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紅
(江蘇省海安縣高新區仁橋幼兒園,江蘇海安 226600)
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教師要“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在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也就是說,美術活動最重要的是讓幼兒自己去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情感。那么,在幼兒美術教育中,該如何提高幼兒的繪畫創作水平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幼兒天性喜歡接近大自然,看小草的生長,聞花兒的花香,聽蟲兒的唧唧。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給孩子們展示千奇百怪、豐富多彩的一面,教師要引導幼兒發現大自然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美,調動幼兒情緒,激發孩子繪畫的熱情[1]。
小班幼兒思維一般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的繪畫一般叫作涂鴉,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經會將看到、觀察到的事物用涂鴉的方式再現。比如,教師帶小班幼兒雨后散步,孩子們看見地上有許多蚯蚓在不停蠕動,膽大的孩子捉起蚯蚓,嘴里念叨著“我送你回家”,把蚯蚓送回操場邊的泥地里。回到教室后,涂鴉墻上孩子們畫出了許多彎彎曲曲的線條,說是蚯蚓寶寶,旁邊畫了一個大圓圈,說是蚯蚓的家。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只有了解了幼兒的生活,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貼切看懂孩子的繪畫。
在一次小班學畫“毛線球”時,教師親自演示了一點一點將長長的毛線繞起來,形成毛線球的過程,幼兒在觀察中了解到,畫毛線球時線不能斷,要形成圓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教師要“讓幼兒觀察常見動植物以及其他物體,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等。”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物體,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物體特征,能讓幼兒在頭腦中形成物體的表象,繪畫時再用具體的油畫棒、彩筆或其他工具展示出來,這就是幼兒繪畫的特征。因此,培養幼兒觀察力是幼兒繪畫水平提高的前提。
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要讓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想,做中求發展”[2]。
幼兒園有許多有趣的繪畫素材,添畫就是其中一項,比如,要求幼兒將大大小小的圓形分別添畫成不同形態的不同物體。有的幼兒將圓添畫成向日葵;有的加上五官,就是娃娃的臉;有的添上數字就是時鐘;有的畫上花心,就是花兒朵朵。添畫帶給幼兒的不僅是恍然大悟的驚奇,更是開拓幼兒視野,擴展幼兒思維的有效途徑,能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不斷提升。
續編的故事應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幼兒組織生活經驗,去想象與創造。比如,在故事“夠草帽”中,草帽被風吹落池塘,想什么辦法將草帽夠上來呢?幼兒先是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將方法畫下來,最后到前面展臺上用清楚、連貫、規范的語言講述出來。續編故事情節一般適合中大班幼兒,因為幼兒不但要有語言表述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繪畫技能。這種繪畫方法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要用肯定、鼓勵的態度支持幼兒。幼兒想出的方法多種多樣,有請小鴨幫忙的、有用竹竿夠的,等等。
主題畫一般都是生活化的,或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比如“我的夢”“我的好朋友”“可愛的動物”等等。幼兒對熟悉的好朋友有著積極的情緒,幼兒才能用畫筆畫出好朋友的模樣。活潑可愛的小兔、小鳥也是孩子的最愛,他們對動物有說不完的話。幼兒在繪畫后會不厭其煩地向同伴講述自己的作品,急于讓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
主題畫一般都會給幼兒留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能自由發揮、自主表達,充分想象、充分創造。他們認為有趣的就是合理的,好玩兒的就是可行的。在“我的夢”里,幼兒富于幻想,與機器人做朋友,和小鳥一起飛上藍天;在“動物樂園”里,幼兒和老虎嬉戲、與猴子賽跑,幼兒大膽想象,敢想、敢畫,動手動腦相結合,才能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
陳鶴琴認為“小孩兒天生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也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兒童的游戲。
繪畫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有色彩的水彩畫、水粉畫、手指點畫、棉簽畫、車輪滾畫,也可以是線條為主的線描畫、素描畫等,還可以是手工與繪畫組合的繪畫作品,比如折紙畫《房子》,幼兒先將彩紙折成房子的樣子,在房子上添畫出窗戶、門等設施,再將折好畫好的房子貼到背景圖上,許許多多不同的房子形成一個住宅區,又如剪貼畫《花籃》用剪刀剪出不同形狀的花朵,在花瓣和枝條的細節處用筆勾勒出花蕊和花莖;再如在樹葉畫中,用刷子和樹葉噴刷出葉子的外形,用畫筆在背景上添畫出需要的背景畫[3]。
當然具體繪畫時,教師也可以用游戲化的語言引導。比如,在初次畫直線練習時,教師可以和幼兒玩開火車的游戲,“小火車,要開了,轟隆隆轟隆隆,跑到頭快停下”,幼兒小手拿著油畫棒,嘴里發出轟隆隆的火車聲,小手便從一個方向向另一個方向滑動,紙上留下一條條運動的軌跡,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情境中進行了線條練習。
又如,練習波浪線時,教師可以引導“小腳丫爬呀爬,爬上山,呼嚕嚕,滑下來”,將波浪線想象成一座座高山,在“爬”與“滑”等形象化的詞語引導下,幼兒快樂地“上山”與“下山”,由此完成了波浪線的練習。
在繪畫手指點畫《桃花》中,教師引導“桃花開,這兒一朵,那兒一朵,滿樹花兒樂開懷”,幼兒在這兒點一點,在那兒點一點,點滿樹,美麗的桃花就呈現了。教學中應注重孩子直接經驗的掌握,教師應積極地鼓勵兒童去實踐,再試一試、做一做、畫一畫中去獲得直接經驗。
對于幼兒的美術繪畫活動,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周圍世界的變化,用“活教材”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教師要鼓勵幼兒動手和動腦,用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激起幼兒創作欲望,激發幼兒想象與創造,并在實際教學中,嘗試將繪畫與剪、貼、折結合起來,使繪畫的表現形式不拘一格,讓豐富多彩的美術創作活動帶給幼兒藝術的享受,讓幼兒不斷感受生活中的美,藝術創作的美,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分享成功的快樂。
[1] 陳芬.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中教師支持行為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 朱忍.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中幼兒“說畫”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 鄧智文.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的問題與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