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友
(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南通 226200)
排球作為三大球類運動之一,在中職體育教育中有著一定的地位。但是,現在大多數體育教師在排球教學中只注重基本技能的教學,如正面雙手墊球、墊球準備姿勢等,而且教學方法大都非常類似。究其原因在于排球教學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教師只能長期炒“夾生飯”。筆者結合多年中職排球教學經驗,淺談幾點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希望對推動排球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在平時練習中,學生無論拋擲三角墊球還是墊球,球速都不會過快。然而,在具體的比賽過程中,球速遠比練習時要快,不少學生在面臨這種情況時難以適應,甚至在墊球時出現失誤,比如手形改變,那么在擊球的過程中就可能判斷失誤。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學生針對墊球做了許多練習,一旦實際比賽開始,接球的準確率不會高。為改變這種情況,在開展練習時,教師應該確保學生技術動作的準確性,再針對學生的球速展開訓練。
例如,在開展具體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大,以此來對學生的球速進行訓練。此外,還可以使接發球的形式更加多樣,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墊球技術,使他們能將所學的技巧嫻熟地應用在以后的實際比賽之中;還可以在練習的起步階段,讓學生進行拋墊球練習,并把它視為一種簡單的、對接發球進行練習的方法,用拋球取代發球,并適當調整練習者之間的距離,也能使球速得到提高;還可以在學生練習下手發球的過程中適當調整發球的方式、力度和距離,從而實現使球速提高的目的。
在剛剛開展墊球教學時,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采取自墊球練習的方式。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效果,卻不適合長時期使用,因為自墊球運動對練習者有一定的要求,練習者的雙手需要保持端平的姿勢,并且上下垂直運動。在具體的運用中,練習者的手臂和地面存在一定的角度,而球應該向前上方運動。這種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擊球的部位有充分的感受,并能夠對自己的手型有所控制。然而,如果練習時間過長,學生可能會形成抬臂擊球的固定模式,造成擊球的方向失去準確性。
當學生對墊球的動作已經簡單掌握,教師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比如開展墻墊球的練習方式,無論是擊球動作,還是出球方向,都和實際比賽的運用相差不遠。在比賽的過程中,練習者如果墊球的動作不標準,就可能控制不好球的高度,導致同伴在時間調整上的難度增加。要想具備一定的墊球品質,需要保持一定的高度。許多學生在開展墊球練習時,往往只把球墊到了剛超出頭頂的位置,有的甚至還沒有到達頭部。因此,在開展練習時,教師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學輔助工具,比如助隔網等,幫助學生把球擊出合適的高度,還可以采用增加高度限制線的方式進行教學。
許多教師由于在評價的過程中沒有詳細的量化標準,往往對技術評價過于看重,有時可能在判斷上過于主觀,從而給評分計算帶來麻煩,甚至可能導致學生技術動作出現失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把相關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和細化,使它們成為考核的量化標準。比如在對墊球進行初期考核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評分標準:一共5分,擊球點無誤得2分,在具體的“壓腕”“頂肘”等動作上各設置1分。
中期考核主要是針對技術動作的鞏固與提高而言的。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適當提高評價方式的難度,但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在正式比賽開始時,兩名合作擊球的隊員往往有一定的距離,這也讓擊球運動更加具有挑戰性,教師可以從這方面入手,進行一定的限制規定。
例如,根據比賽的難度劃出兩條平行線,通常在2-4米處劃定,參與測試的學生在線外擊球,還可以借助隔網來對墊球的高度進行控制。此外,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對墻壘球”,這也可以被視為考核評價的一項內容。通過這些方式,教師限定了墊球高度和人墻的距離、對墻壘球的次數,并把它們當成詳細的量化標準。在實際考核中,教師為了保證墊球的連續性,還可以針對不合格的墊球進行評價,調整規則后再展開考核,或者不計不合格的墊球數量。
在墊球比賽中,一傳發揮著很關鍵的作用,球的落點是技術手段的主要衡量標準。這也和墊球技術的好壞有直接關系。在實踐操作中,教師可以具體對墊球落點的準確性進行考查,并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教師可以采取直接發球的方式,如果學生能接住五個球,就算合格;如果球落在前場,則得3分;落在后場則得2分;如果剛剛過網則得1分,其他情況0分。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技術水平來調整比賽難度與發球形式,比如首先讓學生拋球,再練習下手發球,最后才過渡到上手發球。
按照國際慣例,排球通常采取六人賽制,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此生搬硬套,沒有適當調整賽制就開展教學。許多學生在教學中往往不太了解鉆位和輪轉方法,完全按照教師的想法進行練習。雖然國際上采取的是六人賽制,但筆者認為,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也可以進行適當調整。學生和專業的排球選手在運動能力上存在顯著差距,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特點有所把握,再根據他們的運動能力來調整賽制,例如適當調整參賽人數。在實際比賽中,往往有“一墊,二傳,三進攻”的說法,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育教學中更適合推廣三人制的賽制,教師還可以在練習時采取2-6人制,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更多學生體會到這項運動的樂趣。
筆者認為,根據學生的特點,比賽的難度需要適當調低,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得到提高。例如,在比賽過程中,許多學生認為發球環節難度太大,擔心發球時控制不好力量,導致球出界或者不能過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適當調整規則,比如球員在發球的過程中可以踩線,可以在線內一步的距離發球,還可以采取拋球的方式來發球,突破3擊的限制。教師還可以根據場上具體情況來安排輪轉換位,無須刻意要求每個隊員在交換球權時都改變位置。總之,對規則進行調整的目的是保證更多學生參加到練習賽中。
排球運動比較適合在室內開展,然而,大部分學校受條件的限制,往往會在室外開展排球課。球類運動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比如風速、氣溫等,都可能對比賽結果產生很大影響。舉例來說,排球的重量不大,如果風速很大,那么球在空中的運動方向就可能受到影響。如果天氣過冷,冷空氣刺激學生的皮膚,擊球時也會帶來疼痛感。這些都屬于排球運動中的不利因素。教師在安排排球比賽時,需要對環境因素和季節進行比較充分的考量,盡量不要在寒冷的冬天或者風速較大的日子里安排比賽。
體育教師應重視排球教學,采取適當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掌握更規范的操作技巧,使其獲得更好的排球體驗,進而更加喜愛排球運動。
[1] 王長梅.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普修排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12.
[2] 夏繼明.目標教學法在體育院校排球專項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