際情況表明,2001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情況遠沒有達到預想的那樣,甚至在擴張過程中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現象,進口增長率大幅度下降,與2001年相比,下降到了8.2%。直至2002年之后,我國經濟開始逐漸恢復,進入較為繁榮的發展時期,出現了年增長率為20%的較高記錄。進口貿易增長率往往在有時會與經濟周期發生一定的誤差,會在經濟周期達到高度時期產生一定的延遲,在還沒出現最高點時就會出現進口貿易的巔峰階段。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周期的實際情況決定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具體活動,是我國進行國外交流的關鍵,為促進我國走向世界,提高我國整體實力和水平,必須加大力度發揮我國的有利因素,創造有效的發展對策,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促進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健康發展,為我國未來的經濟進步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郎麗華,張連城.中國經濟周期與對外貿易周期的關系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1,11:24-30.
[2]張金艷.中國對外貿易周期波動分析[D].河北工業大學,2014.
[3]張連城,郎麗華.經濟周期與對外貿易周期的關系[J].中國集體經濟,2009,08:16-21.
[4]劉萍.對外貿易、FDI對我國經濟周期波動影響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
作者簡介:王敏,女,漢族,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