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永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江蘇宜興 214251)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周 永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江蘇宜興 214251)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成為教學的主要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打破傳統(tǒng)教學對學生和教師的束縛,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自主探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掌握相應的知識,培養(yǎng)探究精神。本文通過分析高中物理教學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其實踐應用,以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教學效果。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實踐應用
高中物理邏輯性較強,如果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更注重單方面的講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物理知識,學習效率低下,長此以往,學生難免會生出厭學的心理。針對此情況,新課改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其中,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順應新課改所提出的新主題。探究式學習的應用,就是將探究理念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組織學生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其中學習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以此養(yǎng)成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學效果顯著。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教師會根據(jù)教材步驟進行教學演示,而學生則根據(jù)課堂中教師的演示進行機械式模仿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充分的空間進行思考,就更不用說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了。但是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下,教師在教學中扮演引導者和啟發(fā)者角色,整個教學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獨立完成學習,教師從旁指出關鍵點,學生通過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形成物理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學習成績,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結果,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造成了嚴重阻礙。高中物理學科實踐性較強,如果單憑一種評估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實踐也會造成影響。但是,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更強調從多元化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以促進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所謂多元化及評估模式,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之間評價、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合理評價。
高中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要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關聯(lián)的問題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提出相應問題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另外,教師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讓學生通過思考身邊發(fā)生的物理現(xiàn)象,將所學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摩擦力》時,教師可以與和學生息息相關的“乘坐公交車”相連接。如“同學們在乘坐公交車的過程中,公車一停,身子就會往前傾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引出教學內(nèi)容。還可以提出問題:幼兒園時,我們都滑過滑梯,為什么從滑梯上滑下來一段距離后才會慢慢停下來?當學生進行物理問題思考時,就會對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有所掌握。利用這種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物理問題,可以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探求物理現(xiàn)象,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高中生都有自身的個性特點,也有自身獨立的思維模式和思考模式。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能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單調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消失殆盡,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喪失,教學效率日漸低下。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矛盾,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問題難度應該適當,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例如,在學習《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利用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新課導入。由于之前已經(jīng)學習過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之間的關系,學生掌握了重力勢能的表達方式,了解了彈力做功與彈性勢能之間的關系。通過回顧提出問題:“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一根彎曲的竿的彈力對運動員做功,運動員獲得了更大的速度,上升高度更高。由此,讓學生通過分析和思考得出結論,物體做功的同時,物體速度也會發(fā)生改變。進而通過學生的分析導入課堂內(nèi)容:物體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之間的關系。
當前,微課教學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該章節(jié)的內(nèi)容。微課視頻可以是一個演示實驗,如橡皮筋掛在小車上,將橡皮筋拉開不同距離,小車獲得的速度不同。通過對視頻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橡皮筋和車之間的作用力和做功、速度等進行分析。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通過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帶動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取長補短。小組討論完成后,學生得出結論:橡皮筋拉開的距離越大,橡皮筋對車的作用力越大,即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越多,小車獲得的速度越大。且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容易得出多樣化的結論,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疑問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前提,只有學生有疑問才能對其進行探究。當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發(fā)散思維,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模式。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質疑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在問題的探究和分析中,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并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例如在學習“幾種常見的磁場”過程中,教師在做“奧斯特”實驗后,可以提出問題:小磁針為什么會偏轉并靜止在那個方向?由此可以探究出電流的方向嗎?將這兩個問題留給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學生就會對磁場的知識結構有更豐滿的認識,有助于其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使教學的發(fā)展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應該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能動性。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自身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做好引導者,以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情境中進行學習。另外,高中物理教師還應該做好活動的組織者,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適合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教學活動,全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1]陳奎延.高中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163.
[2]羅中揚.高中物理課堂探究式轉變問題分析[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5,33(7):23.
[3]李超.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思考[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34(6):16-17.
[4]胡黎剛.高中物理探究式實驗課堂構建[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34(1):58.
[5]程小波.高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的特點及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5,19(82):134.
周永,1977年生,男,江蘇宜興人。現(xiàn)任宜興市官林中學物理教師,曾獲宜興市教育局嘉獎,中學一級教師。