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鈺
(江蘇省如東縣苴鎮新光初級中學,江蘇南通 226409)
德育工作可以塑造學生的心靈。班主任召開主題班會就是為了開展德育,對學生實施優良的教育。一次優秀的主題班會,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簡要概述起來,主題班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習如何梳理個體和社會之間的關聯。在主題班會中,學生用飽滿的主體意識參與其中,從鮮活的生活體驗內獲得對自身價值的認知,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團隊協作精神。此外,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明顯提升學生的革新精神,讓他們養成更好的創新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其實踐能力,讓他們養成極好的意志品格。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們需明白主題班會存在下面的問題:一是過于形式化。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主題班會的實質應該是教育他們形成愛國主義思想,接受集體主義的教育。但是大多初中班主任對主題班會舍本逐末,認為召開主題班會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等,將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積極參與就可以了。這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二是組織方式過于呆板。當前,很多主題班會都是依照固定的模板在召開,方式單一,內容乏味,根本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要說其創新性。假如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那么主題班會根本就沒有辦法產生真正的教育效用。下面在聯系現實工作的基礎上,簡介提升主題班會藝術效力的策略。
對于一個班集體來說,主題班會是實施班集體建設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它所包羅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不但能夠探析思想品德的相關問題,而且可以討論班級管理工作,更能夠將班會內容交給學生,讓他們圍繞其學習經驗自由溝通,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因此,班主任要想召開一次主題班會,需要在課堂開始之前給予精心設計。通常情況下,必須符合下面幾個規則:
其一,教育性。對于任何一個學校來說,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它是最為關鍵的素質教育,不管是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還是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都屬于素質教育的關鍵部分。一個主題是不是有教育性,要判斷它是不是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是不是有利于學生意識品格的形成。假如沒有教育性,其主題班會就會喪失目的,失去相應的方向性。所以,主題班會需要有確定的教育目標,從一而終地融入教育性,不能過于形式化。
其二,針對性。主題班會目的的選擇需要聯系學生現實,明確主題就必須針對學生中常見的思想難題設置。詳細地說,需要依據學生的年齡段來判斷其心理特征,掌握他們思想進步的脈絡,聯系學校、家庭和社會現實生活,在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做了全面解析之后,大范圍地挑選主題班會的題材,并凝練、規劃和組織,及時地給學生開展素質教育。想要做到主題班會具有針對性,班主任需要做好調研工作,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精神狀態以及學習情況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只有如此,才可以掌握學生的情形,看清其中的主要問題,并探尋出化解難題的方式和策略,督促學生,讓他們的思想朝著健康的方向前進,進而形成團結、務實的班集體。
其三,計劃性。只有事前準備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靈活應變。主題班會也應該充滿計劃性,要有嚴格的程序,不可以隨心所欲。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規劃、有程序地設計出一個整體方案,對一個學期的主題班會進行科學的設計,比如,挑選何種主題、使用什么樣的樣式和內容來設計主題班會。只有目標清晰,才可以獲得理想的結果。
心理學提出,一個人的感受、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都會受到其主體情感的干涉。所以,學生的心理要素和情緒變動,都會讓其主題班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從某個層面看,關注學生的情感,緊密聯系學生的心理,主題班會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身為班主任,教師需要彰顯這一傳統教育的效用,要對它飽含熱情,要使用適合的方式,讓每一個主題班會都能創造新的精神力量。采用什么樣的途徑可以讓主題班會關注學生情感,抓住學生的心理呢?
一是要明確學生的心理和生活特征。從傳統的角度分析,學生通常都不愿意接受。學生一聽教師要講大道理,就會覺得厭煩,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教師想要的結果。從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規律來看,他們更為傾向于直觀的教育,愿意接受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的道理,同齡人之間也沒有代溝。因此,班主任設計班會,其主題不能太過浮夸,多利用學生身邊的小事來給學生講述道理,在學生中樹立個別榜樣,給其余的同學發揮示范作用。
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教育想要獲得成果,就必須尊重“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規則。教師要給學生信心,讓他們可以放開手進行嘗試,從準備到設計,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在學生背后,給他們提供引導。只有教師先相信學生,學生才會漸漸相信學生。如此,雙方之間的距離才會縮短,教師所召開的主題班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主題班會的設計要聯系初中生的年齡特征。通常情況下,初中生的思想比較靈動,善于思考,對于新的事物容易感興趣。他們的精神狀態較好,興趣寬泛,有極強的求知欲。他們對于新奇的行為和知識比較有好感,討厭那些空泛的說教。主持好主題班會,不但要確定好的主題,還要挑選適合的方式。初中主題班會一般都有如下樣式:演講和競賽;座談和辯論;野外活動;社會調查成果匯報;經驗介紹等。事實表明,主題班會一定要樣式多樣,不能過于簡單。只有做到這一點,才符合初中學生的現實需求,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意味著“樂”這一核心對于主題班會的影響力,關注這一要素,才是優化主題班會主題的重點要素。
一次優秀的主題班會,既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也要有教師的全面引導。在引導學生組織主題班會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精心做好課前準備,在主題班會召開的過程中,要積極地給予引導,在班會之后,班主任還要積極地給予評判。
在主題班會召開之前,班主任要在主題班會的內容設置和組織方式層面的安排方面提點學生,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在主題班會召開之中,教師要抓準時機給予引導,不能置之不理,不能隨其自便。班主任不但是演說家,也是引導者。班主任要對主題班會的舉辦情況做出評價,并根據評價情況調整不當之處。在舉辦主題班會的時候,學生的認知也會存在極大差異,有的比較樂觀,而有的比較消極,甚至還有的造成嚴重矛盾。綜合上述情況,班主任想要做好主題班會,就要對相應內容給予總結,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的認知得以升華,讓學生有努力的方向,行為有一定的規則,學習中有榜樣。只有如此,主題班會才可以展現其積極作用,而教師的教育工作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楊芳志.初中系列主題班會課的整體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3(31):24-26.
[2]田士菊.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藝術探析[J].亞太教育,2016(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