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彥君
(河南駐馬店實驗小學,河南駐馬店 463000)
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探究
肖彥君
(河南駐馬店實驗小學,河南駐馬店 463000)
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下,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基礎前提應著眼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貫徹,注重教育開展的“生本化”轉型,從教學開展、方法探究及教學評價等多方面入手,以構建良好的教育教學體系為目標,落實“以人為本”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著眼于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研究,認清基于“以人為本”理念構建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構建的價值,并分析現(xiàn)階段評價體系存在問題,結合“生本”思想擬定優(yōu)化方案,確保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開展。
以人為本;小學教育;語文教學;評價探究
當前,素質教育深化改革基于“以人為本”思想,將教育重點落實于青少年素質能力培養(yǎng)之上,以此構架的教育教學體系著重于教學有效性的凸顯。因此,于教育教學思維之上,打造教學評價體系至關重要,其不僅是優(yōu)化教育教學開展的關鍵,亦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指導思想。對此,本文為確保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科學化,認清“以人為本”基礎上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價值,并從教學評價現(xiàn)存問題出發(fā),擬定基于“以人為本”的優(yōu)化方案,望以此來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發(fā)展。
構架“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率先應明確“人本化”思維下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價值。對此,根據(jù)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教學評價體系融合“人本化”后所能達到的效果如下:
其一,教學評價著眼點的人性化。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敦促教育教學發(fā)展,保證教學效果凸顯。然而,在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中不難發(fā)現(xiàn),沒有依據(jù)學生的真實情況,僅靠理論性的思維來擬定教學評價,會引導教學評價走入歧途,不僅不能發(fā)揮教育本身價值,甚至影響受教者的學習熱忱,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下降。相對的,基于“人性化”思維理念構建教學評價,不再僅注重教學結果評估,也著眼于教學過程的考核,確保教學站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之上,進而約束與規(guī)范教學發(fā)展,確保其素質教育化、能力教育化。
其二,教學評價應用的效果化。教學評價著眼于“以人為本”的貫徹,將引導教學開展遵循個體發(fā)展需求,以引導個體成長為重點,確保教學效果的提升。而在此基礎上,教學評價本身的“人本化”轉變,將配合教學開展效果優(yōu)化的作用,推動自身評價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在注重打造“因材施教”教學體系的同時,實現(xiàn)教學評價的效果化。
“以人為本”理念落實于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中雖然具備十足的應用效果,但就當前教育開展而言,缺乏“以人為本”理念的教學評價仍活躍于教育一線。對這類教學評價進行研究,其存在的問題包括:
其一,教學評價應試化。缺乏“以人為本”理念的教學評價,注重的是教學效果檢驗,以升學選拔為目標,以甄選結果作為教育效果的考評因子,造成教學評價結果無法展示學生能力,無法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做出正確的考評。
其二,教學結果單一化。應試化的教學評價促使測評結果千篇一律,從而導致教學目標設定的單一化,無視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一味地以統(tǒng)一化的標準規(guī)范不同思想、不同能力的學生,從而扼殺了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
其三,教學方法刻板化。教學評價的應試化不僅造成了教學結果的單一化,其對教學方法的限制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刻板化。在此基礎上,教學開展將以考試為重點,無視日常表現(xiàn)與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不僅不能反應學生的真實能力,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厭惡考試、畏懼考試的心理。
缺乏“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將應試化思維進行到底,對小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與能力培育都構成了威脅。對此,貫徹“以人為本”思想,基于素質教育深化改革構建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案,應注重以下內容的落實:
首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應用。在構建基于“以人為本”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時,科學選擇評價方法十分必要。對此,根據(jù)“人本化”的實際需求,借助“定性評價”來分析受教者的“質”,再利用“定量評價”來了解教育開展的“量”,才能提升教育“質量”,保證教學效果。例如,利用課堂觀察、課后談話等方法,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結合學習的態(tài)度,運用教育測量、統(tǒng)計方法、比較分類等手段,進行語文教學評價,才能發(fā)覺教學優(yōu)化的突破口,敦促教學優(yōu)化發(fā)展。
其次,“總結性評價”與“發(fā)展過程評價”并用。選定科學的評價方法,進行合理的評價周期擬定同樣重要。對此,不僅注重“總結性評價”的整體效果評估,同時對學習的“發(fā)展過程”進行審定,有助于認清不同特征學生在學習與發(fā)展過程中獲得的收獲、展現(xiàn)的特性,更能為過程優(yōu)異但總結不佳的學生發(fā)覺領悟偏差點,進而根據(jù)學生的理解差異進行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可以說,不是以升學甄選為目的,而是以能力掌握與內化為目的的評價體系構建,才能為學生發(fā)展提供科學的方向,促使學生獲得預期內的長足發(fā)展。
最后,“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所謂綜合評價體系,其與以上兩種評價不同,是處于主觀思維上的個人判斷,主要包括“他評”“自評”與“互評”。其中,“他評”來自于第三方評價,是跳脫教師與學生之外的教育管理體系的評價,針對教學開展效果、學生學習狀態(tài)、教師授課情況進行評價,從而得到具備客觀性的主觀評價;而“自評”與“互評”則是借助自我審視與互相審視,認清教學開展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互相學習的關鍵,并以此為基礎,彼此激勵,互相內化,從而達提升學習效果的方法。可以說,包括“他評”“自評”與“互評”的“綜合評價”,在借助評價主體間互相交流與自我反省時,能更快、更有效地發(fā)覺教學開展的現(xiàn)存詬病,并及時有效地調整優(yōu)化,從而保證教學開展的科學化與高效化。
為保證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效果提升,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思想,扭轉傳統(tǒng)評價體系應試化、單一化、刻板化問題,利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構建“總結性評價”與“發(fā)展過程評價”,并啟用“綜合評價”體系,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科學落實“以人為本”于教學體系中,在培養(yǎng)良好語文人才的同時,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加強語文教學評價的引導作用。
[1] 謝幼如,吳利紅.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136-142.
[2] 郭雯,羅先慧.小學活動式教學的有效性探究——對一節(jié)小學語文活動課堂的案例分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5):196-198.
[3] 李云文,孫建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基于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tǒng)計與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175-183.
肖彥君,1974年生,女,河南駐馬店人,現(xiàn)任教于駐馬店實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曾獲省級“骨干教師”“學術技術帶頭人”,市級“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在河南省第七次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主持的河南省“十五”重點課題“關注情感體驗,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研究”,榮獲省級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