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
(甘肅省蘭州市交通大學東方中學,甘肅蘭州 730070)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創新教學方法探究
劉 婷
(甘肅省蘭州市交通大學東方中學,甘肅蘭州 730070)
如今文言文教學偏重工具性而缺乏人文性,為此,我們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對教學思路進行了整體反思和重構,整合教師創新教學設計、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課前預習、花樣朗讀、小組合作、演課本劇、教師點撥、課后檢測、寫作拓展多種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究,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得以自主發展。
新課改;初中文言文;有效;創新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流傳著許多令后人敬仰的名篇佳作。初中課本中入編了許多經典的文言文名篇。但是,在文言文教學中,許多教師落入“字字落實,逐句翻譯”的俗套,過于重視句子的生硬翻譯、句式分析,將文言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學生無法體驗經典文言文的美感,更無法領略先哲的思想內涵,其審美欲望沒有得到滿足。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無,課堂就如死水一般毫無活力可言,自此文言文的教學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學生學習文言文怨聲載道,老師教得力不從心。新課程下的教學特點可以概括為“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問題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此,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展開初中文言文有效創新教學方法的探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由于文言文歷史悠久,初步閱讀起來存在一定障礙,學生缺乏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又沒有養成查工具書的良好習慣,固有的閱讀體驗就使得學生對文言文“望文生畏”。另外,學生學習文言文太過功利性,只關注背誦的考點,忽略了文章的美感,學習文言文過于僵化,更不用說對文本的體悟和文言知識的遷移了。
文言文的經典篇章是先哲智慧的結晶,向世人傳遞著美好、善良、真摯、博大等諸多人類最為崇高的情感。閱讀這些文章,不但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也能夠讓我們穿越時空與先哲們在思想上進行交流。部分教師滿足于教學參考,未能深入備課,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歷史典籍,對文本挖掘得不深入。還有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重復單一,首先介紹作者,然后了解寫作背景,教學過程以教師的串講為主,課文講完就進入了重復單調的背誦環節。這樣的教學模式像極了快餐模式的教學,方便省事,卻沒能挖掘出文章的精髓,缺少創新且高效的教學方法的探索。
(1)活用導學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導學案的問題設置模式由從前枯燥的基礎知識積累、作者簡介、作品背景介紹、問題設置幾個模塊,轉變為更多創新且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欲望的模塊。給詞語注音的模塊轉變為學生自主在文本里找讀音和字形上需要積累的詞語。作者簡介轉變為收集有趣的有關作者的小故事。例如,在講解《醉翁亭記》一課時,學生會收集六一居士的由來:“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于其間,是為六一。”更為鮮活地引出了作者的形象。概括文章脈絡的模塊轉變為畫出作品中所介紹事物的格局。
導學案的活用,留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關注了多層次的學生,滿足分層教學的需要,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完成導學案,而是自主地學習和探索,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形體”,有了對課文初步的感知,激發了自主學習的欲望。
(2)課前十分鐘演講,激趣導入文本。抽簽決定演講的人選,演講的內容為文言文篇目的導學案中收集的有關課文的小故事,或者是作者的奇聞逸事。演講代替了教師絞盡腦汁的課前導入,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演講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的預習成果的最大肯定。
(1)小組合作探究,通曉文意。由小組組長組織,六人一個小組,整體疏通文意,將疏通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者認為重要的字詞整理在小白板上。這樣,有些講過的或者學生通過組內能夠解決的知識點,就不需要在課堂上重復解決。
(2)小組展示質疑,明確文意。抽簽決定展示的小組,由小組派代表上講臺擔任教師的角色,講解重點的詞句,其他小組可以質疑和補充不正確、不完整的知識點。如果小組探討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教師明確知識點。這樣的展示形式,充分調動了全班學生聽課的主動參與熱情,也是新課改所要求的“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文言文的教學應避免課堂氣氛老氣橫秋、死氣沉沉。如何讓文言文煥發新的生命力,為課堂注入活力與趣味?可以將一些經典的段落或者篇目改編成課本劇,進行演繹,會收到不錯的效果。如講解《核舟記》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對每個人物的神態、動作、位置有更形象的把握,幫助學生理解和背誦,我們在課堂上組織了“核舟記畫面重現”的活動,由小組成員分別扮演課本中的角色,由其他小組成員根據文本來評價每個演員的演繹。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表演欲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為文言文的課堂增添了樂趣。
文言文的教學不應該停留在句式的分析、句意的疏通和字詞的講解層面上。文言文更為珍貴的部分是其精神文化的傳承。教師的角色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打開一扇扇通向作者內心世界的大門。張潮曾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深淺,所得之深淺耳?!睂τ谖谋镜慕庾x,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和角度都不同,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解讀,引導他們更深層次地解讀文章之魂?!逗耐た囱分袕堘返墓陋殹n郁、執著;《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忠誠、感恩、用心良苦等,都需要教師的點撥,學生的探索。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文言文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后采用續寫、改寫、仿寫的方式,文言文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傳承下去。寫作拓展活動的加入,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習文言文語言的“惜墨如金”使語言表達更具表現力。例如,在學習《五柳先生傳》時,我們開展了仿寫《五柳先生傳》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優秀習作有《八大仙人傳》《飲露人傳》《竇哥傳》等篇目。文言文的續寫、改寫、仿寫環節的加入,使得文言文的經典文學形式,真正得到了運用,賦予了文言文新的神采。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究還要進一步深入。創新多樣的教學方法,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素養及興趣。我國古代的大部分的經典之作,都由文言文寫作而成,為了讓這些經典之作繼續熠熠生輝,展現其應該擁有的文學魅力,讓這些經典之作得以傳承,加強文言文教學勢在必行。
[1]張曉燕.初中語文教師怎樣引領學生學習文言文入門[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49):198.
[2]李有虎.略讀·精讀·嘗試運用——初中文言文和古代詩詞教學之管見[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1(7):153-154 .
劉婷,1985年生,女,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任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語文骨干教師。現場教學《春酒》獲甘肅省“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市級優秀獎;作文教學《細微之處顯真情》獲蘭州十九片區一等獎;《湖心亭看雪》《細微之處顯真情》教學設計獲教案大賽一等獎;論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創新教學方法研究》獲論文大賽一等獎;現場教學《老王》在東方中學第一屆教師比武大賽中獲二等獎;教師下水作文《堅守本真》獲蘭州市三等獎。中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