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寫作》課程是基于社會發展與大學生適應市場對職業化人才能力發展的需要而開發的新型應用性課程。論文概述了《結構化寫作》課程的基本內涵、設計思路,并對課程的基本概念進行了梳理與規范,以便推進《結構化寫作》課程的開發與建構進程。
【關鍵詞】結構;思維;結構性思維;金字塔原理;結構化寫作
1 《結構化寫作》課程概述
《結構化寫作》課程作為西安歐亞學院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新開發的核心課程,通過結構性閱讀與結構化寫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結構性思維與結構化寫作的意識,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與結構化寫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結構思維寫作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清晰地閱讀與思考、快速有效的寫作水平,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善于溝通、表達、具有批判性思維品質與寫作能力的人。
《結構化寫作》作為一門正在開發與建構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旨在幫助大學生快速思考、能夠理清寫作思路進而快速形諸于文,通過本課程學習培養學生結構性思考與結構化寫作的能力,幫助其將來工作高效、生活清爽、表達有力,最終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市場對職業化人才能力發展的需要。
2 《結構化寫作》課程設計思路
《結構化寫作》課程以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相結合,靈活使用“課堂內外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將理論性知識、案例分析、資料閱讀、寫作實踐,融會貫通于授課環節與學習過程之中,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合作意識。《結構化寫作》課程的學習將有助于學生有效構建寫作思維框架,形成結構化寫作路徑,并能夠清晰的表達寫作思路、邏輯縝密的說服他人。《結構化寫作》課程以名著導讀與結構化閱讀導入,以“金字塔原理”、“結構化思考力”與“思維導圖”的內容與思維訓練為主,適當補充“溝通與演講”、“妙筆生花的秘密”、“跟秋葉一起學做PPT”、“寫作高分指南”等國際知名著作的內容, 為課程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訓練技巧。
《結構化寫作》課程根據本科學生小班授課和高職學生合班授課的不同情形而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本科學生授課具體實施如下:授課的時間限制在兩天集訓式進行,主要以教師引導、小組協作、個人及團隊作品演示等方式完成。結合課堂集訓和課外作業,教師每講述一個環節,學生應完成“學生學習手冊”規定設計的相應內容,并在課內課外,由學生和教師相互評估的方式完成。在教學過程中,側重訓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演示演講能力。課程結束后,經過學生自評、互評后,提交“學生手冊”,作為本課程期末考核的依據。高職合班授課鑒于學生數量較多等因素,課程主要以老師講授為主,以教師引導、小組合作、團隊作品演示等方式為輔助,結合Tronclass在線小作業及相關互動內容,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課程結束后,提交老師布置的課程大作業,結合考勤及平時課堂表現和在線小作業成績作為本課程期末綜合考核依據。
3 《結構化寫作》課程基本概念梳理
每門課程的開發與建構都有它建構的基本概念和邏輯起點, 《結構化寫作》課程也不例外,作為一門新開發的適應市場對職業化人才能力發展需要的新型應用性課程,只有對其建構課程的邏輯起點及其基本概念進行一番梳理和規范,才能開發進而演繹這門課程的內容體系。那么這門課程究竟有那些基本概念呢?
3.1 結構·思維·結構性思維
結構可以說是萬物之本。大到宇宙星系,小到顆粒塵埃,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結構,結構構成了世界,人們通過對事物結構的認識來加深對事物的了解與體驗。那么,什么是結構?結構是事物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或合理排列,“結構”所關注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思維世界里,人們也同樣通過對思維結構的認識和把握來加深對事物的了解與體驗,認識其中的規律與美。那么什么是思維?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的反映。進一步理解,思維就是大腦對人的感知方式輸入的客觀事物的信息進行主動加工,并最終在大腦中形成認識,或表達出來的一種過程。
明確了結構與思維的內涵,那么,什么是結構性思維?從字面上看,結構性思維由結構性和思維兩部分組成。既然“結構”是事物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或合理排列。“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的反映。而“結構”所關注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那么把兩者結合起來便形成公式:結構性(有序搭配或合理排列)+思維(客觀在人腦中的反映)=結構性思維(客觀在人腦中有序搭配或合理排列的反映 )。因此結構性思維的概念就是客觀的事物在人腦中有序搭配或合理排列的主觀反映。
綜上所述,拆解關鍵詞是一種下定義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可能不太嚴謹。我們不妨從理性的角度將其定義為:結構性思維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從結構的角度出發,利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有序思考, 從而更清晰的表達,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3.2 結構化寫作·金字塔原理
只有具備結構性思維能力,才能結構化的表達和寫作。結構化寫作是指人們在從事寫作的過程中,從結構的角度出發,利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有序的思考,從而更清晰的思維,更有效的寫作的表達方式。我們通常在思考、表達與寫作時,希望能夠做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如何才能組織語句順序、搭建框架結構,做到邏輯清晰?答案就是運用邏輯清晰的金字塔結構。金字塔結構源于金字塔原理,是最能清晰地展現這種寫作思路的有效方法。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邏輯思路與表達方式,其基本結構是中心思想明確,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細節,先結論后原因,先結果后過程。訓練寫作者關注挖掘受眾者的意圖、需求、利益點、關注點、興趣點與興奮點,想清內容說什么、怎么說,掌握表達寫作的標準結構。金字塔原理能幫助寫作者達到寫作效果: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讓讀者有興趣、能理解、能接受并且記得住。作者寫作時搭建作品的金字塔結構的具體做法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疑問回答/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演繹歸納,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
參考文獻
[1]王琳,朱文浩.結構性思維[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
[2](美)芭芭拉·明托 金字塔原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作者簡介
張小虎(1967-),男,陜西省富平縣人。現為西安歐亞學院副教授。
作者單位
西安歐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陜西省西安市 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