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鄭兵
(安徽省廬江中學 安徽 合肥 231500)
房 英
(廬江第二中學 安徽 合肥 231500)
高中物理中的“輕模型”
張鄭兵
(安徽省廬江中學 安徽 合肥 231500)
房 英
(廬江第二中學 安徽 合肥 231500)
通過例題研究了不同類型 “輕物體” 的動力學問題,探討了不同類型“輕物體”的動力學特點,希望對廣大學生和教學同仁有一定借鑒意義.
輕物體 輕模型 牛頓第二定律 合力為零
高中物理中描述一類物體時常在其前面加上限定詞“輕”,如“輕結點”、“輕繩”、 “輕彈簧” 、“輕桿”、“輕滑輪”等.“輕”主要可以理解為物體質量對所研究的物理問題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這類物體我們可以把它叫做“輕物體”,利用牛頓運動定律我們可以建立“輕模型”來加以研究.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出輕物體所受合力必然為零的特點,與其運動狀態無關.這一特點通常是理解相關試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然而學生對這一特點往往感到困惑.
所謂 “輕物體”,指的是質量可以忽略不計的物體,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而學生對這類物體缺乏感性認識,研究這類物體時的思維方式又與常規物體有很大差異,導致學生通常感覺這類問題難度甚大,無從下手.
要認清“輕物體”這一模型,首先要分清“輕物體”和 “重力不計的物體”的區別.“輕物體”質量可忽略,從而亦可以忽略其重力.“重力不計的物體”在電磁學中常有涉及,通常說明帶電粒子 “重力不計”,即受力分析時不考慮其重力,但質量不能忽略,可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再計算加速度.
其次,要清楚“輕物體”的受力特點.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加速度與其合外力、質量的關系F=ma,由于“輕物體”質量為零,無論其加速度多大,所受合外力必然為零,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這也是它與常規物體的最大區別,也是學生感到最為困惑的地方.
近幾年高考對“輕物體”問題常有考查且學生失分較多.高中學習中常涉及到的“輕結點”、“輕繩”、“輕桿”、“輕彈簧”、“輕滑輪”都屬于這類問題.下面我們就通過例題探討不同類型“輕物體”的動力學特點.
【例1】(2016年高考課標全國Ⅲ卷)如圖1所示,兩個輕環a和b套在位于豎直面內的一段固定圓弧上:一細線穿過兩輕環,其兩端各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在a和b之間的細線上懸掛一小物塊.平衡時,a,b間的距離恰好等于圓弧的半徑.不計所有摩擦.小物塊的質量為( )

圖1 例1題圖
解答: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設圓弧的圓心為O,懸掛小物塊的點為c,左右兩個小球的懸點分別為d,e.題中繩子結點均光滑,實際上是一根繩,各段繩子上彈力大小一定相等,且T=mg.對左側輕環研究,由于其質量極小,重力可忽略不計,所受合力為零.左環受到的3個力分別為ad繩拉力,ac繩拉力,以及圓弧的彈力.圓弧彈力背離圓心,所以ad和ac繩拉力的合力一定指向圓心且在這兩繩夾角的平分線上.令
∠Oac=∠Oad=θ
由于ab=R,所以三角形Oab為等邊三角形,根據幾何知識可得
∠Oab=60°θ=30° ∠acb=120°
而在一條繩子上的張力大小相等,故有
T=mg
小物塊受到兩條繩子的拉力作用大小相等,夾角為120°,故受到的兩繩拉力的合力等于mg,因為小物塊受到繩子的拉力和重力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故拉力的合力mg等于小物塊的重力,所以小物塊的質量為m,故A,B,D錯誤,C正確.

圖2 例1分析圖
【例2】(2011年高考江蘇卷)如圖3所示,傾角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夠長的輕質綢帶跨過斜面的頂端鋪放在斜面的兩側,綢帶與斜面間無摩擦.現將質量分別為M和m(M>m)的小物塊同時輕放在斜面兩側的綢帶上.兩物塊與綢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相等,且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圖3 例2題圖
A.兩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總是相等
B.兩物塊不可能同時相對綢帶靜止
C.M不可能相對綢帶發生滑動
D.m不可能相對斜面向上滑動
解析:本題中綢帶質量不計且斜面光滑,可將綢帶等效為一根輕繩,其所受合力必然為零,故無論任何情況下綢帶對兩物塊的摩擦力大小均相等,A選項正確.接著可以仔細分析本題中兩物塊所有可能的運動狀態.
假設M相對綢帶發生滑動,其對綢帶的滑動摩擦力為μMgcosα,而m對綢帶的摩擦力最多為μmgcosα,由于μMgcosα>μmgcosα,綢帶所受合力不為零,假設不成立.故M不可能相對綢帶滑動,它受到綢帶的靜摩擦力作用.若M相對斜面靜止,其所受摩擦力等于Mgsinα,此時m亦受到Mgsinα的摩擦力從而會加速上滑,綢帶發生松弛,不符實際.若M相對斜面向上運動,同樣可分析得出m會向上加速運動,假設同樣不成立,故M必定向下加速.對二者的狀態分析如表1所示.
表1M和m狀態分析
若m也受到綢帶靜摩擦力作用,有一種可能的情況:M向下加速,m向上加速,且二者加速度相等.
若m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需討論m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向下分力的關系,此情境有3種可能情況:若μmgcosα>mgsinα,m會向上加速;若μmgcosα=mgsinα,m相對斜面靜止;若μmgcosα>mgsinα,m向下加速.
由此分析可知C正確,B,D錯誤.本題答案:A,C.
對M,m所有可能的運動情境,可結合上面系統表直觀看出.
【例3】如圖4所示,4個完全相同的輕質彈簧都處于水平位置,他們的右端受到大小皆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況各不相同:①中彈簧的左端固定在墻上,②中彈簧的左端受大小也為F的拉力作用,③中彈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塊,物塊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動,④中彈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塊,物塊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動.若認為彈簧的質量都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4個彈簧的伸長量.則有( )

