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偉
(江蘇省宜興市楊巷中學,江蘇宜興 214255)
初中田徑教學中的分層培養(yǎng)淺析
謝 偉
(江蘇省宜興市楊巷中學,江蘇宜興 214255)
田徑教學是初中體育課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運用“分層培養(yǎng)”這種全新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自發(fā)地熱愛田徑運動,并使教學手段得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對此,我們應當對這種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初中;田徑教學;分層培養(yǎng)
田徑運動是體育運動的基礎,是初中體育課堂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近年以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田徑教學的地位不斷提升,其重要性也進一步顯現(xiàn)。目前,初中田徑教學存在較多的問題,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1]。這就要求我們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做出改進,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分層培養(yǎng)”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值得我們試點的,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田徑的學習興趣,并促進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是一種理想的教學模式。
初中田徑教學已經(jīng)開展多年,其教學模式也在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就目前而言還是存在著一些弊端的,制約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第一,缺乏提升學習興趣的有效機制。作為體育運動的基礎,只有抓好了田徑運動的教學,給學生打下良好的運動基礎,才能夠進一步進行球類等其他運動的學習。但是,田徑運動是一門相對較為枯燥的運動,它不像球類運動,具有姿勢上的美感和進球、取勝時的快感。而在田徑教學中,也常常很少對提升學習興趣的有效機制進行探索,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較弱。不少學生由于覺得田徑運動過于枯燥乏味,以至于在課堂學習中走過場,漫不經(jīng)心,甚至連體育課都不去上。而一些體育教師也知道學生不喜歡田徑運動,于是對教學缺乏激情,最終導致教學質(zhì)量無法提高。
第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采取的往往是先給學生進行講解示范,后帶領學生進行操練的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學,很少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時間長了,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學習就會失去激情,造成教學效果下降。
第三,不注意因材施教。體育教學必須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狀況和接受能力,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目前,不少教師采取的是“一刀切”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標準的制定和教學方案的實施上不顧學生不同的身體狀況和接受能力。這樣一方面可能會給一些學生的身體帶來傷害,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一部分學生的教學效果不佳。而一旦他們屢次失敗,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則會更加厭倦田徑教學。
第四,教學過程過于粗枝大葉并無法注重細節(jié)。在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中,由于沒能對整體的田徑動作進行有效分解,導致教師只能“粗枝大葉”地進行教學。對于很多細節(jié)性的內(nèi)容常常是“一筆帶過”。而當學生在動作細節(jié)上出現(xiàn)差錯時,教師也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
所謂的分層培養(yǎng)模式,是指把一套完整的動作體系劃分為不同多個層次,并在教學中對每個層次進行強化,分層予以落實,讓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處在教學內(nèi)容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但教學實質(zhì)至并沒有改變的階段,進而加強學生不斷練習的過程[2]。
例如,在進行短跑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分解為起跑、途中跑和加速跑三個層次。每一個具體的層次又可劃分為不同的小層次。比如途中跑可劃分為擺臂和后蹬,擺臂又可劃分為擺動幅度和擺動路線兩個層次。不難看出,通過分層培養(yǎng)模式的實施,一方面我們可以將田徑教學有效地化難為簡;另一方面,它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每一個層次的動作,對其心理產(chǎn)生相應的改變,讓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層次感。應用分層培養(yǎng)模式,使原本單一化的田徑運動變得生動而充滿立體感,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上田徑教學中的枯燥乏味,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并且,由于把大動作分解為具體的小動作,教師可以充分地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全套動作或其中的一部分動作進行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此外,由于這種教學法對于田徑運動的每一個動作都進行了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田徑運動相關技術的印象會更加深刻,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教師也更容易觀察到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對其運動中出現(xiàn)的差錯及時予以糾正,使教學質(zhì)量得到提高。
由于分層培養(yǎng)模式同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模式有著一定的區(qū)別,一開始教師難免對這種全新的模式比較陌生,有的教師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延續(xù)老一套的教學方案。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掌握分層培養(yǎng)模式的精髓,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學校也要有意識地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有計劃地對體育教師進行基于分層培養(yǎng)模式的田徑教學方面的培訓,促進他們盡快掌握這種模式。
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層,是實施分層培養(yǎng)模式的第一步。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研究,對其進行正確化、合理化的分層并予以實施。
例如《跳躍》這一節(jié),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首先應當把跳躍劃分為下蹲、預備、起跳、落地四個層次。對每一個層次還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劃分為若干個小層次。例如預備可劃分為起身和踮腳兩個層次。在進入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把對層次的劃分,明確地介紹給學生并讓學生牢記。
在正式進行教學時,教師一開始不必將練習的次數(shù)告知學生,而是讓學生根據(jù)原來的要求先跳躍幾下,教師再進行集中講解。此外,教師要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仔細觀察,并及時糾正。教師還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具體的身體狀況。對于接受能力或身體狀況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一開始不要安排其進行全套層次的教學,而是在所有的層次中選擇那些相對較簡單的部分,等學生適應后,再逐步進入較難層次的教學。對于正處于生理期的女生,必要時應對其暫停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每一個動作進行密切觀察。此外還要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具體反應。如學生面部的表情和參與運動的主動性等。然后再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反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教師一方面要對下蹲、預備、起跳、落地等每一個層次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學生動作到位了,再進行下一個層次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意避免學生對同一個動作的反復操練。每個動作的練習原則上不超過三次,次數(shù)多了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因此教師要在恰當?shù)臅r機即刻帶領學生進入下一個層次的教學。當學生出現(xiàn)了厭倦的情緒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疏導和化解。
當學生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計劃,教師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進行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總結回顧,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鞏固。對于那些態(tài)度積極、能夠主動配合教學的學生,即使其教學效果不是太好,教師也要及時對其進行肯定和鼓勵,以激勵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
田徑教學是初中體育教學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貫穿了初中體育教學的自始至終。由于田徑教學的枯燥性較強,教學趣味性較低的特質(zhì),常常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針對于此,我們可以采用“分層培養(yǎng)”這種全新的模式,來克服田徑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之處,使田徑教學的效果得到提高,使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 魯飛.新課標下初中田徑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完善措施[J].新課程,2014(8):124-127.
[2] 王小娟.分段注意教學在初中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16,2(1):111-115.
謝偉,1975年生,女,江蘇宜興人,宜興市楊巷中學初三體育教師,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