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宣
摘要: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校園文化建設與本科院校相比,應該具有現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為此,首先闡述了校園文化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其次在調研的基礎上指出了目前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時存在的問題,最后指出了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的精神、物質、制度、行為文化中的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82
校園文化,代表了一個學校的形象,是學校精神文明的體現,它能聚集人心,是高等院校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校園文化能夠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價值觀,并影響他們的行為,這是在課堂教學中單靠學習無法形成的。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也有利于學生的職業技能及素質的培養,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的提高,視野的開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1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校園文化,根據研究視角和研究依據的不同,其分類說法不一。目前較為廣泛采用的是校園文化可以分為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三個層面,即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但是,本文在此基礎上加上學校行為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校園文化引導師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求真、務實、尚美,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一種高品質的文化形態,它在校園中營造了積極進取、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氛圍。侵染在這種良好氛圍的高職院校師生員工,必定體現出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時,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決定了高職院校師生員工的價值取向、心理趨勢和行為選擇。因此,對其思想和行為都起到導向作用。
1.2校園文化規范、制約著師生的行為
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們認可并接受的校園文化,規范和約束著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它是全體師生員工在衡量對與錯、美和丑、善和惡的重要標準,同時,當人們彼此之間或各自內心發生矛盾及思想斗爭時,校園文化倡導的信念、意志能為他們指明方向,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3校園文化聚集人心,凝聚師生斗志
校園文化增強了所有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他們擁有一致的理想、價值觀,擁有同樣的道德標準,遵守同樣的行為規范,此外校園文化使所有師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得到提升。因此,全體師生員工可以團結一致,共同為學校的未來發展而奮發圖強,這形成高職院齊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
1.4校園文化激勵全體師生積極向上
校園文化的激勵作用主要表現在它能使全校師生迸發出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和勇于創新的開拓精神,從而能為學校在競爭中形成核心競爭優勢、進而實現員工自身的發展目標。
1.5校園文化能夠影響到社會公眾的言行
高職教育是與社會密切聯系的教育類型,熏染了該校校園文化之后的師生員工,在進行實踐教學、從事職業實訓、提供社會服務時,必然將自身涵養的文化外化成相應的行為,對社會及公眾起到輻射作用。
2高職院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逐漸意識到其重要性,并加強了校園文化的精神、制度等文化建設,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2.1校園文化的社團活動對技術技能體現不夠
眾多高職院校為了豐富校園活動,提升學生的能力,都注重了社團的發展。然而,在社團活動中,體現職業能力及素質的活動遠遠不夠。
筆者在對本校社團所有負責人調研時發現:其參加社團活動,最大的收獲主要是增長了知識、增強了自信,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在社團中的其他成員他們的答案是:在社團里認識了很多伙伴,學到了多的社會實踐經驗,培養了團隊合作及社交能力。這說明各種學生社團進行人文教育、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特長、弘揚學生個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調研時發現,就是與專業技能有關的學生社團和參與人數較少。大部分社團是文學藝術類、體育類社團、知識學術類社團、社會服務類專業社團,專業技能類社團卻非常少,高職院校應該多多開辦專業技能型的社團,這既使得高職院校具有與本科院校不同的特點,又能使學生技術技能的專業知識得到鍛煉和提升。
2.2校園文化中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現不夠
校訓、?;?、校歌,是一所學校形象的重要象征,是校園精神文化的代表和集中體現,是對一所學校歷史形成的辦學精神和辦學理念的高度凝練。然而筆者在對本校學生調研時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表示他們未能從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園環境等校園文化中,認識到自己的學校是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沒有從校訓、?;铡⑿8?、校園環境這些文化中,知曉學校將人才培養定位為技術技能型人才。例如“鑄人鑄魂、厚德載物”這樣的校訓,適用于任何一所高等學校。但是,在如此重要的精神領域,卻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沒有體現出高職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2.3校園文化中缺少企業文化的元素
