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文
(江西省婺源縣清華中心小學,江西上饒 333202)
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文化發展的結晶,同時也是一筆十分珍貴的文化財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滲透傳統文化,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提高鑒賞等方面的能力。教師要做好分析與融合工作,提高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
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演化與匯集,是我國的民族特點與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世世代代所傳承與發展,具有民族特點的文化。作為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傳統文化不僅包含了儒家文化,同時也包含了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等。
小學學生正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所以教師要做好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掌握好語文知識。但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并沒有過多地涉及傳統語文知識,這樣使學生的文化知識積累不足,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也較為淺顯。因此,教師要做好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民族文化上的有效傳承。
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其中所選擇的古詩詞內容往往是比較經典的作品,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好傳統文化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創建出良好的教學意境。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傳統文化更多的是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出古詩詞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學生在學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這一首詩的創作背景出發,通過幫助學生理解與賞析這一詩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再比如,學生在學習《憶江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出江南的風景。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好這一詩歌所涉及的意境,從而感受到詩文中的美感及蘊意。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鼓勵與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要認識到誦讀的重要性,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好傳統文化。反復誦讀,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語感。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取誦讀的方法來掌握好語文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確文章的節奏與韻律,這樣才能更好地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如學生在學習《游子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誦讀來找出其中的節奏,并結合這一韻律來進行理解。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可以從全面的角度出發來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以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繼承與發揚我國的民族精神。小學語文教材是經過精心設計與編制的,所選文章也存在豐富的內涵,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生平知識等方面,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與分析,通過開展有效的語文訓練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如學生在學習《孔融讓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比較經典的謙讓的故事或是實例等來組織學生進行閱讀。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內容,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實現長遠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分析工作,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滲透方法,幫助學生實現長遠的發展。
[1] 楊艷麗.滲透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語文學刊,2009(16):21-22.
[2] 葛文豪.傳揚傳統文化培養時代新人——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