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由芹++王穎++孫立平++賀俊偉++武京君
[摘要]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治療瘧疾的新藥物療法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使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這表明中醫藥專業畢業生就業不會太困難。但是中醫藥專業有其特殊的屬性,對學歷的要求較高,而大學本科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缺乏競爭力,因而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還是相當嚴峻。就目前這一現狀,此調查針對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考慮的因素,以及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進行深入研究。此次調查能夠幫助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就業價值取向情況,找出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原因,幫助他們積極就業,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對國家的發展也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對中醫藥專業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進行調查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醫藥 大學生 就業價值取向 調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120-02
一、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在校大學生。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和個案訪談法。
(三)調查內容
調查涉及多項內容,調查者的基本情況:性別、生源地、專業類別、選擇所學專業的原因。就業前景的展望:對就業前景的了解情況、地域的選擇、薪酬的期望、就業機構的選擇。以及對中醫藥政策、中醫藥專業人才的社會供需狀況和社會期望的了解情況。
二、基礎數據
共發放40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396份,回收率達到99%。其中女生占 66.9%,男生占33.1%,生源地中農村占47.7%,普通小城鎮占35.4%,而來自大城市的僅占16.9%。有30.8%的學生所學專業為中醫學類,22.2%為中西醫結合醫學類,28.6%為中藥學類,18.4%為針灸推拿類。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對所學專業的了解情況
在選擇所學專業的原因中,個人愛好占39.2%,熱門專業和其他類各占13.6%,父母或其他人的建議占27.3%,容易錄取占6.3%。對目前所讀專業的滿意度中非常滿意占17.4%,比較滿意占46.7%,一般占30.6%,不太滿意占3.8%,非常不滿意占1.5%。對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的了解情況中非常了解占9.6%,了解的比例占到一半,為50%,不太了解占37.9%,沒有了解過占2.5%。有9.9%的學生認為就業非常容易,47.2%的認為就業比較容易,27.0%的同學認為一般,15.9%的認為就業不太容易,沒有同學認為就業非常不容易。國家關于發展中醫藥的政策中時刻關注,非常了解占10.1%,大致了解占38.4%,不太了解占45.7%,不了解占5.8%。由結果可見,大部分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關于中醫藥的政策是比較了解的,對于自己所學專業也是比較負責的,對于自己的就業情況也是很樂觀的。
(二)擇業方面
從進入大學起就考慮過自己今后的擇業問題中認真考慮過占34.1%,偶爾想想占48.5%,很少想到占11.1%,從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占6.3%。畢業后從事中醫藥專業相關工作的意愿強度非常強占19.4%,強占35.4%,一般占32.6%,不太強占9.3%,不強占3.3%。可見有近83%的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想過擇業問題,畢業后,從事所學專業的也占大多數,這也與他們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自身所學專業相一致。
(三)畢業后的打算
40.7%的同學打算畢業后直接就業,10.3%打算自主創業,49.0%打算繼續深造。除去打算繼續深造的學生中,首選的就業機構中政府機關占13.7%,三甲醫院占30.3%,中醫藥院校占18.4%,科研院所占9.1%,社區衛生服務站占7.6%,醫藥企業占11.1%,自主創業占6.3%,其他占3.5%。這表現出大學生就業取向多元化。就業地域的選擇傾向中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占25.2%,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占26.3%,回家鄉占32.6%,國家急需人才的邊緣農村地區占5.8%,只要能就業地域不重要占10.1%。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大學生為了畢業后更好的發展,會更傾向于繼續深造,在就業的地域選擇中,也會更傾向于經濟發達的地區。
(四)就業考慮的因素及期望
在選擇就業考慮的因素中,專業對口比例最高,為33.1%,個人興趣占25.8%,薪酬與福利占15.6%,社會聲望占5.8%,家庭影響占8.3%,地域、晉升機會和單位性質的比例很少。在對首次就業薪酬的期望中,3000至5000元占55.3%,5000至8000元占32.6%,8000至10000元占5.8%,10000元以上占6.3%。在擇業過程中最希望學校提供的指導服務中就業政策形式分析和求職面試技巧培訓各占32.1%,職業生涯設計指導占9.1%,提供就業信息占21.4%,就業心理咨詢占3.3%,其他占2.0%。對“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以及近年一些地方出臺的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擔任“村官”的計劃等舉措的態度是贊成,也愿意去的占56.8%,贊成,但也不愿意去的占36.4%,不贊成的占6.8%。由此看出,當前,大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日漸增強,強調自我需要和興趣的滿足,專長的發揮,普遍傾向于關心個人利益、實現個人價值,主張通過自身的實力去參與競爭,更加注重自我,就業行為的出發點直接指向“自我”,對其行為結果的預期也更加地與自身需要相聯系。[1]
四、加強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指導的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更加注重職業本身帶來的個人發展機會、發展空間,追求職業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大學生的擇業態度,來看待他們對當前國家的就業政策和就業制度的認同度以及對待擇業活動的積極性,這也是就業價值取向的重要內容。[1]青年正確價值取向的形成,對于社會和祖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的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了一種大眾化的教育時代。[2]“擴招”的出現,就業困難的問題已經屢見不鮮。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幫助大學生端正就業態度,加強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指導的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的努力
1.重視專業課業知識的學習
