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江蘇南通 226000)
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研究
陳 霞
(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江蘇南通 226000)
歷史課程是學生了解國家人文文化的重要學科,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對時代進步、社會發展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如今很多的電視劇、電影,沒有底線地篡改歷史,誤導了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歷史課讓學生重新認識歷史,正確看待歷史,防止學生產生錯誤的歷史觀,讓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正視歷史;愛國情懷
高中的歷史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能以客觀的角度正視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改革,歷史學科內容比較固定,但是考試試題開始變得多樣化,所以教師也需要改變一些方法策略,重新審視歷史課教學。歷史是學生了解人類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歷史,正視歷史,更要讓學生發現人類和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史為鑒,將歷史的變遷聯系到現今社會,幫助自身更好地在現實中立足。本文將根據歷史的五大核心素養展開研究。
歷史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一生中的兩大發現之一。歷史唯物史觀的創立,第一次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這個根本的歷史問題,解開了歷史發展的真實面目。要讓學生了解和知道在我國的唯物史觀的發展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關系著我國發展的重要決策。例如:共產黨行動指南中所講到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包括現階段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些都為我國各方面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通過歷史的記載,結合現實的社會發展,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意義。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明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都是有著一定的規律存在的,知道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我們人生的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強則中國強。”讓學生知道,青少年的發展關系著國家的命運,所以我們必須用知識武裝自己,做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墨子,就已經對時空觀念有了很明確的詮釋。他創立的墨家學說,與儒家學說并稱為“顯學”,并且提出了時間與空間的關系,既“宇”為時間,“宙”為空間;還有道家所講到的“陰陽”,“陰”為時間,“陽”為空間。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世間萬物的存在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而歷史的時空觀,就是用歷史的地理觀念和歷史的時序觀念,闡述了時間的連續性、突發性和不穩定性的特征,一件歷史事件可能對今后有著深遠影響。
例如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百年的屈辱史,這屬于短時段的突發性和不穩定性。又比如中國歷史中幾千年的君主統治,屬于長時段的連續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實用功能,培養學生在解決歷史課程疑問時候的獨立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同時通過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讓學生知道,怎樣在沖突或者是矛盾中找到文化切入點,將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出去,讓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史證意識就是要培養學生通過多渠道去獲取更多的歷史信息,知道歷史的重要性,并且要養成重視證據的歷史意義。在歷史的教學中,我們接觸到的都是史料,這是學生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而歷史主要是通過一代一代相傳下來,或者記錄下來的,這其中包括一些神話或者純屬想象出來的一些事情,那么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應該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通過各方面的資料去驗證一件事情的真偽,到底是事實還是神話,到底是夸大還是確實如此。要勇于去質疑史料,因為史料的記載中也會摻雜人的情感,也會出現錯誤,所以史料并非準確無誤。
例如:在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中,一戰后美國從債務國迅速成為債權國,從汽車工業到電器及建筑業都出現一派“繁榮”景象,但是背后的危機也越來越大,出現極大的貧富差異。1932年民主黨人羅斯福推出新政,決心改變這一現象。二戰結束后,西方資本國家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經濟政策,并取得一定成功。那么在這些歷史數據中,一些變革的具體情況在書本中提到得非常少,是否真的準確,就需要讓學生去搜尋一些史料來進行驗證。在歷史的學習中,要樹立學生的史證意識,讓學生勇敢地提出質疑,促使學生主動地去了解歷史。
很多歷史在不同時期、不同語言、不同文化所解釋出來的意思都是不同的,這給學生學習歷史帶來很多的不便。在高中歷史教學匯總中,歷史解釋并不是依靠一兩節課堂或者說教就可以完成,教師要通過必修課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滲透、說教,同時也需要借助相關的資料、教材、校本選修課來進行輔導。
例如:在學習“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的時候,我會向學生提問:毛澤東為什么要宣傳馬列主義?馬列主義會給中國帶來什么好處?為什么說“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會更符合我國國情?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對馬列思想以及當時我國的具體現狀進行充分的介紹,然后結合這些立法的歷史資料,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了解當時中國的具體情況,讓學生知道當時的一系列重大思想對我國發展的深遠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些思想,我國才有了現在的發展。歷史解釋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方式之一,也對學生正確了解歷史起到了重要意義。
學習歷史除了能夠讓學生感受歷史中的人文文化,也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發展至今所經歷的衰落和昌盛,了解歷史中的哪些人、哪些事件對我們現在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在高中歷史選修課本1中,第九單元為我們講述了戊戌變法的始末,其中甲午戰爭對我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創傷。198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侵略軍開始侵入我國領土,同時,歐美帝國也趁機擴大了對我國的政治和經濟的侵略。在對日本進行不平等賠償中,中國政府向歐美帝國借了附有政治條款的大額借款,使我國的經濟命脈牢牢地被歐美帝國所掌握。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當時的一段屈辱史有了深入了解,對于當時政府的做法,很多同學也發表了不同的意見,也知道了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敗筆。但是我還是會教育學生要正視歷史,我們并不是要對歐美或者日本侵略者產生極端的仇恨,我們需要的是將這段歷史作為我們努力學習、奮斗的動力。作為國家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需要通過我們的聰明才智讓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將仇恨化為我們行動的動力,讓我們以后走出國門后可以更加昂首挺胸,可以讓世界上所有人都羨慕我們有一個中國公民的身份,這才是我們學習這段歷史的意義。
在高中的歷史中,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古今中外,每一段歷史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我們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每一段歷史,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熱愛,對國家、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讓學生在歷史中學到智慧,領會道理。
[1] 陳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與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111,115,128.
[2] 朱輝.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陳霞,1977年出生,女,江蘇南通通州人,現任南通市第二中學教務處副主任,南通市高中歷史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