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菊
(江蘇省啟東市濱海實驗學校,江蘇南通 226200)
如何在45分鐘的一節數學課之內將教學效率最大化,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當中,許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將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講解數學知識,以為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能提高。但是事實上,課堂教學的效率取決于學生能夠接受知識的容量。教師應該如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對初中數學教材進行研究,可以發現教材上的數學知識抽象性、邏輯性很強,對于活潑、愛玩的初中生來說,顯得枯燥、單調了一些。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態度,對其學習效率有著較大的影響。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就要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主動學習數學。因此我們首先要增強數學的活潑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當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數學課堂變得趣味橫生,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有助于學生接受和學習數學知識。
我在帶領學生認識無理數時,就利用了一個有趣的小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兩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紙片和剪刀,將小正方形沿著對角線剪開,設法重新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引導大家動手試一試。經過同學們的努力,大致都可以完成任務。此時我向學生問道:你們知道這個大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為什么?學生回答道:它的面積為2,因為它是由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我繼續引導:你知道了這個圖形的面積,對這個正方形,你還想知道它的一些什么信息呢?有學生提出了邊長。緊接著就有聰明的學生說出邊長為根號2,我先對這位學生提出了表揚,隨后向同學們發問:根號2是什么數呢?它用具體的數值可以如何表示呢?由此導入無理數的概念。
初中數學教材內容中,有許多抽象的知識,這些知識如果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可能無法深入理解,從而產生心理負擔,自信心下降,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煩的心理,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簡單的一個小活動,就可以使學生消除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有的時候就是這么簡單。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基本學情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具體來說,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等,將這幾個方面的目標相結合,既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還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數學價值觀。明確了教學目標,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水平。
開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時,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會從題目中找出包含題目意思的一個相等關系,列出簡單的方程;掌握檢驗某個數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過程與方法:在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討概念、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訓練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體現數學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學習這一課內容時,我將目標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如會從題目中找數量關系等等。
教學目標的設計,對于整節課的方向都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教學目標的設定,能夠促進學生把握整節課的學習內容,深入理解教學的重點知識,掌握特定的學習技能及方法。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初中數學教材中的許多知識內容都和生活有著巨大的聯系。運用案例開展教學,第一個優點就是簡單有效,通過調動學生對實際生活問題的好奇心和興趣,應用案例,促使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狀態中去,還能夠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第二個優點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我們學習數學,就是為了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當問題擺在學生面前時,能夠推動學生進行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
如不等式教學中的實際案例:王老師辦公室的燈壞了,她便到學校隔壁的超市去買燈泡,店里新進了一批功率為100瓦的白熾燈和40瓦的節能燈,它們的單價分別為2元和3.5元,經介紹,這兩種燈的照明效果和使用壽命都一樣。且學校的電價為0.5元/度,王老師拿不定主意,該買哪一種燈泡好,但她知道:用電量=功率(千瓦)×時間(時),請你幫王老師參考一下,她該購買哪一種燈泡更合算?這是一個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在需要購物時,總是會由于物品的不同價格,而糾結該選擇購買哪種物品。對于這個實際案例,我們不僅要考慮燈泡的價格,還要考慮它的耗電量。從表面上看,100瓦的燈泡更加便宜,但是結合用電量,我們會發現它耗的電量要比節能燈泡高出許多。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際案例進行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有效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是指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并沒有什么具體的教學方法,而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在課堂上利用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好充分的了解工作,然后據此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整體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我首先向學生普及了勾股定理的來源。利用勾股定理的發現(國外、國內),了解歷史,激發學生對勾股定理的探索興趣。在課堂上,教師講故事(勾股定理的發現)、展示圖片,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傾聽學生交流。學生聽故事發表見解,分組交流、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分割、拼接、數格子的個數等方法,闡述自己發現的結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能否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并利用數學知識決定。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種,例如上面所提到的利用趣味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還可以選擇適當的例題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加直觀的數學知識。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法、教師講解法等,都是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利用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要想收獲成功的喜悅,需要師生之間相互配合,堅持不懈。我們需要針對初中數學課堂的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精心規劃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并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構建出智慧數學課堂。我們應該積極思考,為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打造出富有智慧的數學課堂。
[1] 黎學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7(Z1).
[2] 沈林兵.初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程的運用實踐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