中醫藥專業的大學生相對來說課業壓力大,導致部分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產生抵觸情緒,繼而出現興趣逐漸消失、上課不認真聽課甚至逃課等現象。社會中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對未來更加迷茫。這要求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正視自己面臨的困難,找出所學專業的優勢,充分發揮自身潛能,重視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找出問題所在,理性對待,積極解決問題,正確擇業。
2.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
大學生要認真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前做好就業準備。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我們一旦確定自己理想的職業,就要依據職業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并為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其次,大學生要清楚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能力,清楚認識自身優勢與劣勢,選擇好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就業。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就業地域,同時不能好高騖遠,敢于吃苦,做好從基層工作的準備。
3.以實踐來提升自己就業能力[3]
中醫藥專業要求學生動手能力較強,只懂得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校的實驗課程中珍惜每一次實踐機會,利用課余時間多向老師學習,在老師進行項目研究時,多多向老師虛心請教,做到熟練操作各種基本技能。同時,在寒假和暑假的時候,也可以到醫院、藥房等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單位進行見習、實習。這樣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大學生把知識轉化為實踐,盡早熟悉所學專業的工作環境,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這樣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就業。
4.樹立正確的就業心理
調查結果中,大學生更趨向于大城市,即使生活條件沒有想象中的好,也不愿意到二三線城市,選擇到縣城和城鎮就業的學生更加少。同時工資高、待遇好、工作穩定輕松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更加受到大學生的青睞,而到國家急需人才的邊遠農村地區,待遇福利較差的工作單位的大學生卻占到少數,使得就業形勢出現“一窩蜂”的局面。這表明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并不是很健康,應該正確對待就業單位環境和自身職業發展。大學生應該先擇業后就業,先把握住就業機會,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這樣以后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也不會太難。
(二)社會和學校的努力
1.政府和學校的合作
由于存在應試教育的弊端,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所學基礎知識與臨床不能完全符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的素質、專業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相吻合。所以這需要政府和學校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有利可靠的參考數據,學校以此為招生計劃,專業設置的指導方案。[4]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夠為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就業指導
就業政策形勢分析、求職面試技巧培訓、就業信息的及時提供和職業生涯設計指導等就業指導對就業生是非常有用的。就業成才教育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就業指導工作應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5]
3.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只有加強學生自主創業的教育,才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滿足學生們對工作的需要。[6]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不僅可以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還可以享受國家提供的一些優惠政策。大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把知識付諸于實踐,同時現代大學生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和創新精神都可以成為成功創業的基礎。這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社會實戰經驗,進而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4.高校應強化專業知識意識
高校應強化大學生專業意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一旦大學生意識到依托專業實現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既能強化大學生專業價值取向,也能淡化部分大學生過度重視薪酬之拜金主義意識,消除部分大學生相對狹隘的工作地域就業價值取向。[7]
(三)家庭的影響
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對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孩子從小到大一直被父母灌輸“上好大學,找好工作”的思想,這既是父母疼愛子女的 表現,也是父母養育子女希望得到的回報。這在無形中使大學生有找到滿意工作的期望,這使得他們到偏遠地區,薪酬低的單位工作的期望大大減弱。家長不合實際的期望影響就業價值觀。[8]這就要求家長們鼓勵子女敢于吃苦,勇于從基層做起,磨練自己的意志,降低期望值,使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就業形勢,找到自己正確的定位。同時,家長在給子女就業意見的同時,不要過多的干涉他們的就業價值取向,順應他們的興趣和特長,這也許能夠使他們更好地就業。
【參考文獻】
[1]石志成,喬琳,孫莉.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05):96-99.
[2]蔣陽飛.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
[3]朱新江.當代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調查和分析——基于浙江傳媒學院的調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94-98.
[4]田青亞.中醫藥相關專業學生就業問題調查與分析[J].青年與社會:上,2015(06):146-146.
[5]干旭,李雪蓮,程靜.四川省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報告[J].中國青年研究,2007(05):53-56.
[6]錢璽.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
2013.
[7]王天營.基于專業差異的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實證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4(09):197-202.
[8]莫凡.中醫藥高校學生就業價值觀對就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