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鈺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江蘇南通 226401)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著大量的教學插圖,圖片有著獨特的教育教學功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握這些圖文,要善于利用這些功能向學生實施教學,這樣學生學習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中要悉心發現細節,引導學生關注細節,那么學生就可以完全的理解課文情感,深化課文主題。在教學蘇教版《詹天佑》時,我并沒有急著讓學生學習課文,而是讓他們先看課文中的插圖,然后從插圖中找與課文中對應的部分,再結合文圖進行分析。學生仔細看完插圖后發現這時施工的路途,然后返回課本找關于詹天佑修鐵路時的施工路途,學生很快就把目標鎖定在文中的第四段。從圖中可以看出施工環境的險惡,結合課文從中可以看出在修鐵路時,詹天佑雖面臨著外國人的歧視,資源人才的匱乏以及環境的惡劣,但他從不放棄,勇于吃苦,工作一絲不茍。學生推敲了文中的細節描寫從而得出詹天佑的種種令人學習的品質。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想象的畫面就不同,從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所以,在學習中要選取一個合適的角度,從小處動手,根據插圖,充分發揮想象力,將圖片所顯示的意境用文字寫出來,展現語文獨特的美。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的《牛郎織女》這一課時,學生可以看到牛郎織女以及老牛在一張圖片中溫馨的畫面。就會想象他們為什么會跟一頭牛如此親近?帶著這樣的問題看了一遍課文,學生發現老牛是牛郎織女的牽線人,但為什么一頭??梢宰龅竭@些呢?這一問題無疑激發了學生無限的想象力:有同學說老牛是一頭仙牛,由于在天宮時不小心撞了神仙,于是神仙一怒就把它貶到凡間成為一頭替人耕作的老黃牛,以此來彌補它在天宮所犯的錯誤。所以老黃牛能知道一些天宮里的事和未來發生的事;也有同學說,老黃牛生來勤勤懇懇的工作,它的任勞任怨感動了上天,于是上天就給了它未卜先知的本領,告訴他一生最多只能用三次。它可以用這樣的機會來做一些事,比如感激他人。于是老牛為了感謝這一生牛郎的悉心照顧,就告訴牛郎織女的到來……聽了同學們的陳述,我真實地感受到學生們在用心想象,在補白意境。不得不說,這一課程設計使學生的思維發揮的淋漓盡致。
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確實是這樣,選取合適的角度看問題,看文章,看意境,你定能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小學生思維活躍,固定的課堂授課會使他們感到學習枯燥無味,而且長久下去,思維也受到固化。所以這時教師要組織課外實踐拓展,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實踐中發散思維,享受除語文課堂之外的知識的授予。
學習完《走,我們去植樹》這篇課文后,我深刻覺得應該給學生提供個課外拓展的機會,讓他們也在實踐中體驗一番。于是我組織一次植樹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發散他們的學習思維,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早上,我先帶領學生們去買小樹苗,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樹苗,然后我們一起來到學校的后山上,由學生自己將樹苗栽上,全過程每個學生都必須自己動手,參與植樹的全過程。在植樹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充滿熱情地投入著,雖然在挖坑,放樹苗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但他們都最終把樹苗完好地植在后山坡上,看著小樹苗在微風中歡快地“跳舞”,學生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植樹過程中我提問了學生好多問題,比如說我們為什么要植樹?學生思維立馬活躍起來,爭先恐后地搶答,張同學說為了保護環境,李同學說為了綠化校園,王同學又說為了體驗生活,感受生命……我沉浸在學生的思維和笑聲中。通過這次課外拓展,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多給學生們帶一些這樣的體驗,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知識。
課外拓展,已經成為教學趨勢的必要教學方式,在課外拓展中激發學生興趣,發散學生學習思維,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教師要立足教材,采取適當的策略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在課外拓展中學到更多更實用的知識。
總而言之,圖文轉換在小學教育中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教學藝術,它對深度解讀文本以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巧妙運用文圖轉換,讓文圖轉換在小學教育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1] 唐繼榮.圖文結合發展學生認識能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