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民主學說為根基,并以我國的基本國情為背景,借改革開放之東風不斷完善民主政治制度。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方針,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特點與社會的進步來不斷完善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本文也將從多方面和角度來對這一重大進程的實踐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實踐
長久以來,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始終是國際社會上各國所關注的焦點話題,該話題也始終影響著世界各國對我國的態度與看法。更有甚者,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更是一直都以民主、自由、人權等問題作為工具來對我國不斷施加壓力,企圖影響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則是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存在著長達三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以及我國近代史的動蕩與不安,前者完全是與民主政治制度背道而馳,讓民主的思想難以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而后者則更是進一步惡化了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環境與條件。
客觀來說,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的確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國民思想和意識形態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至今為止,也仍有一些封建殘余的思想、觀念和作風存在于社會之中。但瑕不掩瑜,千百年來,我國傳統文化中無數的傳統美德和文化瑰寶被不斷地完善并傳承,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為我們留下的精神寶庫,而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正是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與精髓,也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更是無數革命先烈用流血與犧牲為我們探索而來的康莊大道。先賢孔子有云:“本立而道生”。意思是世間萬物,唯有先立其根本,之后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的發展。而我國特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則涵蓋了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可以說,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文化的基石是人民,且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一制度的“本”確立的是完全科學且合理,十分符合我國的歷史要求和之后的長期發展。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在此期間,面對西方列強的壓迫和瓜分,我國也逐漸地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建設屬于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又添上了一層陰影。此時,孫中山先生及時提出了“三民主義”,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指明了前進發展的方向,這也是千百年來國人率先提出要在中國開始民主立憲的政治設想,這一舉措在中國發展史上可謂是舉足輕重。三民主義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 和“共享”國有公有經濟利益的前提,在當時歷史條件所能允許的范圍內反映了中國人民富國強國的強烈愿望。而且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三民主義從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方面對近代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文化改進進行大膽嘗試,直到當下依舊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之后由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則是以我國人民利益為出發點,以當時的基本國情為背景,深入實踐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逐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究其本質則是人民當家做主。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不斷努力奮斗,基本意識形態已基本形成,我國民主政治制度也逐步系統化。作為我國民主政治中的重要領導者,對于中國共產黨是長期以來廣大人民的正確選擇,更是歷史的正確選擇。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是當代中國對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一次中國式的偉大實踐,是在探索道路上的一次極具劃時代意義里程碑成就。我黨在該領域內的這一重大舉措更是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民主的精神實質,既滿足了人民參政議政的要求,又保證了人民的權益。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次偉大成功的實踐,更是鼓舞了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人民對我國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決心,為今后取得更大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對于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實踐可以說是極具創造性,對于其他國家來說無疑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民主政治制度。所以長久以來,以美國為主要代表的西方式自由民主制度始終在沖擊甚至是質疑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科學性,也時常通過民主、自由和人權等話題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進行非議,這一現象也使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科學性曾產生懷疑態度。這一現象也充分反映出西方眾多國家對我國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的中國式實踐的不了解。倘若簡要分析西方所謂的民主政治制度,將不難發現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和科學性。以美國和英國為例,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美國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民主國家,其遵循的三權分立存在很大的弊端。三權之一的司法權是掌握在法院和聯邦最高法院手中,它可以否定由國會所制定的相關法律,而國會議員和總統均是通過選民選舉而產生,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法院法官的產生并不通過選民民主的選舉,由此可見,美國司法權的這一否定權利可以理解成對美國民主的一大否決,而美國所倡導的民主政治制度實際上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民主”。表面上美國是世界公認的“自由的樂土”,但實際上其被剝奪公民自由人數的比例卻久高不下。而英國同樣是一個混合政體的國家,其所推崇的君主立憲制更是一個并不純粹的民主政治制度。因為英國不但保留了世襲的君主,而且還在社會中留有貴族階層,英國的首相則是通過民主的選舉而產生并有任期的限制。以上幾點足可以說明,英國的政治體制包含了君主、貴族和民主的因素。除此之外,單從選舉制度來看,西方國家的選舉均屬于背后金錢操縱的選舉,唯有龐大的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才可以參加國家的總統、總理和州長等重要職務的選舉,而且這些政府和有實力的財團往往可以操控大多數的新聞媒體,為他們在公民眼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至于法國的半總統制,則在實際上已經違背了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所向往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平衡制約的初衷,很明顯這是一種行政權在取得優勢之后妄圖支配甚至控制立法權的行為。綜合以上兩個典型例子分析看來,西方國家所追求的民主政治制度雖然保留了民主、自由和人權這些重要因素,但究其本質則是過分強調和追求“自由”,從而導致其整體民主政治制度的散漫與矛盾,造成了民主虛偽、金錢政治、權力失衡甚至是政府部門之間相互掣肘的混亂局面。
雖說西方國家對于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實踐存在明顯的弊端,但也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之處。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全一樣的政治制度模式,更不會存在適合所有國家發展的政治體制。任何的政治體制的制定與實施都必須嚴格謹慎地考慮到國家的基本情況和國民的基本利益和需求。所以,對于西方國家那種民主政治制度實踐的方式我們要以批判性的態度來謹慎面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對于其他國家,雖然我國提倡的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但與此同時并沒有忽視與其他黨派在政治上進行公平有效的合作,各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協作的友好關系。這一重大舉措有利于政府清正廉潔,各黨派之間共同合作參政,保證了相當小的政黨參政的權利,為各個社會階層更積極的協商國家政治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與肯定,這一符合“中國夢”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極高程度上體現了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科學性。現階段,通過對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不斷實踐,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儼然已經愈發的完善和成熟,但我們也絕不能就此滿足,接下來我們更應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針,繼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除此之外,黨內的民主對于我國民主政治的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因為只有矢志不渝地堅持這一重大舉措,才可以更進一步優化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持續發展要求的民主政治制度。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中國式實踐的關鍵在于有效協調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國目前仍然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且在長遠的未來仍會如此,這也是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我們應該清楚地發現這一點并學會牢牢掌握住契機,進而從中尋求發展的機會。雖然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眾多的難題和挑戰,但與此同時也會為民主政治制度的文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良機,這勢必也會加快完善民主建設的步伐。我們應該繼續堅定不移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不斷提高自我認識與思想境界的同時,認真學習老一輩的革命精神,緊跟時代進步的腳步,繼續為我國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中國式實踐添磚加瓦并在其中取得寶貴的成就。
參考文獻
[1][英]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5.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89.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2版)[N].人民日報,2014-9-22.
[4]徐玉苗.中外政治制度比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
[5]吳成林.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設的目標[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30(02):19-21.
作者單位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山東省青島市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