在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中,企業文化元素滲透較少。如在高職校園里宣傳更多的是黨風黨紀、學生活動風采、學校辦學理念、師生行為規范等等文化,這使得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也背離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應該是相互融合的。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這要求必須校企合作,貼近企業的實際,因此必須在校園內營造企業的氛圍。只有在這種氛圍里,學生才能夠樹立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價值觀并養成企業工作中的行為規范。當學生畢業時,他們能夠迅速地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時縮短他們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的轉變和過渡的時間。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應結合專業特色和企業的工作崗位來進行設計,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多多加入如崗位理念、精神等企業文化元素。
3高職院校構建校園文化體系的新思路
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在建設上既應該具有與本科院校相一致的內涵精神;又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在建設中,高職院校應依照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結合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應融入職業教育的元素,體現更多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和職業人文素質。在構建校園文化體系時,應具有以下新的思路。
3.1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中的精神文化應該體現高職辦學特色
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理念、學院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徽、校歌等。因此,在建設精神文化時,要以優良的校風、嚴謹的教風、濃厚的學風、文明的班風來體現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內涵,表現學校的精神。
一所學校由不同的院系組成,每個院系具有自己的院系文化,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個校園文化,因此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應首先使院系文化具有獨特性。因此,在構建學校整體校園文化時,學校做整體的藍圖設計,在統一的框架結構線,各院系應該按照專業的特點,去構建和設計各自的院系文化,形成自身的個性和特性。具體為:各院系應該緊密與合作企業相聯系,參照企業的標準進行院系形象設計;根據院系特點去制作本院系介紹材料,去展示院系的教學、師資隊伍、科研、實訓基地建設、學生活動及獲獎等等風采,力爭辦出院系文化特色,最終形成具有不同專業特色的學術文化、科技文化、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等。
3.2根據高職辦學特點和規律構建校園制度文化
高職院校在構建校園制度文化時,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一要構建管理制度文化的理念,作為全體教職員工日常行為的規范。因此學校需要用制度來明確規定其辦學宗旨、辦學方向、管理機制、分支機構、激勵形式等方方面面,并形成條文,通過宣傳推廣使全體成員得到一致的贊同。二要尊重人性的發展,也就是在設計制度文化時,要體現對學生、教師的尊重,能促使學生、教師得到更好地發展,能刺激其主觀能動性,讓教師和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具有一定的歸屬感,感受到榮光。三要與時俱進,注重校企合作制度設計,即注重校企合作等機制建設。為了使校企合作更加規范并有章可循,需要建設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訂單班培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有關方面機制,并以制度形式加以規范。同時,實習實訓基地的工作管理制度、校內外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最終實現校企互惠雙贏。
3.3用企業元素去設計校園行為文化
高職院校在構建校園行為文化時,應該加入企業的元素。具體做法為:(1)首先體現在教師課堂授課時,教師應該結合企業運作的實際去組織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內化為企業實際操作知識,上升到文化層面,加強學生的文化修養。(2)引入企業文化,使之對學生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設計校園行為文化時,可以把某一公司的文化以影片或做成主題等形式進行陳列,供學生們觀看學習;理工類的專業可以將行業內某些公司的文化以成果的形式在校內展覽,把行業內公司文化引入校園。如此一來,用企業元素去設計校園行為文化,可以實現兩者的相互融合。
3.4按照職業要求設計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其核心競爭優勢是動手能力強、實踐能力強。因此,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能體現高職教育特點且承載實踐教學環節的校內實訓大樓這樣的設施應該重點進行打造和設計。在進行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時,將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及企業家精神引入校園,盡可能將教學環境設計為教學工廠模式,建立多功能且能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綜合教室,在這里能夠進行理論授課、課程實訓、科學實驗、技術服務以及完成生產過程,如此一來教室還可以具備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演練實訓、實驗、技能考核訓練和技能考核等多種功能,并營造出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同時教學環境建設融入職業因素,如校園內的樓、路、燈、教室、實訓基地、設備儀器、廣場等都可以人名、企業命名。
4結語
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在建設中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襲普通高校的建設模式,也應于中職學校有所區分。只有這樣能夠建立起個性化的、有競爭力的高職校園文化,最終提升了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倪赤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與特色探析[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高校教育研究,2008,(3).
[2]許國恩.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職院校內涵發展[J].華章,2012,(1).
[3]馬瑩.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