圖4 例3題圖
A.l2>l1B.l4>l1
C.l1>l3D.l2=l4
解析:多數學生能分析出①、②兩種情況實際是一種情況,得出l1=l2的結論.但是要比較③、④以及它們與①、②的區別往往就無法下手了.對于③、④兩種情況,很多學生主觀上認為④中桌面粗糙,對彈簧的拉力更大,從而得出l4 (1)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κ,求輕桿開始移動時,彈簧的壓縮量x; (2)求為使裝置安全工作,允許該小車撞擊的最大速度vm; (3)討論在裝置安全工作時,該小車彈回速度v′和撞擊速度v的關系. 圖5 例4題圖 解析:本題的第一個問題較為簡單,彈簧彈力等于桿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時輕桿就開始移動,由胡克定律可求出彈簧的壓縮量.對后面兩個問題解題的突破口是理解輕桿運動后彈簧的形變情況.對于輕桿而言,其質量為零合力必然為零,輕桿向右運動過程中所受滑動摩擦力不變,故而輕彈簧彈力不變,彈簧壓縮量不變,小車與輕桿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勻減速到零.然后桿保持靜止狀態,小車在彈簧彈力作用下向左加速直至彈簧恢復原長后,小車與彈簧分離. (1)輕桿開始移動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由胡克定律得彈簧的彈力F=κx,輕桿所受合力為零,即F=f,聯立解得 (2)設輕桿移動前小車對彈簧做功為W,對小車從撞擊到速度減為零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同樣,以最大速度vm撞擊時,有 聯立解得 (3)設小車以速度v1撞擊彈簧恰使輕桿移動,有 結合(2)可解得 討論: 1)當 時,桿未動,小車的動能先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彈性勢能最終又轉化為小車的動能,小車仍以原速彈回,即彈回速度 v′=-v 2)當 時,可使輕桿移動,且保證裝置安全工作.系統速度減到零后,小車反彈,彈簧的彈性勢能轉變為小車的動能.可得出彈回速度 拓展思考:假設小車撞擊為安全速度,且撞后立即與彈簧栓連,問最終桿和小車所處的狀態? 栓連后小車壓縮彈簧的過程和題中問題沒有區別,小車被彈開過程在水平方向做簡諧振動,根據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彈簧的最大伸長量與最大壓縮量相等,無法使桿運動,故最終桿靜止,小車做簡諧振動. 【例5】(2011年高考福建卷)如圖6所示,一不可伸長的輕質細繩跨過滑輪后,兩端分別懸掛質量為m1和m2的物體A和B.若滑輪有一定大小,質量為m且分布均勻,滑輪轉動時與繩之間無相對滑動,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設細繩對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別為T1和T2,已知下列4個關于T1的表達式中有一個是正確的,請你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通過一定的分析判斷正確的表達式是( ) 圖6 例5題圖 解析:本題中出現的滑輪是有質量的,學生在高考環境中遇到此題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甚至會懷疑高考復習中可能有遺漏的知識盲點.實際上利用高中知識是無法解決有質量滑輪轉動問題的.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本題我們就無計可施了呢? 做選擇題無從下手的時候,特殊值法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本題最大的難點就是不會處理有質量的滑輪,那么如果把滑輪質量假設為零呢? 設m=0,滑輪即為輕滑輪,它受到兩端繩拉力大小必然相等.可令T1=T2=T. 若m1 T-m1g=m1a 對B,有 m2g-T=m2a 可得到 把m=0代入A,B,C,D 4個選項,得C選項符合. 理論拓展:不少學生有疑問,對于質量m不可忽略的滑輪,難道細繩對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別為T1和T2,二者不相等了嗎?確實不等! 物體加速運動過程中,滑輪也在加速轉動,題中說明“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因而滑輪與軸間的摩擦力矩為零,軸對滑輪的支承力不產生力矩,可知兩側繩拉力對滑輪的合力矩不為零,因而拉力不等.結合大學物理中“剛體轉動”方面的知識,可有如下解答過程. 假設m1 (T2-T1)r=Jβ (1) 其中轉動慣量 角加速度 式中a為物體加速度. 將以上物理量代入式(1)有 (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A,有 T1-m1g=m1a (3) 對B,有 m2g-T2=m2a (4) 由式(2)、(3)、(4)可求出 值得注意的是,滑輪質量不可忽略的問題在高中物理實驗中也有所體現,如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實驗中,滑輪轉動動能的增加是比較重要的實驗系統誤差,因此實驗中應盡量選取質量小的滑輪. 綜上所述,解決“輕物體”模型的關鍵在于理解其質量為零的特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得出“輕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的規律,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要區分“輕物體”與一般物體的不同,避免形成思維定勢,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在解題中磨練,做到熟能生巧. 1 姜勝,任才生,潘華君.“輕質問題”初探. 中學物理,2013,31(11):94~95 2 王玉霞.輕質物體——一個永遠“平衡”的物體.物理教學探討,2014,32(12):43~44 3 李建斌.高考中的輕質物體.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20):60~61 TheLight ModelinHighSchoolPhysics ZhangZhengbing (LujiangMiddleSchoolAnhuiProvince,Hefei,Anhui231500) FangYing (LujiangNo.2MiddleSchoolAnhui,Hefei,Anhui231500)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dynam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ght objects",discus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ght objects", and hope to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colleagues. light objects; light model; Newton′s second law; zero external force 2016-08-02)4 輕桿


5 輕滑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