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韜
【摘要】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與科技的融合,對于經濟的發展,產業鏈轉型升級,企業效率提高,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發服務業是促進經濟與科技融合的橋梁。而集群發展是其發展最佳的空間經濟架構。因此,本文主要通過調查研究的方式,分析研發公司集群發展的現狀,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政策方案。
【關鍵詞】集群發展 投融資體系 外部服務 行業協會
【中圖分類號】F32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4.016
集群發展是研發服務業發展改革的必然趨勢?,F代的研發服務業具有交易復雜性、規模效益遞增等產業特征,決定了研發公司集群發展要采取以市場為基礎,以政府規劃為杠桿的發展模式。
研發公司集群發展環境問題分析
人才引進困難,創新能力的缺乏。人才是研發公司發展的核心的要素,科研人員不被重視,待遇差,生活問題未解決,難以營造歸屬感,導致人才流失嚴重。知名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較少,高校院所科技資源未能充分利用,產學研脫節。企業創新性缺乏,難以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創造性成果。同時,對前沿問題了解不深刻,信息不對稱,與國外科研機構交流少,也是研發企業發展的重大阻礙。
企業研發經費缺乏。研發周期長、投入多、變現慢的特點導致科研資金的嚴重缺乏,繼而導致高端產品的開發速度顯著低于國際同行,產品在質量和創新性上嚴重滯后,缺乏競爭力。長期來講,又影響到企業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因此,資金的缺乏是限制研發企業發展的最根本原因。
研發成果集成度不高,科技成果交易服務體系不健全。研發公司集群還處在初級萌芽階段,沒有交流合作的服務平臺,信息技術交流滯后。重復研發、產品市場價值轉化率低的問題廣泛存在。單個企業的能力有限,即使研究出具有價值的產品,單一技術收益有限,也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同時,缺乏完善科研成果交易體系,科研產品的供需關系不能通過有效的平臺和渠道平衡,產品價值變現難。
研發企業的外部環境復雜,影響企業集群化發展。雖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研發企業法人化的政策文件,但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研發企業對法律以及經濟等知識的缺乏導致法人化進程緩慢;另外,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對專利、商標、著作等給予了保護,但實施力度不夠,企業認知的偏差和知識產權意識的缺乏,未從根本上解決知產侵權問題。外部服務體制的缺乏、知識產權侵權頻發均不利于企業的成長。
政策建議
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研發企業的集群發展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所需資源也各不相同,政府要不斷調整政策,給不同時期的企業提供最大化、最有利的支持。在制定政策時,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強調重視人才的作用,特別是領軍人物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培養、引進一流科技人才及科技領軍人物,在重要科技領域建立起高效的研發服務隊伍;二是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密切把握市場動態,把市場需求作為集群式發展的方向,尊重基于市場需求的研發服務技術創新選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發展中對相關科技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堅持人才的主導作用。人才是研發企業健康發展的保證,研發人員的知識水平、專業能力是研發活動的關鍵因素。一要建立政府—知識—技術—信息交流為主要方式的新型產學研結合模式。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組織形式,加強政府與高校、企業之間的合作,支持組建前沿技術研究院,研究院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引進高科技項目,以服務經濟社會和自身發展為本,全方位吸引國內外尖端人才。二要健全勞動力市場??蒲腥瞬诺娜笔强蒲衅髽I發展的重大阻礙,引進科研人才尤其是帶頭人物是科研企業集群發展的重要環節。為支持科研企業的發展,政府需要健全勞動力市場,給予科研人才便利的戶籍政策,解決醫療、社保問題。解決科研人員子女教育難題,提供住房補貼等相關政策措施,吸引優秀的科研人才工作落戶,全心投入科研工作。三要增強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調研表明,在現有的科研體系中,科研人員的待遇水平低,科研經費申報難等問題使得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科研工作進展緩慢。要解決該問題,促進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降低科研人員的所得稅,增加工資收入;對企業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實行股權激勵;實施科研成果轉讓收益獎勵。四要吸引海外研發機構,提升研發集群的創新能力。政府要積極促進國外研發機構與本區研發機構的交流合作,學習他人先進的科研、管理技術,以期提升集群內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解決經費難題。一是引入風險投資群體,在政府的主導下,加強風險投資和研發企業的合作,一方面風險投資基金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急需資金,在科研成果轉化后,可逐步退出;另一方面第三方的介入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使企業的發展符合市場的需求與選擇,篩選、孕育高水平技術產業群。二是通過政策引導、支持商業銀行為技術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擬定優惠貸款標準。三是逐步加強補貼力度,一方面,政府在研發的投資融資體系中應當起到輔助作用,研發資金的主要來源還是以企業為主,政府應當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政府應當適當地給予新興的研發機構政策補貼、研發建設基地優先批準等優惠,在萌芽、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給予不同強度的補貼支持,避免科研項目中途夭折。
成立行業協會,解決市場推廣難題。研發的成果最終運用在企業的生產中,提高生產效率,服務于人民?,F階段研發企業集群發展存在的另一問題是研發與市場的脫節,研發的產品銷售市場不健全,導致研發的科技產品不能應用到企業中,以致研發機構不能將研發產品及時變現,導致研發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影響后續發展。行業協會是研發企業解決產品推廣難題的關鍵。第一,行業協會可以與企業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的地方和行業標準,制定研發企業的認定程序和準入紅線,協助政府制定產業規劃,協調工程建設,為企業爭取最有利的產業優惠政策;第二,為行業提供便利條件,幫助研發企業與原材料、設備供商等企業積極磋商,爭取高性價比服務,積極維護行業自主知識產權;第三,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全方位的發展,為成員提供市場分析報告、建立供應方、需求方檔案庫,組織商務推介交流活動,促進雙方的合作交流,為研發產品提供銷售平臺,平衡供需關系,使研發方向緊跟市場導向。
配套專業化服務機構,完善研發企業的外部環境。一是在集群發展中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為研發企業解決外部環境問題。例如律師,承擔企業法律咨詢顧問工作;獵頭公司,為研發企業尋求優秀人才,注入創新能力;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專利申請機構等,這些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管理、市場、法律、財務等服務。為集群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越的外部環境,解決后顧之憂。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地方法規。政府定期發布知識產權發展態勢報告,對知識產權侵權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爭端的事件提出預警,及時控制和組織應對,并指導企業有效規避風險;健全維權援助機制,幫助市場主體依法應對侵權糾紛;鼓勵、引導企業、行業和地區之間建立知識產權維權聯盟。
責 編/鄭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